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何影響資本市場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投資者難免陷入恐慌情緒。在這樣的氛圍中,2月3日我國股市仍承壓開盤。截至收盤,滬指報2746.61點,跌7.72%;深成指報9779.67點,跌8.45%;創業板指報1795.77點,跌6.85%。

  承接前一交易日跌勢,4日上證綜指開盤跌破2700點,報2685.27點。這一點位也成為全天最低點。此後滬指震盪上行,午市摸高2786.16點後,以2783.29點報收,較前一交易日漲36.68點,漲幅為1.34%。

  多位專家向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表示,總體來看,疫情的衝擊主要是短期性的,而且一季度大多為全年經濟的“淡季”,影響總體可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將會在疫情結束後進行釋放,帶動經濟及股市的回調。

  承壓開市短期影響難以避免

  毫無疑問,對A股乃至全球金融市場而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2020年開年最大的黑天鵝。從行業上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證券板塊跌停,半導體、新材料等板塊跌幅明顯,醫藥板塊跌幅較小,與口罩、流感相關的多隻概念股漲停。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分析道,此次疫情突發性較強。從具體行業來看,疫情對於服務業衝擊較大,影響了春節假期旅遊和消費的黃金期,對於批發零售、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等行業造成較大沖擊,會給其全年營收增長帶來壓力。同時,疫情對投資者預期和信心造成了較大沖擊,疫情發展情況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採取了避險策略。

  也正因如此,有專家建議延遲開市。“短期來看,疫情的負面影響難以預計。所以交易所不應急於開市,否則將充分反映市場悲觀行情,疊加各種負面影響,對各行各業打擊將會被放大。”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向記者表示。

  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則認為,推遲開市是把“雙刃劍”,繼續延遲開市有利於消化恐慌情緒,也會帶來更多問題,包括A股休市時間越長,積累的各種壓力會越大、不確定因素增多,更重要的是,股市交易規則不宜隨意更改,會影響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

  經濟向好長期影響十分有限

  雖然此次新冠疫情對資本市場的短期影響不難預見,但從長遠來看,其影響究竟如何?

  徐洪才表示,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要素沒有改變,包括創新驅動、城鎮化、國企混資改革、民營經濟發展、擴大開放以及人才的紅利等,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還很大。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主要集中在一季度,疫情結束之後,經濟會有反彈。

  同時,機構預期也偏向樂觀。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認為,新型肺炎作為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其持續時間是有限的,因而對經濟的影響也是短暫的。由於新型肺炎疫情的衝擊,2020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速或將降至6%以下,但在二季度以後,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上災後重建的需求增加,GDP增速有望重新回升到6%左右。

  “市場中長期的趨勢和結構主線邏輯都沒有被冠狀疫情所破壞。我們認為,下週市場補跌的本質其實是帶來了戰略佈局“黃金坑”,尤其應該特別珍惜優質科技股調整帶來的難得機會。”安信策略團隊表示。

  政策發力對沖疫情負面影響

  經濟活力的恢復需要政策的配合,可以說,專家對長期資本市場發展的積極預期來源於利好政策的不斷加碼。

  2月1日,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對疫情嚴重地區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給予差異化信貸支持、對受疫情影響嚴重企業到期貸款還款困難的可以展期或者續貸等方面提出了30條務實舉措。

  2月2日,央行發佈公告稱,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月3日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2月1日晚間及2月2日早間,深交所、上交所分別發佈關於全力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監管業務安排的通知。

  ……

  同時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也積極參與到保障服務工作中。據北京證券業協會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1月31日,北京證券基金行業累計捐助共計4202.78萬元;另外組織捐贈了大批口罩、防護服等緊急物資運往湖北。

  專家也紛紛建議,繼續加大政策力度,對沖疫情的負面影響。盤和林認為,強調政府的作用,並不等同於市場干預,從經濟學理論而言,當市場失靈的時候,就需要政府發揮作用。短期而言,政府應實施更加靈活且積極的“逆週期”政策來對沖負面影響,比如貨幣政策保持進一步寬鬆態勢。從中長期來看,流動性、經濟運行節奏和改革進程才是決定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根本因素,政策仍應從這三方面發力,增強投資者信心。

  徐洪才建議,首先,財政政策要調動緊急資金對重點地區實施財政支持,對相關人員,醫療、醫生、護士等一線工作人員給予政府補貼,對相關行業交通運輸、旅遊、文化餐飲等相關行業提出稅收減免,包括個人所得稅。其次,金融貨幣方面也應拿出相應應急政策。特別是金融機構、銀行還有保險機構等要拿出應急性相關政策,對家庭,對企業有一些特殊政策出臺。

  當然,疫情防控仍是當前最重要和最緊迫的工作,儘快遏制疫情蔓延,有助於穩妥有序地恢復生產經營,穩定內外部預期和信心,推動經濟發展迴歸正常軌道,資本市場也將企穩回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