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建設新徐州?把連雲港東部劃入徐州?

第一個原因,是建國前後行政區劃給贛榆人民帶來的歸屬感。從1940年左右到1953年,贛榆和東海、郯城等地一起都屬於濱海區管理,1953年,贛榆和東海劃歸江蘇,歸徐州地區管理。那個年代的贛榆人,絕大多數都是貧苦農民,很少受到教育,也很少讀書,對贛榆的歷史和沿革不是太瞭解。因為建國前後一直歸山東管理,所以從心理上認同贛榆就是屬於山東的。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贛榆的風土人情和語言習慣與山東魯南地區基本相似。這就更加堅定了部分贛榆人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山東人的理念。飲食方面最典型的煎餅卷大蔥,是贛榆人的主食,在贛榆受歡迎程度遠比在山東某些地方還要高。贛榆人喜歡吃海鮮,菜系也以魯菜為主。贛榆人的方言以膠遼話為主,接近於中原官話。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中,有很多的方言,就是典型的贛榆話。風俗相似,語言相通,讓贛榆人更加堅定了自己是山東人的想法。同樣一河之隔的海州新浦灌雲,語言習慣,飲食風俗等等,和贛榆截然不同,這也是造成贛榆和連雲港主城區很難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經濟發展的滯後,讓贛榆人很難找到劃回江蘇以後的認同感。贛榆自古以來,就有享山川之饒,受漁鹽之利的美譽,境內有山有海有平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贛榆隸屬徐州地區的時候,在徐州老八縣之中和銅山縣並駕齊驅,是兩個經濟相對發展的縣份,那個時期也是贛榆人最引以為榮的時期。工業有化肥廠,磷肥廠,汽車大修廠,七二化工廠等等,沿海養殖業全國領先,梭子蟹、東方對蝦,無論是畝產還是總產,都居全國首位。那個年代,山東榮成等地都要到贛榆來參觀學習取經。但是,自從83年從徐州地區劃歸連雲港市管理以來,贛榆經濟發展風光不再。加上連雲港市自身經濟體量小,帶動輻射能力弱,對贛榆的發展很難起到拉動作用。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導致贛榆的發展逐漸放慢。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贛榆人都非常留戀,屬於徐州地區管理的那個年代,還有人提出,如果贛榆沒有從山東劃歸江蘇,那麼贛榆的發展應該比現在會快很多。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因為不論是徐州還是臨沂,都沒有港口。如果贛榆還是屬於這兩個城市管理,那麼為了打通自己的出海口,必定會加大對贛榆的扶持和支持力度,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贛榆的發展肯定會快很多。毋庸諱言,江蘇對蘇北的發展一直沒有充分重視,導致蘇南蘇北地區發展差距差距越來越大,這也從側面加劇了贛榆人對歸屬山東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