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我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受疫情影響,目前製造業形勢嚴峻,面臨著勞動力短缺、需求疲軟、貿易萎縮等諸多挑戰。為了能夠應對沖擊,業界積極探索利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在提升疫情防控效率的同時,幫助企業精準對接客戶,實現網上協同辦公,提升企業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加快推動製造業復甦。

疫情之下如何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一、疫情給製造業帶來的影響

1、勞動力短缺、線下需求疲弱、貿易萎縮嚴重影響製造業發展。

(1)勞動力短缺嚴重影響製造業整體發展。受隔離及國家延遲開工政策影響,企業普遍面臨用工荒和復工難等問題,企業陷入生產停滯。

(2)線下消費需求疲弱顯著影響重點消費品領域。受疫情影響,禁止群眾隨意外出並對重點群體進行隔離,直接導致線下消費疲弱,重創重點消費品銷售。

(3)貿易萎縮對外向型產業帶來挑戰。外向型製造業企業受國外訂單數影響巨大,疫情影響了中美貿易戰結束帶來的良好開局,外向型企業產能恢復受阻,勞動力、需求等原因共同導致貿易出現萎縮。

2、連鎖反應、生產波動、供應鏈斷裂、資金鍊緊張持續影響製造業發展。

(1)下游銷售下滑在供應鏈上引起連鎖反應,重創上游中小企業。重點消費品及外向型經濟貿易萎縮造成的銷售下滑現象,導致該類產品大批供應鏈上游企業的銷售下降,引起連鎖反應,這種在供應鏈上的傳導效應將對上游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造成重大打擊。

(2)生產異常波動影響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勞動力不足、需求疲軟、貿易萎縮、連鎖反應等因素將共同導致製造業生產的異常波動。

(3)供應鏈斷裂增加未來出口貿易不確定性。供應鏈斷裂,將導致我國製造業供給能力下滑,影響下游產品交易。同時還會刺激發達國家制造業迴流,削弱或取代我國製造業供應鏈優勢。

(4)資金鍊緊張成為企業後續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大規模停工停產不僅會造成勞動力閒置,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用工成本和償債負擔。

二、如何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面對新冠疫情對我國製造業帶來的短期衝擊和長遠影響,建議持續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進一步發揮工業互聯網在促進製造業資源協同、按需生產、精準管理、服務轉型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加速企業恢復生產與數字化轉型。

1、發揮工業互聯網供需對接、資源配置作用,降低疫情帶來的銷售下滑和供應鏈緊張壓力。鼓勵製造企業依託工業互聯網打通終端市場和產業鏈上下游。通過市場數據匯聚分析,開展精準營銷、按需生產,在大力拓展訂單獲取渠道的同時深入挖掘用戶需求,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基於資源調度協同,進行供應鏈高效管理和協同,實現原材料快速採購和及時配送,保障企業正常有序生產。

2、推進基於工業互聯網的產融結合創新,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發揮工業互聯網資源匯聚和數據分析優勢,開展多維度企業信用評估,支撐銀行實現快速、精準放貸,降低企業融資門檻。推動金融機構與工業互聯網企業對接合作,開展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知識產權質押等工業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推廣,進一步拓展企業融資渠道。

3、運用工業互聯網技術進行產能波動與供應鏈風險預測,提前採取應對措施。支持區域政府或企業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獲取生產、市場及物流等工業數據,建立面向區域產業集群或是單個企業的產能分析、風險預測模型,通過模擬和推演分析判斷產能需求變化及原材料供給瓶頸,提前進行計劃調度,規避問題風險。

4、藉助工業互聯網手段開展復工復產情況監測,支撐政府精準施策。支持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監測公共服務平臺,連接重點企業關鍵生產設備與業務系統,通過企業生產經營數據的可視化管理和統計分析,及時研判復工復產過程中當地企業面臨的困難,查找政策措施中的薄弱環節,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施策。

從長遠來看,還需要持續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以提升製造業風險抵抗能力。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產品創新,加速推動企業開展設備聯網、系統集成等數字化改造,鼓勵引導重點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平臺用平臺,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模式推廣普及,全面提升企業數字化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生產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