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非闇:我對養花養鳥的體驗

於非闇:我對養花養鳥的體驗

於非闇花鳥作品


北京除動物園養有鳥外,還有鳥市鴿市。所有禽鳥大約可以分成留鳥、候鳥和販運來的鳥。留鳥如喜鵲、山鵲、山鷓、斑鳩等,候鳥如燕子、戴勝、錫嘴、交嘴、白鷺、黃鳥等,販來的鳥如鸚鵡、八哥、沉香、相思、珍珠等。


北京的鴿有三十多個品種,羽毛的顏色有白的、灰的、紅的、黑的、藍的等等。體形有三個類型,長型的長脖細身,從頭到尾稍達到一市尺二寸;中型的胸寬膀闊,頭至尾為八九寸;小型的短小精悍,約五六寸。所謂品種,就是從它們的羽毛顏色和斑紋區分的。


於非闇:我對養花養鳥的體驗

於非闇花鳥作品(局部)


比如全身純白,只是脖上有一圈黑毛的,就叫它“墨環”;有一圈紅毛的,就叫它“紫環”;有一圈藍毛的,就叫它“藍環”。與這相反,全身是純黑色或純紫色,只脖上一圈白毛的,都叫做“玉環”,這是長型的一類,它們都長於飛翔。全身一色,只兩翼的第一列撥風羽左右有幾根白翎的,無論全身是黑、紅還是灰,都叫它們做“玉翅”,這是中型的。小型的只有全身銀灰色和純黑色,而且背上有花斑或翼上有兩道花楞,它們比較不善高飛,人們特喜歡它們嬌小玲瓏,依依可人。可以說,北京鴿是彙集國內外各地名種培育出來的。


禽鳥有的雌雄異色,羽毛有顯著的區別,如雞、雉雞、錦雞、錫嘴之類;有的雌雄一色,羽毛毫無區別,如麻雀、黃鳥、山鵲、鴿子之類。但鴿子雌雄交配之後,就永不分離,這和鴿子不棲止樹上、和平近人一樣,都是它們的特性。我在1925年曾用文言記述了北京鴿的品種和養育繁殖等方法,印了單行本,書名為《都門豢鴿記》,這是從我十幾歲養鴿起,為它們做的—次經驗的總結。


於非闇:我對養花養鳥的體驗

於非闇花鳥作品


對於花木,只要從各個方面認真觀察分析和比較它們所呈現的精神面貌,是比禽鳥易於描寫的。但是,它們在風、晴、雨、露和朝陽、夕照動靜變化的時候,卻也需要我們平心靜氣地體會琢磨。


去年我畫了—小幅雨後大紅色的美人蕉,經一位養花專家指出:我畫的是肥料不足的花,所以花瓣只是紅色;如果施肥足,每個花瓣的邊緣就都泛出金黃色了。我細看專家所種植的,果然是金邊大紅。此雖屬細節,對於整體,不能說完全沒有關係。


於非闇:我對養花養鳥的體驗

於非闇花鳥作品


在禽鳥中,動作緩慢的除雞鴨之外,要屬家鴿,但是家鴿頭部的動作並不緩慢,它們的警惕性還特別地高。珍珠鳥體形小,動作快,飛起來好像一溜煙,捕捉它們的動作,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步功夫,首先要仔細觀察,觀察時要先研究它們的特性和有關動作各部的解剖和動力的所在。觀察鳥的動作,先要看它們的腳是實踩還是虛按,同時,再看它們翅膀的肩部是緊靠還是稍松。如果四個爪趾踩實——特別是中爪趾,肩膀貼緊,就是要飛的初步動作。體形越大越容易看出,越小越難。


於非闇:我對養花養鳥的體驗

於非闇花鳥作品


鳥飛時慢慢地落下,它們是把蜷在胸前的兩爪下伸,大翅舒平,尾稍上翹;飛時急降下,便把兩爪向後平伸,撥風大翅向後靠攏;飛時要轉向左,尾羽張開先向右;飛時要轉向右,尾羽張開先向左,尾羽像船舵一樣。


一般鳥都是扇翅向前飛,有的鳥如啄木鳥、鵲鴿鳥等,卻是把兩翅背到後面,一張一翕地向前飛,前者叫“鼓翼飛”,後者叫“斂翼飛”。因此,描寫它們的動作要多多地觀察體驗,能夠把它們的各個動作默寫下來,閉目如在目前,那麼,抓住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來進行描寫,自然就容易了。


於非闇:我對養花養鳥的體驗

於非闇花鳥作品


昆蟲如蟋蟀、蟈蟈等只能跳躍,它們的表情全在兩個觸角——長鬚上。大概兩須突然向後,是有些惱怒要鬥;兩須一前一後地擺動,大概是食飽飲足,悠閒自得的表示。急跳亂蹦時,兩須同時向前又向後,動作快速。它們都有六條腿,所以又叫“六足蟲”。停立時,中間兩足支持全體,後足伸長,前足預備捕捉食物。它們要突然前跳,在一霎那的工夫,後足靠攏,用力將爪向後一蹬,就蹦了出去。蜂蝶之類,也是六足,也有短鬚。蝶的飛是扇兩翅前進,下降時就停止扇動。


蜂的飛是顫動翅膀,顫動次數加多,飛行就加快,反之就慢。有時在空中停止,只由翅膀顫動。黃筌的《寫生珍禽圖》中有一隻黃蜂在飛,他只用淡墨暈染出翅膀顫動的輪輻,足見民族繪畫是自古以來即注重體驗生活的。


於非闇:我對養花養鳥的體驗

於非闇花鳥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