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金橋鎮:高奏“主旋律”,彈好“協奏曲”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

基層防控是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支柱,時時考察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處處檢驗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打響後,上海浦東新區金橋鎮黨委、政府黨員衝鋒在前,幹部下沉一線,駕馭全局,高奏“主旋律”,抓住重點,彈好“協奏曲”,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以對人民高度負責,對城市高度負責的精神狀態和使命擔當,把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上海市委書記李強2月13日在視察金橋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時強調,要切實做到科學防控、動態防控,聯防聯控,精準施策、因情施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落細落小落實屬地防控

紓群眾之所困,解群眾之所難,是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的使命所繫。金橋鎮黨委、政府全面落實市委區委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和 “六個必須堅決到位”的工作要求,把責任落實到每個崗位,把措施細化到每個環節,堅定信心,靠前指揮,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居村是基層防控的重中之重,鎮黨委堅持“黨員幹部要在一線擔當作為”。鎮機關13名處以上領導幹部每人包乾1-2個單位,每日“三問”“三查”,問排查情況、問防控措施、問重點人員情況,查人員在崗在位、查宣傳氛圍營造、查輿情管控引導。通過建立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包乾聯繫村居、聯防聯控協調處置等工作制度,及時瞭解基層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困難;採取自願報名和組織抽調相結合的方式,黨員先行,模範帶頭,組成駐村居隊伍、應急增援隊、黨員幹部突擊隊等疫情防控梯隊,隨時支援基層一線防控。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葉茂。進一步加強基層社區防控力量,金橋鎮2月3日抽調14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各居民區參與一線疫情防控工作。黨員先行、模範帶頭,這14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平均年齡38歲,來自黨建辦、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安監所、集資中心、城建中心、文化服務中心和金橋經濟發展總公司7家單位,平時就是各單位的業務骨幹和中堅力量。他們接到任務後第一時間到各社區報到並投入到一線防控工作中。大家不論分工、不論職級,積極支援社區一線,共同堅守防疫陣地。

責任在心,擔當在行。2月12日,在金橋鎮永業第一居民區內,一場助力社區疫情防控消毒,守護一方平安的“紅色接力”正在火熱進行。一群佩戴黨徽、身穿志願者馬甲、手拿消毒噴霧器的“最美逆行者”開始對社區垃圾廂房、專用廢棄口罩垃圾桶、樓道、健身廣場等細菌容易滋生的公共區域進行仔細消毒,為社區居民提供防護保障。

因社區物業工作人員未能及時返滬,社區內消毒人手不夠,無法完成每天樓道消毒任務,物業發出了求助信息。危急關頭,方顯本色。永業第一居民區黨總支接到“求助”後,馬上在鎮黨建辦、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招募志願者,第二天即組建了由21名黨員和社工組成的消毒隊伍,他們自備口罩、手套,沒有專業防護服就穿一次性雨披,但工作熱情和效率絲毫不減。社區居民打開家門看到這一場景都紛紛點贊,紛紛主動在微信群中向書記報名志願加入這支“防疫生力軍”中。

同時,各企業和商鋪負責人積極配合有關職能部門落實聯防責任,組成嚴密的排查防控網。金橋開發區管委會對971家企業開展人員排查,確保信息共享,落實員工居家觀察、防護措施;鎮房辦對金橋開發區內的17個非居物業、21家人才公寓、22家企業集體宿舍開展排查;鎮黨建服務中心聯繫41個“兩新”企業黨支部對360家企業進行排查;市場所、派出所組織對鎮域700多家商鋪進行地毯式排查;鎮安監所協調新區建交委、應急局等對鎮域12個在建工地進行排查;金橋治安派出所、金橋派出所、城管中隊、市場所對鎮域、開發區內的30多家培訓機構以及小旅館進行排查。

科學技術提升防控效果

科學防控是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金橋鎮黨委、政府始終把有效運用科學技術作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疫情發生後,一直以科學方法排摸疫情、以科技手段助力優化防控效果。

