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作者 | Han

來源 | FN商業(ID:FN-24H)


在肺炎疫情的裹挾下,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


2020 年的新年目標,無論是躊躇滿志還是安逸閒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威脅之下都變得出奇的一致: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雖然關於疫情何時會結束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相信,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合作和奮戰下,疫情終將被遏制,然而這場疫情對於各行各業的影響卻是全方位的。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慘,慘,慘


迄今為止,受疫情影響感知最明顯的便是電影、餐飲和旅遊。


根據 2019 年電影票房計算,當年春節檔 7 天便貢獻了全年 9.2% 的電影票房。電影市場由於有了《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囧媽》以及《中國女排》等作品的安排,對於 2020 年春節檔的電影票房是寄予了厚望的,其前作票房、系列口碑、類型熱度都值得期待的。


然而,在肺炎疫情的肆虐下,多數電影選擇延期撤檔;《囧媽》轉為網絡播放,雖然字節跳動、歡喜影業與觀眾皆大歡喜,卻淪為電影院線公敵,遭遇聯名抵制和抗議。隨著人群聚集的場合停止營業,電影院也全部關停,打開購票軟件也是滿屏的“暫無場次”。根據初步估算,春節檔電影業的損失在 70 億元左右。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與春節檔距離不足一月的情人節檔也遭遇同樣境遇,《抵達之謎》、《喬喬的異想世界》、《蕎麥瘋長》以及《海獸之子》也紛紛宣佈撤檔,按照疫情當前的進展,電影院營業之日似乎還遙遙無期。


從更長期的角度來說,隨著廣電《關於新冠疫情期間停止影視劇拍攝工作的通知》下發,全國影視劇組進入暫停狀態,即便是疫情過後,影視劇沒有庫存的現象也許會持續一段時間。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與電影院停業相比,餐飲行業的痛苦一點也不少。在這個被禁足了的春節假期,還有誰記得上一次去餐館消費的時間?


根據虎嗅網通過2019 年中財報數據計算,海底撈停業 11 天預計損失達 8 億;西貝「2 萬員工待業,貸款只能發 3 個月工資」的說法,更是傳遞出餐飲行業的困境;有 24 年曆史,主打年夜飯的眉州東坡,僅退餐費便高達 1700 萬,公司現金也只能支撐半年。財大氣粗的大牌尚且如此,全憑個人支撐的小店之苦更是難以名狀。


就算是堅持營業的店鋪,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首先是員工復工難。員工想要出門真的太難了——出門需要介紹信,火車班次暫停,高速公路關閉。其次,工作人員本人復工的意願也不高,根據新疆米粉品牌西粉堂的描述,約有九成員工不願返城工作,畢竟少外出才能降低接觸感染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食客不願就餐——連出門拿快遞都能心驚膽戰,誰還有勇氣去餐館?


對於想在年夜飯大展拳腳的飯店,囤貨的壓力對商戶資金更是雪上加霜。為了消化食材,不少餐廳飯店轉而開始銷售蔬菜,物美價廉品類豐富的蔬菜,倒也正巧滿足了為「斷糧」而感到恐慌的市民。只是,這也僅僅是餐飲業的止損行為而已。根據恆大研究院《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顯示,由於新冠疫情的出現,春節 7 天餐飲行業損失達 5000 億,而這個損失還在持續。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至於旅遊行業,豈止是一個慘字了得。國內外旅遊全部暫停,公共交通大規模停運,火車飛機票多次免費退改簽,酒店退訂歇業,國家鐵路、民航、文旅等相關部門僅在一週內便推出了11條新政,整個行業陷入退改停的循環當中。原本是一年中旅遊小高峰的春節假期,基本陷入顆粒無收的境地。


根據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的估算,僅旅遊市場和餐飲兩個行業,損失便能達到一萬億元。根據中國政府網 1 月 18 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 GDP 初步核算為 99.1 萬億。也就是說,僅僅電影、餐飲和旅遊三個行業,就已經使經濟損失 1 個百分點。


