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足协“隐藏新政”鼓励俱乐部投资,向现实无奈妥协?

从2017年开始,中国足协就针对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投资进行了限制,并且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工资帽、注资帽等政策,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各级俱乐部的“烧钱”行为。理论上,现行的中超俱乐部12亿、中甲2亿元的投资限额,确实能起到效果,今冬转会市场的萧条就是证明。


没想到!足协“隐藏新政”鼓励俱乐部投资,向现实无奈妥协?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绝大多数俱乐部收紧资金时,中甲的深圳佳兆业却开始大肆收购,郜林、王永珀等名将纷至沓来,还在用重金引诱裴帅、郑达伦等强援,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显得极为难得。然而,深圳这样收购下去,仅几名新援的年薪和巨额转会费,就直逼中甲俱乐部两亿元投资大关。再算上俱乐部其它球员的开销、奖金等,投资量肯定要大大超过足协规定的限额。

后来有媒体透露,由于深圳是中超降级队,因此可以享受两年的“缓冲期”,可以继续按照中超的标准进行投资,据说这是模仿英超的举措,目的也是鼓励降级球队尽早升级。不过,足协这项政策看似合情合理,却完全与此前出台的“新政”理念背道而驰。


没想到!足协“隐藏新政”鼓励俱乐部投资,向现实无奈妥协?


足协以联赛为单位划定投资限额,这就是十几家俱乐部需要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但足协却又为降级球队单独划定一个标准,这就令人质疑其公平性。试想,一个联赛里只有两家俱乐部可以大肆烧钱投资,其余十几家俱乐部却有钱也不能花,结果必然造成“寡头”出现,强者恒强,弱者即使想翻身,也要受制于投资限额。既然足协此前数次以广州恒大为反面教材,痛斥“金元足球”的危害,如今又为何要坐视中甲再出现贫富差距失衡的境地呢?


没想到!足协“隐藏新政”鼓励俱乐部投资,向现实无奈妥协?


另一方面,这条所谓模仿英超的“缓冲期”制度,此前并未在足协出台投资帽新政时进行解释,因此外界才会有针对深圳巨额投资是否违反规定的质疑,甚至很多圈内人士都不清楚足协还有这样一条“隐藏新政”的存在。毕竟,允许一家俱乐部执行联赛其他俱乐部六倍的投资标准,在当前中国足球的环境下,实在显得有些“魔幻”。

或许,所谓的“缓冲期”,只是足协转变政策方向的一个信号而已。足协近年来频频挥舞大棒,在各个方面限制俱乐部花钱,联赛非但没有开始正常盈利、公平竞争,反而在今年爆发了俱乐部撤资潮,投资更是无从谈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资本消沉市场惨淡的联赛,未必就比一个烧钱的联赛要强多少。足协允许有俱乐部跳出“投资帽”之外花钱,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吗?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