在基層排查中,運用統計學數據分析法避免遺漏。一是基礎法,依託公安實有人口登記、外口辦外來人員登記以及稅務所、市場所工商企業登記等基礎信息,瞭解掌握人口基本情況。二是登記法,主要通過社區入口“四張表”、企業等單位入口“三張表”、社區人口信息冊、企業員工花名冊等,從這些表單中掌握排查人員信息。三是比對法,基於基礎信息、登記信息進行綜合比對,通過“上門+電話+微信”等進行核對,對填寫信息是否真實、有無遺漏等進行比對、勘誤,並與上海市和新區下發名單進行比對,防止和減少“漏網之魚”,力爭全覆蓋、無遺漏。四是區域聯動檢查法,主要通過區域化黨建聯建、“四金聯動”、鎮企聯合、執法單位配合等進行防控聯合檢查,實現全鎮所有單位、所有人員、所有場所“一盤棋”。

在信息處理技術上,金橋開發區擁有完整的信息技術生態產業鏈,與鎮政府建設的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產生“管鎮聯動”,為精準決策、科學防治疫情提供了強大的大數據支撐。金橋鎮充分發揮大數據在疫情防控、應急指揮、綜合治理、城市管理等領域的信息採集、整理、分析作用,形成“網格化管理,精準化作戰”的模式,全面提升科學防控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層村居人員、車輛排查以及防護用品發放等工作密集,如何既節約人力,又不放鬆嫌疑?金橋鎮2019年投入資金近600萬元,在基層社區試點建設智能安防系統。如今,這套系統對疫情防控發揮了積極有效的“硬核”作用。

社區智能安防系統在疫情防控中主要把好了“三關”。一是車輛進出排摸關。通過智能數據庫,社區對登記在冊的500餘輛機動車進行排摸;依託智能閘口,非社區車輛一旦進入監控區域,社區門衛立即予以識別,逐一做好登記,對車內人員進行體溫測查。二是人員識別管控關。社區在疫情防控中,通過數據庫中錄入的人員信息進行初步篩選,排摸出外來流動人員,特別是重點地區往返人員,由居委工作人員根據信息庫中聯繫方式進行逐個排查詢問,提高了工作的精準度,實現了源頭管控。三是口罩預約發放聚集關。居委採用線上、線下同步的方式,對社區住戶進行預約登記。對尚未登記的住戶,居委通過樓宇呼叫系統,逐一進行通知或直接預約登記,避免了工作人員和居民面對面接觸,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減少了人員接觸。

體溫檢測如果用人工需要逐一實施,如何減少耗時辛苦,避免“面對面接觸”?近日,金葵佳苑社區青年科創中心的隊員們發揮自己的愛好專長,將4架無人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請您戴上口罩”“請儘量待在家裡,不要出門”這些提醒不是來自社區廣播,而是無人機的遠程揚聲器。這些無人機每天上、下午各巡邏一次,每次持續2小時。它們彷彿“火眼金睛”,有的擁有車牌掃描功能,能地毯式排查篩選進出社區的車輛;有的具有熱成像功能,可以對進出社區人員遠程測量體溫;有的能通過自身的照明燈協助巡防,保障社區的安全。如果發現有未戴口罩或閒逛的居民,無人機便緩慢靠近後用遠程揚聲器進行提醒,對居民宣傳自我防護。據悉,這批無人機經過調試後從2月1日起正式上崗,承擔起巡邏任務。為堅守崗位的社區工作人員及志願者、保安們減輕負擔,提高排摸效率,也有效保護了一線工作人員。

統籌兼顧指導精準施策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項千頭萬緒的系統工程。只有統籌兼顧,才能各得其所,付出最小代價,奪取全面勝利。這就要求領導幹部必須學好“彈鋼琴”,既要駕馭全局,高奏“主旋律”,也要抓住重點,彈好“協奏曲”。

