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抗“疫”故事如何講?


熱點新聞:抗“疫”故事如何講?


人民日報如何講述抗“疫”故事呢?

抗擊“新冠肺炎”期間,人民日報發佈了許多感人的人物報道。

歸納起來,這些故事主要使用了三種基本技巧:

關鍵場景特寫+衝突激化+人物身份轉變

(1)關鍵場景特寫

將最能打動人心、體現情感的地方截取出來,類似電影中的特寫效果,省略前後過程,避免了故事中其他情節對公眾情感的削弱,加強情感的集中爆發,對公眾的“感動”情感起到加強作用。


(2)衝突激化

故事中的主人公要克服日常情況下一般不會遇到甚至根本不會想到的困難(包括生理上、情感上、客觀條件等),通過突出衝突(困難)強化人物的精神狀態,宣揚正能量,觸動並感動公眾。


(3)人物身份轉變

疫情使人們的身份發生了轉變,轉變為疫情中的新的身份。隨著身份的轉變,是故事中人物關係的轉變。

故事人物關係的轉變,進一步激化了衝突。

所以,故事人物身份的轉變,是“衝突激化”的輔助方式。


熱點新聞:抗“疫”故事如何講?


講述人物故事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單單隻有一種方式。很多故事都組合使用幾種方式。以下是比較典型的三種組合形式。


1.關鍵場景特寫+衝突激化

《人民日報》1月29日發佈微博《護士長面部浮腫勒出壓痕》。

該故事的衝突點在於護士長的面部浮腫與勒痕。

口罩本是輕薄之物,卻能在護士長的臉上勒出痕跡,戴口罩戴到面部浮腫,可見工作強度之大。這是衝突。

故事直接展現主人公因為疫情遭受到的身體狀態上的折損,通過突出這樣的衝突,讓讀者對護士長產生同情與心酸,為主人公對廣大民眾做出的犧牲感動不已。

該故事講述簡單卻十分有力。倘若該故事從頭說起,講述護士長工作全程中的面部變化,讀者便會緩慢接受護士長狀態的改變,最終閱讀完的“感動”中會多少會被幾分“理解”所替代;而直接截取故事的結果“面部浮腫出現勒痕”這一片段,卻會使得讀者有一種情感的跳躍,感到震驚,從而加強情感濃度,生出的“感動”也會更加強烈。


《人民日報》1月25日發佈微博《年初一凌晨4點丈夫送妻子出征武漢》。

熱點新聞:抗“疫”故事如何講?


故事在標題便重點突出了“年初一”的時間點,這也正是故事的衝突因素,利用春節團聚與疫情支援間的矛盾關係有意突出衝突。主人公在這種衝突下選擇大義犧牲小我,使得讀者產生了對主人公的同情、認同,感動。

故事講述的筆墨集中在講丈夫“送別”主人公的這一個片段,沒有詳細講述送別的前期準備與後期旅途。

這讓讀者一目瞭然,達到情感瞬間集中迸發的效果,增強了被“感動”的情感強度。


2.關鍵場景特寫+人物身份轉變


《人民日報》微博1月27日發佈《醫生父子隔防護玻璃打氣》。

該故事以“關鍵場景特寫”的方式展示了醫生父親與同為醫生的兒子隔著防護玻璃以手寫的方式互相加油打氣的經典場景。在疫情未發生之前,二人是父子、是同事;在疫情中,二人是父子,同時又成為醫患關係。

沒有過多鋪墊,只展示情節高潮,快速地將讀者的情緒調動起來。


3.關鍵場景特寫+衝突激化+人物身份轉變


《人民日報》2月3日發佈微博《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的接力出征》。

熱點新聞:抗“疫”故事如何講?

該故事也是以“關鍵場景特寫”的方式展示著父親送女兒馳援疫區的關鍵場景,沒有提及這個場景之外的其他情節。

十七年前,我們同樣面對著非典疫情的挑戰。那年,奶奶將作為醫生的父親王衛國送上抗擊非典的戰場。而在此時,已經66歲的父親又將醫生女兒送上前往武漢的飛機。

在母子-父母兩代之間抓住相似卻又不相同的場景拼接起來展現,運用類似影片剪輯的手法截取片段進行描述,凸顯代代相承人間大愛的真情,以此打動公眾。

輪椅母親送兒子,年老父親送女兒。故事裡人物的衝突被凸顯得一覽無餘。

與此同時,故事裡的“兒子-父親”身份的轉變,是衝突激化的關鍵手段。


跟上面的故事有些類似的是另外一條:

《非典17年後女兒繼承媽媽赴一線》。

熱點新聞:抗“疫”故事如何講?


這個故事來自《人民日報》2月6日發佈的微博。

只不過,這個故事的衝突程度比《爸爸和女兒時隔17年的接力出征》弱一些,因為這條故事裡的“身份轉變”因素,沒有得到有效的強化。


小 結

(1)《人民日報》微博抗“疫”感人故事主要使用了三種敘事方式,有效實現了感人的效果:

關鍵場景特寫+衝突激化+人物身份轉變

(2)三種方式的不同組合帶給人們的“感動”也是有差異的:

"關鍵場景特寫+衝突激化"的組合方式較強調衝突,使故事的基調相對低沉,實際上存在明顯的無奈。所以人們的感動相對更多的出於同情和心疼

"關鍵場景特寫+人物身份轉變"以及三種方式並用的組合方式,更多表現出故事裡人物之間的親情,所以使得故事的基調相對溫和。同時人物身份的轉變往往是轉變為救援者、支持者以及並肩戰鬥者。所以人們感動相對更多地出於“戰‘疫’必勝”的信念和樂觀

(3)三種基本方式及不同的組合方式,會在其他的敘事中有更廣泛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