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戰“疫”的恆大樣本

全民戰“疫”的恆大樣本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地產、交通、旅遊、酒店、餐飲等許多行業蒙受鉅額損失。同時也湧現出一批捐錢、捐物慷慨解囊的有擔當的企業。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企業社會責任,也讓我們看到了龍頭企業的擔當。

以恆大為例,不僅第一時間捐贈2億元現金,後追加捐贈5000噸新鮮蔬菜,並在昨日宣佈14萬員工延遲復工、全國1246個項目繼續停工、1040個售樓部繼續關閉,讓我們看到了龍頭企業的大格局。


三個暖心的抗疫舉措

在這場全民戰“疫”中,恆大始終在作為。

舉措一:1月24日下午,恆大集團向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捐贈2億元人民幣。

舉措二:2月1日,恆大再向武漢市

捐贈5000噸蔬菜,也就是1000萬斤。

舉措三:2月2日,恆大集團下發紅頭文件,通知春節假期由原定的1月23日至2月9日,延長至2月16日(正月二十三),即在原18天假期基礎上延長7天,共計25天;並要求恆大全國1246個項目在2月20日前不得開工,全國1040個售樓部在2月20日前不得開業。

全民戰“疫”的恆大樣本

可別小看這延長的一週。要知道,目前恆大僅員工就有約14萬人,如果全國項目開工,需要的民工約260萬人,每個售樓處每天人流量也達千人以上。因此恆大的延期復工、錯峰上班的舉動,將有效減少人流聚集,助力阻斷疫情傳播。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恆大主動延遲復工背後的巨大成本。以恆大2019年超過6000億元的銷售算,延遲7天就少了上百億銷售額,更別說地產行業本身最講究的就是高週轉,這背後需要支付的財務成本、人力成本等也不會是小數目。

許家印的慈善情結

跟經濟效益相比,為社會多做貢獻是許家印更看重的指標。許家印多次公開表示:“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看了許家印在2018年9月中華慈善獎頒獎活動上的這個講話,更能清晰地感受到,貧寒出身、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民營企業家,對社會有著一種天然的感恩之情。

恆大成立短短24年,累計慈善公益事業捐款達到150億,其中整市幫扶貴州省畢節市的就達110億元。許家印也連續四次位居《福布斯》中國首善。

全民戰“疫”的恆大樣本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越來越明確地告訴我們,在中國做企業,能夠超越變化的絕對不是機會主義者,一定是堅持普適價值,讓生活變得美好的長期主義者。恆大和許家印長期投資中國,財富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才是與社會共成長的企業和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