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手段正確,結果才會美好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韓國電影《寄生蟲》成為第92屆奧斯卡最大贏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4項大獎,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部非英語獲獎影片,實現亞洲電影的歷史性突破。

一、基本劇情

  • 導演講述了住在地下室的無業遊民基澤(宋康昊飾)一家四口生活拮据,只能靠打零工過日子。他們經常沒錢交話費,要靠蹭鄰居的WIFI連接網絡。醉酒的人常在他們家窗戶外面小便。
  • 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基宇(崔宇植飾)靠同學的介紹,憑偽造的文憑到富豪樸社長(李善均飾)的家應徵家教,兩個天差地遠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略可笑又悲情的事件中 。
  • 基宇自己成為樸多慧(富豪長女)的家庭老師後,又介紹自己有美術天賦的妹妹基婷給富豪幼子多頌當美術家教。當然,妹妹的資歷和身份也都是偽造的。
  • 兄妹兩又設計將富豪的司機和管家分別換成了自己的父母。
  • 但事情終於在多頌生日時敗露。期間基宇一家人,樸家,樸家原保姆及其先生均發生了一些交集。最後結局悽慘,三家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二、求生存不講道德

基澤一家日子雖然艱難,其實靠媽媽打短工(給披薩店包外盒),僅能勉強度日。但這家有兩個致命因素,一是父親基澤遊手好閒,二是基宇基婷兄妹缺乏改變生活的思維和門路。

基宇有高中學歷,有服兵役的經歷,還考了四次高考。這樣的人,其實也算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真的想做點事,難道沒有機會嗎?基婷有很好的美術天賦和能力,去應聘公司小職員,也應該是有機會的。雖然起步工資不一定高。但總會有發展。

或許是韓國社會現狀確實艱難,或者影片發展需求,他們沒有這樣去做。

到樸先生這樣的家庭去做事獲得報酬,其實家庭已經有一定改善。基宇水平足夠勝任家教老師的工作。如果到這裡打住,他還算值得理解。

但為了“工作”,有第一次欺騙,便有第二次欺騙。然後是第三次、第四次設計害人。

他們一步步將自己的劣性展露。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到最後,當原保姆發現了他們的身份,他們的一切有暴露在樸先生面前的危機時,綁架、殺人,也就順理成章了。原保姆被他們“意外”殺死。

所以,才有原保姆丈夫的復仇:將基宇打昏,將基婷殺死。

不擇手段者,終自食惡果。

富人失德———階級鄙視

樸先生一直在強調,司機和管家與自己家庭間的界限問題。其實,講的就是貧富階級間的差距。這差距,我們得在物質層面上承認其存在。

但樸先生精神上也對司機有隔閡。最終因聞不慣住地下室的人的味道掩住鼻子而激怒基澤,被基澤殺死。

這是影片的誇張表現,更是一種精神反抗。其實窮人和富人彼此間沒有高低之分。你“瞧不起”的人,他卻“殺了你”。。。

可以說,樸先生死於自己的“鄙視觀”。

所以,彼此不妨多些底線思維,多點溝通和理解。

結局的迴歸

影片最後,基宇定下一個計劃,說要努力賺錢,買下豪宅,拯救父親。 算是迴歸到“正途”。只是這代價太大。

現實中,貧窮給他的教訓還不夠他認識到這點,有點可悲。

孔子說,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願追逐美好生活的所有人,都保有身上的美好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