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一座平地70米孤峰,吸引40多万人参加庙会,会期一个月


河南省浚县,一座平地70米孤峰,吸引40多万人参加庙会,会期一个月。

大伾山,位于河南省浚县县城东,故又称东山。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称于世。大伾山系太行余脉,东西宽0.95公里,南北长1.75公里,面积约1.6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35米,平地高起70米,是平原突起的孤峰。

浚县是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平自古即为“河朔胜景”。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登山揽胜者代不乏人。大伾山与浮丘山东西对峙,相去1里有余,卫河环城傍绕,“城中有山,山上有城,山下有水,山水辉映”构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浚县正月庙会,是全国著名古庙会。因庙会的主要活动在大伾山、浮丘山上进行,所以浚县正月庙会又称浚县山会。由于浚县正月庙会起会早,时间长,规模盛大,民俗味浓,又被公认为“华北第一古庙会。”

河南省浚县正月古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长达一个月,会期长,规模大,保持着明清特色,吸引着晋冀鲁鄂皖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的数百万香客游人,每天从周边各地来这里观光游览者多达几万人,高峰期时超过40万人。

浚县正月古庙会同样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浚县是古黄河流经之地,古时候,黄河水经常泛滥,大禹治水到了这里,水患平息后,当地人们祭祀的是治理水患有功的神灵和英雄人物,他们是大禹、二郎神和镇河将军。

传说大禹到了大伾山,指挥黎民挖河道,泄淤沙,筑堤坝。筑好的堤坝在一天早上大部塴塌。大禹为查清原因,夜里躲在山洞里观察动静,三更过后,忽然听到呼隆、呼隆的响声,接着小山一样的大浪一个接一个向堤坝扑来,又一段堤坝塴塌了。

大禹看到一条蛟龙在兴风作浪,他纵身跃入汹涌的河水,经过与蛟龙数番搏斗,终于生摛了蛟龙。为防止蛟龙跑掉再为害此方百姓,大禹就抽出宝剑,将蛟龙斩为三段,三段蛟龙变成了三段石头,这三段龙脊一样的石头,后来被人称为龙脊石。


浚县先民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大伾山东南侧建了禹王庙,年年岁岁到此祭祀大禹。康熙十八年,禹王庙被搬迁到了大伾山顶。庙会因庙而生,因庙而兴。后来,随着大伾山、浮丘山上新庙宇的兴建,前来祭祀神灵佛祖的人逐步增多,促进了庙会大规模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