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其實想看《切爾諾貝利》很久了,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看完它。


這次,終於有了時間,也有了契機,靜下來好好的看完了它。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以下的文字,與其說是影評,其實更像是犬句醬的延展。在看完劇後,我對當時真實的世界產生了更大好奇,所以去找了其他資料來給大家更完善的介紹《切爾諾貝利》事件。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反應堆發生了爆炸,爆炸後產生了巨大的輻射,輻射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在橋上看爆炸的居民,據說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這座橋現在叫“死亡之橋”)


然而一手造成這場事故的核電廠副總工程師加特洛夫,在收到反應堆爆炸的消息後,拒絕承認,將其判定成簡單且可控的爆炸,並按例調遣了消防部門前來滅火。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隨即,消防員趕到。因以為只是普通火災,並未做任何防護的消防員們成為了這場事故第一批的受害者。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僅在事故當晚,就有2位消防員死亡,而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又有先後28位消防員因此喪命。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在做完這個錯誤的決定後,副總工程師加特洛夫做了一個更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將錯誤信息報告給了他的上級。


就這樣,所有人乃至戈爾巴喬夫都以為切爾諾貝利僅是著了火,甚至都不知道有爆炸的發生。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錯誤且不真實消息的傳播,直接導致了後續救援問題的錯誤與遲緩。

官方的第一個救援方案是:誰也不許離開。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於是在事情發生9個小時後,距離核電站3公里的普里皮亞季的居民生活依舊如常,但實際上輻射早已悄然壓境,已經有動物陸續開始死亡。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當天下午兩點,例行檢查的相關人員到達火災發生地監測數據,意外的發現當地的輻射數值異常之高,高到他們誤以為儀器出現了故障;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另一邊,後抵達的科學家也發現了問題的不同尋常——直到這時,他們才發現這絕非一場簡單的火災,而是一場已經悄然開始的致命災難。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一般來說,人若承受超過400倫琴的輻射量便會受到致命汙染,而僅在事故發生的第一天,當地居民的吸收量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100倫琴。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救援的序幕終於緩緩拉開,戈爾巴喬夫聚攏國內頂級的核能科學家成立了救援小組,並任命勒加索夫,也就是《切爾諾貝利》劇中的主人公,為小組boss。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然而,面對這件整顆星球上都從未發生過的事,即便是再頂尖的團隊科學家也一籌莫展,幾經商討之後他們給出的第一步的解決方案:用五千噸的硼和沙子來滅火,並疏散周圍地區的居民。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事發後第二天下午2點,1000多輛大巴車到核電廠的周邊,開始了疏散群眾的工作。為了防止居民恐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他們決定隱瞞真相,只說這是一次暫時性的撤離。於是,所有居民都安心的踏上了這趟他們以為最多不過三天的離程,但事實上自他們登上列車,就再也沒能回到這裡。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第三天下午三點,被輻射的雲層飄到了瑞典上空,雲層中攜帶的巨大輻射引起了瑞典方面的注意,他們致電蘇聯詢問此事,而直到這時,戈爾巴喬夫才真正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當即,他私下聯絡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即蘇聯當時的情報組織,曾被稱為“四大機密情報組織”),要求他們向他報告有關災難現場的一切消息,包括科學家的會議。另一邊,因為其他國家的反應,已經深陷泥沼的蘇聯不得不先站出來給世界一個交代。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如此層面的問題必定需要商討,而眾位議事人們在各自發表看法時也理所當然的產生了爭議——到底要不要公開真實消息。在幾番爭論之後,議事人們得到了統一的答案,他們決定按照美國透露核事故比重的三分之一來對外界公佈。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當天晚上9點,蘇聯新聞首次報道了這件事,只是時長僅有14秒: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蘇聯召回了原本在阿富汗打仗的頂尖飛行員,按計劃向反應爐投擲五千噸的硼和沙子滅火: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要知道當時反應爐上方的輻射值已然達到了3500倫琴,是致命量的9倍之多,但這並沒有嚇退飛行員,他們前赴後繼的前往危險之境,以每人每天高達33趟的頻次,終於在5月1日,也就是事故發生6天之後完成了這一任務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時間到了5月1日,因為風向的轉變,烏克蘭首都基輔也遭遇到了汙染,輻射值已經是正常值的幾千倍之多。


然而,面對這樣的事實,本應組織撤離的相關人員卻選擇了隱瞞真相,且為了安撫人們的情緒在報紙上寫“危險已經過去”,還用各種方法鼓勵人們參加即將舉辦的五月節慶典。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於是,那場盛典如他們想象一般盛大而歡樂,只是當時在慶典現場的記者回憶起那一幕只能想到一句話:那彷彿一場死亡遊行……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慶典結束之後沒多久,當時的負責人就選擇了自殺,而當年慶典的影像資料也被從國家檔案館刪除。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5月2日,在核電廠方圓7公里的群眾疏散結束後,方圓30公里之內的疏散工作也開始逐步落實(但真實的汙染面積遠超過30公里)。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儘管這個問題暫時得到了解決,上層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且是一個大到可以把整個歐洲夷為平地的問題。


在災難剛發生時,消防員曾經注入大量的水,而後續五千噸的硼和沙子雖然撲滅了大火,卻變成了放射性的岩漿,若岩漿燒穿防護層碰到水,將會發生比第一次爆炸更具有毀滅性的熱爆炸。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這些熱爆炸會導致食物和水的供應永久性的破壞,癌症和新生兒畸形率徒增。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進入核電廠,然後打開閥門,將水抽空。


可是,這項聽起來簡單的任務,實際上根本就是有去無回的死亡任務,一旦接觸到這些高輻射的水人的壽命就會在短短一週之內迅速頹敗,毫無挽回的餘地,可即便如此,仍有三位工人自願的站了出來。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和他們一樣的勇士還有600位,他們開著飛機循環往復的飛往反應爐上方,不停歇的投擲了2400噸鉛,以此為反應爐降溫,而這項工作一樣會導致他們生命的消亡。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就這樣,切爾諾貝利終於用這樣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為代價,換取了危機的暫時解除。


是的,只是暫時。後來,還有將近50萬人加入到這場救援行動中,他們又面對了哪些全球性質的毀滅性災難,又是如何解決的?我們下次接著聊。

切爾諾貝利,一場動員了50萬人的救援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