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就要看山西!

一千年看北京好理解。從元代定北京為元大都開始,北京就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就是說從1271年開始,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就從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轉移到北京,而後明代歷經短暫的定都南京依舊選擇了北京作為政治文化的中心。後經清代直至現代,北京的地位越來越高,城市發展水平更是日新月異。所以說一千年看北京。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至於3000年看西安也好理解,從有傳說的武王伐紂時期的西岐鎬京開始,也就是大約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安這個地方就承載了太多的故事。到後來有記載的秦國、秦朝都是圍繞著西安。歷經漢代、唐代這兩個我國古代偉大的時期,西安可謂是沉澱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寶藏,有人說為什麼西安不能大興土木,是因為隨手一挖就是古董寶藏……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至於說5000年看山西,似乎不是很好理解,其實早在上古時期堯舜禹都是誕生於山西,在臨汾有堯廟,在運城有大禹文化的紀念。當然這些無從考究的傳說並不能完全作為佐證。在山西,黃河中下游區域,出土過一萬年前,甚至更久遠時期的文物,也證明了在這裡是舊石器時代至新時期時代活動最為頻繁的區域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朝,晉南一帶就是夏文化的源頭之一,大禹也是這個時期的人物。再至後來的商代依舊如此,晉南都是經略要地。山西這個地方,南通中原,北接塞外,在我國曆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五千年看山西就不難理解了。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地理位置的優越孕育了璀璨文化和豐富旅遊資源

山西可以概括的說是兩山夾一川,兩山就是東邊的太行山,西邊的呂梁山,一川就是汾河。

南北貫穿近600公里,汾河的水養育了無數的三晉兒女。山西雖然山川阻隔卻依然被季風眷顧,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幾乎囊括了整個山西,氣候宜人。由其是晉南地區的晉城,雖不能說是人間仙境,也算的上是冬暖夏涼,從地理位置上講山西算的上是得天獨厚。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同樣是因為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了山西整體上交通不算便利的特點,特別是在古代,山川阻隔,山西地區幾乎與世隔絕。矛盾的是山西大同晉北一帶似乎是少數民族、遊牧民族進擊中原的唯一通道。這樣的情況導致如現在所見,晉北的文化與晉南就大不相同。山西這樣的與世隔絕的特點,即使中原地區遭遇過連年的征戰,對山西卻波及不大,像慘絕人寰的五胡亂華時期,中原人口驟減,而山西,尤其是晉南地區卻影響不大。以至於後來要通過政府性質的人口遷移來保證中原地區的耕種,孕育而生的就是洪洞縣大槐樹下的尋訪祖跡。自然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的人類活動造就的名勝古蹟。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兩山夾一川,自然每一座山都有其特點,川也有其魅力之處。就說說這太行山,由南至北貫穿整個山西東部,自然風景當然是無與倫比,南部晉城的太行山,壁立萬仞之上,但看紅巖交錯,南太行山清水秀,溝谷縱深,釀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懸崖峭壁之上,卻擁有如世外桃源一般的村落。在晉城你看到的太行山可以說是奇、險、俊、秀、幽……果真是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南太行。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再行至介休綿山,這裡則是囊括了名山所有的特點,不像南太行一般神秘,卻是名氣十足,每一座名山,往往都是擁有一段傳奇的故事,晉國時期的介子推攜母被焚于山上,而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有的"寒食節"。在這裡除了絕美的自然風光,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建築博物館。果然是“山不在高,有仙則。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北太行的五臺山則是承載了更多的歷史故事,作為我國的十大名山之一,同樣是兼風景與文化為一身。燦爛的佛文化點綴著五臺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臺山,遠觀便彷彿能看到縷縷佛煙。這裡更是避暑的好去處,盛夏不見酷暑,天氣涼爽,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而山西西側的呂梁山,更有黃土高原的味道,雖然不像太行山一般有諸多的名勝古蹟,卻是別有一番味道,雖然這裡較為貧困,卻更加原始,許許多多的已經見不到的風景,遺蹟,在這裡都能大飽眼福。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著名的關卡一般都是依山而建,在山西最出名的要數雁門關,雁門關屬於呂梁山脈雲中山支脈。雁門關作為我國古代時的邊塞,在這裡似乎就能感受到一股邊塞風情,荒涼之意油然而生。"雁門關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種麻。百里並非梨棗樹,三春那得桃杏花。"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娘子關、平型關……這些關隘都擁有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在平型關,八路軍痛擊日本部隊,打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毛主席題詞"我軍的第一個大勝利"極大的鼓舞了抗日的士氣和鬥志,現如今也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在山西,汾河流域,孕育了許許多多的燦爛文化,平遙古城可謂是其中代表。而近現代之後崛起的晉商,鑄就了一個個傳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晚清時期的產物都是這裡的一道風景線。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有山怎麼能缺了水,除了汾河,黃河這個秦晉之間的界河也是貫穿山西的西側。到了臨汾吉縣形成了世界聞名的壺口瀑布。壺口瀑布猶如一個大茶壺,收盡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在這裡感受水底冒煙、旱地行船、霓虹戲水、山飛海立、晴空灑雨、旱天驚雷、冰峰倒掛、十里龍槽的壺口瀑布八大奇觀。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除了自然風光,5000年文化的三晉大地怎能少得了著名的人文景觀。晉城的皇城相府,康熙時大臣陳廷敬的故居;太原的晉祠,為了紀念晉國開國侯而建,能追溯到西周時期;北嶽恆山的懸空寺,始建於北魏時期;大同的雲岡石窟也是北魏時期的產物,且影響我國諸多的石窟開鑿。大同的古城、代王府都有悠久的歷史……在三晉大地飽覽中華文化的精髓。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曾經因煤炭而輝煌,往後將何去何從

儘管山西有諸多的文化、風景、歷史……然而山西給人的印象依舊是煤炭、能源!地處我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交界處,除了上天贈予的煤炭資源還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在人們的印象中山西就是能源寶庫,至於說到別的那可能就是醋了。山西有諸多的城市因為煤炭而興,同時又因為煤炭而衰。像極了曾經的東北,卻又有不同。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就說大同,曾經的戰略要地,西北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唯一通道,兵家必爭之地。曾經因為煤炭無比輝煌,然而煤老闆拿到了豐厚的財富,在資源枯竭的時候,留下了諸多的失業的百姓。其餘的工業也似乎都圍繞著煤炭而開展,煤炭不行了,其他行業也就做不下去了……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兩山夾一川造就了得天獨厚的三晉大地,從古至今都擁有著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璀璨的文明,古蹟更是數不勝數。隨著煤炭產業的沒落,山西似乎可以把眼光放在第三產業上,重點開發旅遊產業以及其派生出來的多個行業。如果能不再讓平型關大捷紀念館門口門可羅雀,不再讓大同古城牆上空無一人,不再從大同去恆山短短60公里還要包車……我想山西的輝煌一定指日可待。

被煤炭冠名的三晉大地,或許因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再次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