為了強化統籌兼顧,金橋鎮黨委、政府成立“1+3+8”疫情防控工作領導體系,“1”即建立由鎮黨委書記和鎮長擔任雙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聯防聯控辦公室,負責全面抓總;“3”即每天安排3名班子領導應急值守,由黨委、人大、政府的一位主要領導帶班,負責統一協調處置防控工作;“8”即成立應急護送組、復工審核組、穩定工作組、口罩發放組、垃圾清運組、輿情宣傳組、後勤保障組、經費物資保障組等8個專項工作組,各司其責,抓好業務工作。

當前正是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要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工作,也要找差距補短板精準施策,把防控工作做得更好。在處理重點難點時,金橋鎮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不斷優化工作流程,貫徹統籌兼顧的理念,全力以赴維護“大原則”與“小訴求”。

金橋鎮將排查、防控、責任落實、一線防護、宣傳引導五位一體統籌謀劃,既凝心聚力“看好家”,又群策群力“護好院”。“看好家”主要是針對居家醫學觀察對象、重點地區來滬人員、重點地區居住金橋尚未返滬對象、非重點地區居家休息觀察對象等四類對象,分別落實不同舉措加強管控。對村居實施網格化防控措施,加強入戶排查和流動人員登記,做好發熱人員排查、診斷,持續跟蹤隨訪。“護好院”是對村居適當進行封閉式管理。所有居民區臨時關閉側門、邊門,只留1個出入口;在社區門崗、樓道、大院均安排專人進行盯守,記錄人車信息,排查安全隱患;對樓道門把手、扶手、大門、電梯按鍵等進行嚴格消毒;快遞外賣一律不進社區,在門崗設立臨時收放點,由居委、物業、志願者代領代交;召集志願者,配合居村委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品發放、張貼,進行人員勸導、排查等工作;暫停老年活動室、文體活動場所、社區活動,避免群眾聚集;多措並舉採購調配防護用品等物資,做好應急資源儲備;加強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廣泛宣傳疫情防護知識,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封閉不封情,隔離不隔心。2月8日,金橋鎮婦聯和彩虹糖讀書會共同主辦元宵節特別線上晚會。即使響應國家號召減少聚餐待在小家,居民們通過積極參加曬全家福照片,送祝福小視頻,展示家庭才藝,競猜線上燈謎等活動,感受到了金橋這個更大家庭的溫馨和暖意,度過了一個有特別意義的元宵佳節。

切實履行好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切實做好員工的信息管理、健康管理,這不僅是對員工個人負責,也是對企業和社會平穩發展負責。防控工作小組對疫情防控和高質量發展做好通盤考量,絕不顧此失彼。金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復工期來臨前,金橋工業園區20家企業特別是鎮屬全資企業就已全部制定防控和復工應急方案,為逐步恢復有序生產和經濟運行打好基礎,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沉著因應,信心滿滿,金橋企業正多措並舉,用最嚴防控措施,全力保障安全復工。嚴格落實出入人員、辦公室、生產車間、餐廳等管理措施。規定返回工作的員工均為春節期間留滬人員和返滬已解除觀察人員,必須經審批並從指定入口進出;在大門外設置臨時收件點和待客點,阻止外來人員進入公司;員工進入生產車間或辦公場所必須全員全天全程佩戴口罩,廢棄口罩設置專用垃圾桶;實行“規定時間、規定地點、規定區域”的“三定”原則分批分區域就餐,降低人員聚集風險;多層樓宇能夠停用電梯的一律停用,五樓以下提倡步行上樓,電梯轎廂每隔兩小時消毒一次。 2月10日11日復工頭兩天,金橋開發區有近400家工業生產型企業平穩開工,近4萬名員工平安到崗。

