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三型運輸機集體出動,運20挑大樑,運9的接替者依然是個謎

最近一段時間,抗擊新冠病毒成為一場眾志成城的戰役。在這其中,人民空軍也發揮了關鍵作用,2月13日這天,在天河機場,空軍三型共11架運輸機運送了近千名軍隊醫護人員和大批醫療物資抵達,而這三型運輸機,恰恰是現階段人民空軍運輸機的主力,只不過在這其中,運9的過渡色彩比較明顯。

當天上午,在天河機場,空軍的6架運-20、3架伊爾-76和2架運-9運輸機在很短時間內飛抵,為這個病毒肆虐的暴風中心送來了急需的人員和物質,這三型運輸機,分別是我國自行研發的軍用大型運輸機,從俄羅斯引進的軍用大型運輸機,和我國自行研發的中型軍用運輸機,是空軍運輸機部隊的絕對主力。

空軍三型運輸機集體出動,運20挑大樑,運9的接替者依然是個謎

在這其中,6架運-20現身天河機場,讓眾多國人振奮不已。自2016年裝備部隊以來,“胖妞”首次用於非戰爭軍事行動,貨艙內醫療隊員們坐在寬敞明亮的座椅上,比起被網友戲稱為“1276次悶罐車”強了很多,它運載能力從40噸增至66噸(可能是使用渦扇20的設計狀態),貨艙寬度、高度顯著增加,使用了電傳操縱、超臨界翼型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當天早上的天河機場能見度有限,航空工業集團官微披露,機頭的增強視景系統(EFVS)為飛行員降落幫了大忙。

空軍三型運輸機集體出動,運20挑大樑,運9的接替者依然是個謎

和運-20相比,3架伊爾-76多少顯得有些黯淡,但比起現在數量僅有10多架的運-20,伊爾-76依然是空軍陣中數量最多的“大運”,2005年,中俄曾簽訂了34架伊爾-76和4架伊爾-78的合同,但由於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飛機廠生產線關閉,俄將伊爾-76生產線轉移至國內烏里揚諾夫斯克的“航星-SP”工廠,為了彌補運-20服役前的空缺,我國不得不從俄羅斯購買了不少適航狀況良好的二手伊爾-76。

空軍三型運輸機集體出動,運20挑大樑,運9的接替者依然是個謎

圖片:從俄購買的二手伊爾-76TD(民用型)

而運-9則是空軍服役不久的新型中型四發運輸機。它本質上是運-8的“魔改”機型,採用全新帶“玻璃座艙”的前機身,和使用6葉復材螺旋槳的渦槳6C發動機,改善了導航等一系列的性能,但飛機本身運載能力依然是運-8的20噸級,貨艙的寬度、長度也沒有變化,是一種過渡色彩很濃郁的國產新型運輸機。

空軍三型運輸機集體出動,運20挑大樑,運9的接替者依然是個謎

其實,早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代號為運-30的全新一代國產軍用中型運輸機模型就已公開亮相。這是一種採用類似於空客A400M全新寬機身,使用新一代渦槳發動機的4發機型,運載能力在30噸上下,可以說是運-9理想的接替者,但6年時間過去,運-30並沒有什麼動靜。

空軍三型運輸機集體出動,運20挑大樑,運9的接替者依然是個謎

應該說,運-30悄無聲息,和運-20相當給力是有關係的。根據外媒披露的情況,運-20的生產速度在加快,它和美國的C-17有一點類似,是兼備戰略和戰術運輸機的特點,設計上可以在前線機場起降,另起爐灶研發一種不上不下的新中運,在費效比上恐怕不划算,何況全新的大功率渦槳發動機,我們底子薄,需要時間和成本去完善。

空軍三型運輸機集體出動,運20挑大樑,運9的接替者依然是個謎

另一方面,目前國際上,取代安-12(運-8原型)和C-130的新型中型運輸機,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

以巴西的KC-390和俄羅斯正在研製的伊爾-276為例,使用兩臺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起飛重量在80噸上下(和運-9相當),運載能力在20-25噸,在費效比上要比4發渦槳機型更為划算,採用成熟的美製通用電氣CF6大涵道比渦扇的日本川崎C-2,雖然起飛重量達到了140噸,運載能力雖然超30噸,本質上也是這個思路,因此雙發的“青春版”運-20也是未來“新中運”的可能思路。

空軍三型運輸機集體出動,運20挑大樑,運9的接替者依然是個謎

對於空軍而言,通過在這種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歷練,和日常使用總結出的經驗,結合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理念,對於“新中運”恐怕會有新的認識和理解,運-9的接替者遲遲沒有出現,也意味著“新中運”作為運-20未來最重要的“好搭檔”,希望在性能和成本效益上更加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