12條有關青春期的“隻言片語”,有幾條你肯定能用上

12條有關青春期的“隻言片語”,有幾條你肯定能用上

宅在家為國家做貢獻的日子,每天都會和前來交流的家長們聊一些孩子青春期的困惑,大部分都表達了這個突然需要和孩子如此長時間“親密”的假期的各種不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缺的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和他們鏈接的能力。


1.

當孩子像一個發怒的獅子那樣去攻擊父母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他體內的火山就要爆發了。他看似非常的野蠻,有攻擊性,很有力量,但那一刻也許他正充滿了沮喪和挫敗。

攻擊也可能是面向自己的,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非常失敗。

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只是聚焦於他的憤怒,批判他的不禮貌,不積極,而是要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2.

當依戀被滿足,獨立才更容易實現。

多麼美妙的矛盾的真理。


3.

孩子不同時間的同一種/類行為,父母往往會有不同的表現,有時會發火,生氣,而有時並不。

孩子會納悶,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為什麼大人的標準不一樣?我是不是可以有投機取巧的辦法呢?因為前後標準不一,不知道那個雷什麼時候可能會爆炸,孩子小心翼翼,沒有安全感,或者乾脆破罐子破摔,隨你去吧。

一方面,這可能因為家長沒有堅定的立場。而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家長的教養方式,溝通方式受自己當時情緒、狀態的侷限。當我們正有一個煩心事或面臨著壓力的時候,往往會將此遷怒於孩子身上。

想一想,當我們向孩子發火的時候,是不是其實也是在表達對自己的不滿。


4.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溫順,平和,爸媽慶幸,別人的爸媽羨慕。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有些“風和日麗”是一種假象。曾經有一個13歲的青春期女孩聯繫我,她說早自己一直是爸媽眼中的乖孩子,但覺得好累,特別想去體驗一下當一個壞學生是什麼感覺。

她的“懂事”裡包含了太多的犧牲,壓抑自己想發脾氣、任性、悲傷、抱怨等等,換來父母讚賞的目光。

他們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即使是在家這個最親密個人的空間裡。潛意識裡他們覺得,那樣做是不安全的,父母不會接受那個“壞”的自己,他們會放棄、拋棄自己。

父母無條件的愛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讓他們更容易做自己。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它就在那裡。不管你表現的好還是壞。當我批評你的時候,是不贊同你的行為,而不是否定你這個人。

孩子理解這樣的邊界意識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5.

有天生非常自律,心無旁騖只有學習的孩子嗎?“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可以那麼優秀,而我家的卻只想著玩?

這和孩子的“成熟度”有關。成熟的孩子能夠高效地調和自己的意願和行為,即便那是他不喜歡或者不願意做但又有必要去的事,他們也會平衡自己的抗拒,堅持去做。他們可以同時處理多種情感,處理不同衝突的想法、感受和意圖。


6.

孩子的幽默感是非常珍貴的品質。

有幽默感的孩子一般都是樂觀的,他們會以積極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和挫折,並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盡力調整,而不拘泥於困境。他們更能接受處境,又懂得如何抽身而出。

他們的人際關係不會差,社交能力一般也會比較好。

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會自嘲。自嘲可以化解尷尬,調節氣氛,潤滑關係。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和強大。

他們也更“輕”,“輕”可以讓他們走得更遠更持久。


7.

孩子有權利表達他們的抱怨嗎?

這些抱怨包含: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作業?老師處理那件事情公平嗎?隔壁桌小王同學課堂講話也沒有被老師批評憑什麼只批評我?為什麼桌上沒有紅燒肉?等等。當他們說出這些抱怨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情呢?

有一類家長會在這時候選擇駁斥孩子:作為一個學生,你不寫作業誰寫作業?作業不多,怎麼能熟能生巧?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管別人那麼多幹嘛?我起早貪黑給你做飯,你還嫌棄不好?

我們的條件反射往往會讓我們說出這些,內心覺得好難過,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有什麼值得抱怨的?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沒吃沒喝沒人管呢!

孩子這些抱怨的表達只是為了抱怨嗎?你的駁斥會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嗎?如果你這樣做了,只會把他推得更遠。

孩子需要的,是他的情緒被看見,他這個個體被接納和理解。他抱怨的時候,他需要的是你的關注,共情和支持,這是他真正的心理需求。他並不會真的不做作業,還是會尊敬老師,還是會和隔壁桌小王做朋友,還是會大口吃下你做的飯。他只是在那個時刻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我們不能真正理解這一點,我們不正確的言行會將他推向我們不想看到的那一面。


8.

孩子對於父母情緒變化的感應是很敏感的,即便他們大部分時候表現得滿不在乎,大大咧咧。

你哪一個時刻突然焦慮了,憤怒了,情緒波動了,孩子總會容易地捕捉得到。有些時候他們能對應上你這些變化的原因,但有時候不能。

父母需要保持情緒平和穩定的原因也就在此。我們只有這樣做了,那個敏感的探測器,也才能夠保持穩定,這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由來。在穩定的環境裡,他們也才能夠更好的去做自己。


9.

延遲開學,考驗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自學能力,這也是伴隨我們一生的重要能力。

在學校有老師督促,空中課堂老師難免鞭長莫及,這個時候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對自己的要求,很在程度上決定了空窗期的學習質量。

這是彎道超越的一個很好的時期,除了線上的各類課程,相比學校的節奏還是慢了不少,空白時間也會多一些。孩子的空白時間就相當於職場的我們下班後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裡我們做什麼,往往會決定我們會成為誰。

相比於督促孩子完成每一項任務,更重要的是讓他明白這些道理,並自動自主自發地去面對自己每天的安排。


10.

面對很多學習任務,有些孩子會覺得煩躁,一團糟,不知道如何下手。焦慮沒有促使他行動起來,越積越多,破罐子破摔,惡性循環。

作為父母,此刻需要做的不是責備他們的懶惰,畏難,而是需要幫助他們一起建立信心。

可以從一件對於他來說比較容易的,喜歡做的任務先上手,這對於他恢復信心是很有幫助的。

“可視化”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將當天要做的事情列在白板上,每做完一項就擦掉一項,擦拭的動作將會帶給孩子很多成就感。


11.

宅在家裡的日子,多少有些衣冠不整。昨天沒有洗頭髮,用發繩胡亂地把頭髮抓成一把,紮了起來。兒子至少有4次對我說:你今天怎麼看著這麼奇怪的?能注意點形象不?

我曾經想過這個問題,職場媽媽總是把職業性的精緻的一面留在外面,孩子似乎很少看到我們這個形象。早晨他去上學時我們還沒有梳妝完畢,晚上我們回家時,有可能他已經睡覺了。他偶爾也會看到媽媽精緻的樣子,但大部分的時候,他是和一個“居家”的媽媽在一起。

我們最差的那個形象,不知道在家人眼裡是什麼樣的呢?在孩子面前,即使宅在家裡的日子,也還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這並不是說要梳妝打扮,基本的整潔舒適還是必要的。

我相信他會接受最好的媽媽,當然也能接受最差的媽媽。但在我們獨處時的精神狀態,精神面貌,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也是一門潛移默化的功課。


12.

安全感不是來自無限的自由,而是來自有限的自由。孩子一撞,牆就倒了,會增加他的不安全感。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就轉發、評論或者點個贊吧!

記得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