針對企業復工復產後,商鋪開門營業,員工大量返城的情況,防控工作小組協調各單位做好人才公寓、商務樓宇、集體宿舍、安全生產等預案,確保管控有力。進一步加強相關單位的協同配合,加強市場管理,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防護物資保供穩價工作。沿街商鋪積極加強復工職工管理,妥善安排職工錯峰返滬、分批返崗,有序組織復工復產,堅持做好轄區內的消毒、通風、衛生管理等疫情防控工作。對返滬職工逐一登記造冊,嚴格執行重點地區返滬職工隔離觀察14天的防疫要求。

既要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又要保障復工員工居住安心。2月12日,金橋鎮推出《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出租房管理有關要求》,規定由鎮穩定辦牽頭,聯合城管、房辦、派出所等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出租房屋的監督管理,嚴格落實好屬地責任。並且要求出租人嚴明責任,必須嚴格履行疫情防控工作的主體責任,積極配合政府、居村委做好重點地區來滬人員14天居家觀察;必須將房屋情況、出租情況及租戶人員信息等情況向所在居村委報備;勸說未返滬的租戶儘量延遲返滬時間;即日起一律暫停空置房屋出租,嚴禁房屋群租;如發現重點地區來滬人員,或居家觀察的租戶擅自外出且不聽勸阻,有發熱、咳嗽及其他可疑不適症狀,必須立即報告居村委或公安機關。對不履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造成疫情擴散的、危害公共安全或阻礙執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黨員帶頭引領組織實施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金橋鎮黨委、政府以黨建引領為衝鋒號角,以基層黨組為戰鬥堡壘,廣泛發動幹部群眾投身防控一線,切實抓好組織實施這個決定疫情防控總體戰成敗的“牛鼻子”。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各級幹部下去了,基層就會感到踏實,工作就會更加有力。”上海市委書記李強2月11日強調,要做實做細分片包乾,使每個社區都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金橋鎮黨委、政府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全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通知》《關於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全鎮各級群團組織作用的倡議書》,號召發揮居民區黨支部、黨員、兩新企業黨組織、區域化黨建共建單位作用,設立組建黨員義務巡查隊、黨員心理諮詢隊、黨員宣傳告知隊、黨員志願服務崗、黨員愛心幫助隊等,動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進一步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同時明確規定,對錶現突出的,給予表揚表彰;對作風漂浮、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的,嚴肅問責。

在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中,一大批優秀的黨員幹部湧現出來,讓鮮紅的黨旗在金橋的每一個村頭、每一條道口高高飄揚。在有居家觀察人員的村居,居委幹部、物業公司和黨員志願者積極聯合,將原有的“家門口”黨建服務體系再升級,落實“四辦”,架起居家觀察“連心橋”。主辦,居委幹部與所有居家隔離家庭建立微信聯繫,每日轉發上海發佈、浦東發佈疫情動態、防控知識,每日2次瞭解隔離人員健康狀況和生活需求。代辦,發動志願者為居家觀察人員提供上門送餐、配藥、口罩預約登記等服務。永業第二居民區4名黨員志願者主動為4戶居家觀察的群眾送餐配藥。鄰辦,鼓勵守望相助、鄰里互助,各居民區組織樓組長、黨員志願者為居家觀察人員提供買菜、送牛奶等服務。幫辦,聯繫錦繡保潔服務有限公司承接鎮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的生活垃圾清運,各居民區與社區物業溝通,由物業向居家觀察人員提供代收快遞外賣等服務。

振臂高呼,應者雲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萬眾一心,群策群力,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基層社工和志願者們一起踴躍行動,在金橋各居村、主要道路等重點場所,懸掛宣傳標語橫幅,張貼溫馨提示,及時轉發上海發佈、浦東發佈等政務媒體發佈的防護知識、新區發熱門診醫療機構信息,引導群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和防護能力。每日編髮疫情防控簡報,宣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宣傳一線醫務人員、基層幹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等的感人事蹟,展現全鎮上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的堅強意志。深入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