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出動11架運輸機增援武漢 銳評: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實現新突破

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軍隊增派2600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按照中央軍委命令,2月13日,空軍出動運-20、伊爾-76、運-9共3型11架運輸機,向武漢增派首批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物資。首批增援力量抵達武漢後,立刻進駐武漢市泰康同濟醫院,迅速承擔起該院新冠肺炎患 者救治任務。那麼,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多次任務中,軍隊在空中投送能力方面表現如何?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又給我軍預備役衛勤保障力量的建設帶來哪些思考?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梁永春為您深入解析。

空軍出動11架運輸機增援武漢 銳評: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實現新突破

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人民空軍運-20、伊爾-76和運-9三種不同級別的機型集體出動,這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大空運任務,標誌著人民空軍戰略投送能力實現新的突破。


梁永春:“這次軍隊派出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全軍醫療力量的一次重要考驗,也是對我軍機動投送能力的一次實戰檢驗。


在2008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和抗震救災中,空軍的運輸機部隊都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11年利比亞撤僑任務中,空軍出動了4架伊爾-76運輸機,相比之下,這次抗擊疫情的空運任務規模更大,出動機型的體系也更加完整,充分體現了近年來中國空軍戰略投送能力的進步。


在第十二屆珠海航展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空軍高級將領曾表示,中國空軍的建設目標是在2020年基本跨入戰略空軍的門檻。什麼是戰略空軍呢?就是要搭建起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架構,並具備較強的戰略投送能力。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僅要求空軍擁有強大的殲擊機部隊,還要有規模足夠大的運輸機部隊。當然目前的目標是基本跨入戰略空軍門檻,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總體來看,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空軍運輸機部隊先後兩次大規模出動,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多批次、多架次密集編組飛行,經受住了初步的考驗。”

空軍出動11架運輸機增援武漢 銳評: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實現新突破


2月13日,是我國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運-20在這次任務中的亮相讓人驚喜,未來隨著運-20數量和參加任務頻次的不斷增多,人民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將更加強大。

梁永春:“運-20在2013年首飛成功,2017年空軍發言人宣佈運-20正式列裝部隊,2018年它參加珠海航展並進行了飛行表演。以前中國空軍運輸機的主力是運-8和少量的伊爾-76,運-8在技術上比較老舊,而伊爾-76是進口機型,很難大批量列裝。今天我們看到的運-9,是在運-8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它的技術比較成熟,可以大批量生產。而運-20的載重能力達到60噸,遠遠超過了伊爾-76的40噸,它的航電設備也更加先進,而且它的貨艙設計得更加寬大,可以運載更多超高、超寬、超長的裝備,同時它還具備良好的短距離起降性能,從這些方面來看,運-20的綜合性能是比較先進的。


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中國幅員遼闊,僅有6架運-20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方面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將來只有運-9、運-20大批量列裝,中國軍隊才能真正實現把戰略投送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空軍出動11架運輸機增援武漢 銳評: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實現新突破

自疫情發生以來,軍隊已經先後派出3批次4000多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我軍的快速動員能力值得稱讚,未來可以進一步加強預備役衛勤保障力量建設。

梁永春:“前期軍隊抽組的1400名醫護人員,承擔著武漢火神山醫院醫療救治任務,現在又將增派2600人支援武漢。對中國軍隊而言,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緊急抽調4000名醫護人員上前線並不是個小數目。我們是人民的軍隊,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必須義無反顧。但是同時,通過這次抗擊疫情任務,也引發了另一問題的思考,那就是將來如何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系,把預備役醫療救援力量建得更好更強。

我國《兵役法》規定,預備役官兵當中,包括地方與軍事專業相對口的技術人員,還有一些軍隊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在退出現役之後,按規定也要自動轉為預備役人員。比如,前段時間新聞媒體集中報道過從上海馳援武漢的護士長李曉靜,她曾是上海一家軍隊醫院的護士長,後來自主擇業了,她脫下軍裝後就應該自動轉為預備役。以後如果再出現類似今天這樣重大的醫療救援、防疫任務時,我們的國防動員系統就應該把李曉靜這樣的專業技術人才更好地動員起來,組建預備役衛勤保障部隊,整建制徵調和投入使用,讓他們成為軍隊醫療力量的重要補充,從而讓軍事力量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