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縣:脫貧不忘感恩 傾注“三心”抗“疫”

紅網時刻通訊員 陳文發 李薈蓉 郴州報道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臨武縣一萬多名黨員幹部前赴後繼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各鄉鎮抗擊疫情的戰場上,還有一支特殊的“防疫”隊伍——臨武縣的脫貧戶。

臨武縣有貧困戶6385戶19775人,到2019年底,全縣已有5965戶18857人順利脫貧。昔日裡,他們是黨委、政府關心的幫扶對象,但在疫情面前,他們也紛紛“請戰”,參加卡點值班、防疫宣傳和垃圾清運等志願服務工作,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實際的行動回報黨的關懷。

熱心公益 堅守一線

“你好,請問你從哪裡來?到我們村來幹什麼?”在臨武縣金江鎮白嶺村疫情防控檢查點,脫貧戶村民曹吉林每日對著所有外地牌照車進行檢查。白嶺村是臨武縣與桂陽縣交界的唯一關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在村裡疫情卡點排班時,曹吉林第一時間報名,“雖然我不是村幹部,但是我一定要為村裡做點貢獻,當年要不是黨和政府的幫助,我就只能帶著兩個孫子去討飯。”

每次換班的時候,曹吉林都及時出現在卡點,登記進出車輛,測量體溫,勸返行人和車輛。剛開始車輛比較多,他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看到村子裡人手不夠,曹吉林就主動要求輪兩個班。一連值6個晚班,他沒有一句怨言,困了就用冷水敷一下臉,餓了就泡上一桶方便麵。

在白嶺村,還有一名叫曹友兵的脫貧戶,他每天都會穿著灰綠色的護林員制服,騎著一輛舊摩托車跑遍白嶺的7個自然村,一路上用手提喇叭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識,發放資料,勸聚集的群眾返回家中。“雖然我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在最前線戰鬥,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這關鍵時刻,我也想為家鄉抗擊疫情盡一份力。”正在村裡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的曹友兵說道。

愛心奉獻 共渡難關

2月10日,臨武縣慈善總會收到一筆的特殊捐款,捐款人是臨武縣鎮南鄉眾和村脫貧戶黃成範,他委託村支書把自己的1000元錢捐贈給了縣慈善總會。“我家裡最困難的時候,國家和政府的工作人員就像親人一樣關心我們。”黃成範說,現在日子好了,但國家出現了疫情,自己也應該回報社會,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

2014年,黃成範身患腎結石,妻子有精神疾病,一家四口僅靠低保維持生活,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年靠著政府提供的貸款幫扶,他搞起了生薑種植,日子越過越火紅, 2019年順利脫貧。

在臨武縣,像黃成範這樣把日子過好了,用最質樸的行動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謝。

2月7日一大早,鎮南鄉佛祖村脫貧戶雷滿聖就從自家地裡挑選了幾十斤最大最好的白菜,找到村委幹部和駐村工作隊,要捐贈給武漢返鄉居家隔離人員。“這些天從新聞上看到,全縣有很多人都在疫情防控一線,我在家坐不住了。” 雷滿聖說,“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我能做的就是送一點蔬菜給他們,希望能夠盡一點綿薄之力。”

齊心防控 詮釋文明

“我們家決定酒席不辦了,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幫助,有些備菜免費送給大家,有需要的請單獨到祠堂領取。”1月30日,這樣一則消息在臨武縣楚江鎮顧村傳開了。原來,脫貧戶王高陽家準備為兒子娶媳婦,但由於疫情正處於防控關鍵期,王高陽決定主動取消宴席。

為有效防控疫情,臨武縣頒佈《關於有效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十條禁令》,暫時禁止城鄉各類酒席、集會、慶典、聚餐等活動。脫貧戶主動遵守,將家中的喜事一律取消或延後,文明之花在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依然盛開。

在疫情防控中,臨武縣萬水鄉大漢村和黃祖江村有2名貧困戶去世 ,村民們也收到了不辦酒席的通知。“老人在世時,我們盡責任,盡孝心,現在去世了,我們響應國家號召,喪事簡辦,尤其是特殊時期,更不能給黨和國家添麻煩。”兩戶貧困戶家人都表示,為了避免大規模人員聚集,支持喪事新辦。1月28日,黃祖江村脫貧戶黃定江老人下葬,沒有花圈,沒有鞭炮,沒有送葬的人群,親人領著8名村民,抬著已故老人的靈柩上山,入土為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