而作為世界工廠,隨著工廠復工延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漸漸體現出來。例如日本任天堂 2 月 6 日宣佈,受新冠疫情影響,在日本本土銷售由中國製造的 Nintendo Switch 以及熱門遊戲《健身環大冒險》將會延遲出貨。路透社推測,如果河南和上海富士康無法於 2 月 10 日復工,iPhone或將面臨短缺。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危機,機遇,希望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具有很強的人傳人特徵,於是曾經摩肩接踵的排隊,畫風突變有了一種很北歐的感覺。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過去我們有多反感快遞不溝通就丟入自提櫃,如今我們就有多希望樓下最好就有快遞櫃。為了防範疫情的擴散,外賣平臺、餐飲企業、快遞物流各行各業全部開始推薦無接觸配送。美團在武漢、北京兩地試運營「美團智能取餐櫃」。「無接觸」、「無人」概念迅速深入人心。


其實「無人」已經算不上是新概念了,早在 2017、2018 年無人超市、智能快遞櫃就已經火過一次了。然而在疫情爆發之前,「無人」概念似乎真的是無人——無人關注。


至於冷落的理由,從曾經流傳在社交網絡上的一段採訪便可見一斑。內容是記者諮詢大媽對於無人超市的看法,剛烈的大媽對此批判了一番: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然而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超市裡有沒有員工」太關我們的事了。這次還是馬雲。隨著火神山投入使用,其中的無人超市也成為了熱門的討論話題——沒有收銀員、自助掃碼付款,這間僅 24 小時就上線的超市成為了疫情期間無人超市的樣板間。


同樣利好的,還有銷售自提櫃的企業。根據媒體對外賣櫃企業的採訪,在最近一個月取餐櫃的銷售額達到了平時的 300-400%,「庫房的存貨已經售空,僅剩下展廳的展示櫃了」。而曾經高達 6000-10000 元的小區入場費,如今也不再是阻擋智能快遞/外賣櫃進入小區的門檻,不少小區主動聯繫企業免費入場安裝。


同樣出現轉機的,還有被唱衰的線上教育。因為疫情的原因,全國各省市紛紛推遲學校開學時間,校外補習機構也進入暫停運營的狀態。然而家長和學生對學習的焦慮,並不會因為延長的假期而獲得片刻的喘息,線上教育迎來了新的機會,各家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推出免費課程:騰訊教育向高考應屆生在線授課,向湖北送出超六萬節寒假課程;VIPKID 提供 150 萬份在線英語和數學課程;新東方在線向全國中小學生提供 100 萬份直播課。


雖然廣大學生通過一星差評,表達了內心的愉悅之情。但在線教育這一次終於受到了家長的青睞,也收穫了資本市場積極的響應。例如以在線教育為主打的新東方在線,截止至 2 月 7 日收盤,其股價由一月初的20 港元一路飆升至 37.35 港元,幾近翻番。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在疫情的陰霾下,在線教育和學院的供需關係得到了改善,平臺方無需投入過多資源宣傳,就能獲得平日想象不到數量的學員,獲客成本顯著下降,畢竟動輒數千上萬元的獲客成本,從來都是平臺難以處理的難題。


然而,正如我們在盤點2019 年的 K12 在線教育中提出的問題:課程質量、師資力量、補貼競爭依然是壓在在線教育平臺頭上的幾座大山。疫情終將過去,而「效果」才是鑑定教育行業是否有效的金標準。如何讓被迫選擇在線教育的用戶成為忠實客戶,才是在線教育亟需思考的議題。


同樣的考驗,也存在於無接觸領域。當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不再令人恐慌,如何運營這些成本並不低廉,體驗尚不完美的無人設備依然是極高的挑戰,因為大媽說的有道理:「超市都沒人啦,那還不關門幹嘛?


2020 年春節降臨在中國的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國內的經濟以及各行各業產生著影響。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目前任何精確方式來量化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為時過早」。


而在 2 月 7 日國新辦召開的就支持疫情防控相關財稅政策等有關情況的新聞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階段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中國經濟也展現了極強的韌性」、「金融市場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現了對中國政府控制疫情、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信心」


2 月 3 日是春節後 A 股的第一個交易日,3188支股票跌停,截止至當日收盤,滬指下跌 7.72%,深成指下跌 8.45%。然而截止到 2 月 7 日,大盤連續 4 天收漲,至少說明,市場對肺炎疫情恐慌情緒有所緩和。


疫情眾生相:娛樂“致”死,“無人”營業


2003 年的非典,啟發了京東,誕生了淘寶。在 17 年後的中國,無論是經濟體量還是行業結構都不可同日而語,未來的發展還需時間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