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內師大教師居家隔離的14天日記

14天日記

千頭萬緒,無從下筆,

千言萬語,從何說起?

筆尖在紙上悉悉索索遊走,戛然於一個數字:14

關於數字的浮想由此蔓延……

10——取“十全十美”之美好寓意;

11——一個網購時代的集體狂歡;

12——與生肖、星座、年月等相關的重要數字;

13——因不吉利而被記住並忌諱的數字;

15——圓月、滿月,親人團圓、人生意滿……

14——一個原本和任何說法扯不上關係的數字,

一個和13聯手,被含蓄委婉表達的愛情誓言,

一個將2020年的春天斷然區隔成塊的期限。

14天居家隔離,14天醫學觀察,

驚愕、恐慌從封城消息傳出那一刻,

幾乎同時,與所有人切身相關的“居家隔離14天”的號召發起,

謂之“號召”,而非“規定”或“命令”,其實是我最初防備而非戒備的心態。

同新聞發佈、實時報道帶來的些許恐慌與諸多感動雜糅的是——

被各種段子視頻、朋友圈雞湯調和的置身事外的麻木與僥倖心理,

不知以何為,不知何以為,

懵懵、噩噩、草草、了了中度過了14天的前兩天。


第3天

因慌而荒的兩天之後,一份居家作息、學習、家務日程貼在了書房醒目的地方,

一位內師大教師居家隔離的14天日記

(林老師家的每日時間表)

這其後的幾天,

行動上:一茶一飯,一書一鍵盤,有所為,自作為,不緊不慢,用心隨意;

情感上:仍舊關注,漸覺嚴峻,堅定期待,為國祈福!

與此同時,社區的微信問詢、囑咐與單位的電子報表、再三囑咐也接踵而至,

因“被守護”而覺溫暖、有力,更因“被守護”而知責、重義,

隔人不隔心,閉戶不閉愛!


第6天

調整了日程表,更充實、緊實的時間安排讓兒子說出:“好想開學啊!”——

這句平時絕對是反語、笑談的話。

因事就勢,心轉境遷,忙起來的日子短了許多……

窗外,萬家燈火,

此刻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和我一樣望向窗外,

那一個個靜默的窗口,

突然間讓我充滿力量與感動,

相信、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第7天

早上,

透過廚房窗戶,看著那群鴿子飛起、停落出神,

鴿子不知人間焦慮吧,

就像我其實根本無從體會那些真實發生著的真正的恐慌,

“感同身受”只是一種誇張的慰藉。

幾個門衛整天站在門口盤查、登記的身影,

超市穿著寬大不透氣的防護服的收銀員,

電視上、手機裡那麼多醫生、護士、警察、建築工人忙碌的樣子,

那麼多不得不衝出去、堅守崗位堅守職責的人們……

而我,只需要守在家裡開窗通風、洗手消毒。

心存感激!心懷感動!

並努力讓這樣的日子不放縱、不荒蕪,

一條繼大年三十晚上發的那條叮囑長信之後的又一條長信,

不同的任務、不同的要求以及,最後一句:開學檢查。

一位內師大教師居家隔離的14天日記

一位內師大教師居家隔離的14天日記

一位內師大教師居家隔離的14天日記

(林老師給研究生布置的任務及林老師的長信)


第11天

藥店的口罩脫銷了,

家裡僅有的幾個也已經不能再重複使用,

一兩天倒一次垃圾、六七天買一次菜———口罩是剛需……

自制口罩的提議得到媽媽的贊同與專業技術支持。

媽媽年輕時是一個有手藝、有創意的裁縫,

家裡也有一臺老式的有些笨重的(搬家時差點沒被我遺棄的)媽媽的縫紉機,

我負責準備原材料——

紗布質地的舊毛巾還有那種很老很厚實的白棉布——拆拆洗洗,消毒晾曬,

正好家裡有幾塊去年在醫院買的無紡布隔離床墊——剪成口罩大小備用;

媽媽比照家裡的舊口罩,量尺寸畫圖紙。

午飯後,就進入技術環節,

裁剪縫紉這些核心技術當然得媽媽出馬,

我打個下手,剪個線頭、穿個鬆緊帶、塞個隔離墊啥的……

娘倆就這樣在小房間裡鼓搗了大半天,

快晚飯時,我戴著媽媽做的口罩在家人群裡曬“罩”,

一位內師大教師居家隔離的14天日記

一位內師大教師居家隔離的14天日記

(林老師母親做的口罩)

突然想到:

那個被“等有時間”一再擱置的計劃——和媽媽學織毛衣——還需要再等嗎?


第14天

居然被忘記的這最後一天——

第二天的各種微信圖片、視頻提醒下,恍然,第一個14天已過。

從最初的有些恐慌到後來的謹慎而不緊張;

從開始的無所事事、無所適從到後來的穩下心、靜下氣、坐下來、做起來;

從期待第14天到遺漏第14天,並且不再計算下一個14天……

從盲目樂觀到理性樂觀,選擇樂觀,只因堅信!

…… ……


第15天

第二個14天的第一天,

元宵節!

國有殤、民憂患,節——雖如約而至,心——卻不同往年,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晚會被題以:元宵節特別節目。

特別深刻——

實力派藝術家神色凝重、目光篤定、言辭懇切、歌聲情動;

特別敬仰——

那些刻在心裡的“樣子”,那些“中國的樣子”;

特別感動——

那些義無反顧的逆行者,

那些用生命守護生命的白色英雄,

那些夜以繼日向時間宣戰的科研人員、建築工人,

那些不留姓名的捐贈者、傾囊相助的普通人,

那些我們“不知是誰、卻知為誰”的默默無聞、奔波在外的人們……

特別有力——

特別節目名稱串聯成我們的——

至勇之心:《真心英雄》《出征》《中國阻擊戰》,

彌堅之心:《相信》《天耀中華》,

萬眾一心:《我和我的祖國》《我們眾志成城》!


內蒙古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林穎

2020-2-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