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太多不確定性,企業家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打算

我們必須放棄所有幻想。我們都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我們的社會生活能夠趕快恢復,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快醒醒吧,我們已經回不去了!我們的環境經過這次疫情的衝擊,註定會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已經不可能回到2020年1月之前的樣子。


文:楊光(《中外管理》雜誌社社長、總編)


2020年2月14日,這樣一個本來非常浪漫的夜晚,受制於真的很不浪漫的大環境,結果我們男女老少,很神奇地聚在了《中外管理》的直播間,隔著屏幕來一個在線大約會!在這晚,我們將一起見證和體驗從2020年2月14日正式開啟的“管理百家大講堂”。


我們這次直播系列分享的主題是:企業戰疫復工時,中國隱形冠軍的抉擇與應對。


楊光:太多不確定性,企業家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打算


1、

災難中,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我們為什麼要首先關注隱形冠軍呢?這些平時我們幾乎看不到的隱形冠軍,又是怎麼浮出水面的呢?正是因為巨大的災難。


2008年的金融海嘯,我們至今記憶猶新,全世界唯獨只有德國,不僅毫髮未損,而且經濟相當堅挺!他們靠的不是西門子和奔馳,而是數千家在各個細分領域乃至在全球獨佔鰲頭的隱形冠軍企業。正是這些最牛的中小企業,支撐了德國成為全球頂尖的經濟強國和製造業強國!


再來看日本,雖然他們的經濟看起來“平庸”了30年,但事實上日本經濟依然強大,而且這次對我們中國的援助也非常令人感動。但日本最堅實的基礎,是它擁有全球最多的百年老店!25000多家!而這兩萬多家中小企業,平均25年,就要經歷一次類似我們這次肺炎疫情的危機衝擊,比如:地震、火山爆發、海嘯,以及與之相連的瘟疫,還有戰爭,還有經濟危機,還有技術變革等等。所以我們今天感到手足無措時,人家早就經歷好幾輪了!


因此,當我們弄明白了不論國外的,還是我們中國的中小企業裡,那些在大風大浪下相對活得最從容的那一批,他們是怎麼抵抗風浪的衝擊,又是怎麼應對環境鉅變、惡變的打擊,他們甚至怎麼在危機與變革中抓住機遇,活得反而更好,成長反而更迅速,這對我們不是最有意義的嗎?


郭德綱在相聲裡曾語重心長地跟大家講:四個貌不驚人的藝人站在這兒,其實都沒什麼,但你只要把那三個都熬死了,你就是舉世第一的大藝術家!所謂剩者為王嘛!也就是,別扯什麼市值,別扯什麼首富,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楊光:太多不確定性,企業家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打算

2、

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


但是令人心碎的是,當前我們處境最艱難的,不正是我們這些風雨飄搖中的中小企業嗎?我們內心最焦慮的,不正是我們這些夜不成寐的中小企業主嗎?


就在這次新冠病毒肺炎開始爆發時,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聯手對我們將近1000家中小企業做了一個調查,結果很驚人!我們中小企業裡,高達67%比例的中國企業,如果不能正常營業,手中的現金流撐不到第三個月!而其中又有一半,現金流只能撐一個月!也就是如果現狀延續下去,等到今年櫻花和桃花盛開時,這些芸芸中小企業,就是花海下一座座看不到邊的墳頭!那時候要想葬花,1000個林黛玉都不夠用!


昨天原重慶市長黃奇帆說了很刺激的一句話:“就怕疫情沒有了,工廠也沒有了。這比疫情本身更可怕。”


我自己在春節寫就的《中外管理》雜誌卷首語裡也提到過一個論斷——就像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我們這次抗疫要想打贏,其實有兩個層面的惡仗要打:一個是保護水裡遊的魚,也就是我們要搶救我們同胞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另一個是保護那些能夠捕魚的“漁”,也就是我們的經濟,尤其是為我們的國民經濟的主力軍,也就是我們的廣大民營中小企業!


只要我們能扛過這一劫(當然也一定能扛過),我們舉國就要面臨這個躲不開的排比難題:如果企業倒了,我們怎麼保就業?如果就業鬆動了,我們怎麼保穩定?如果穩定失守了,我們怎麼保幸福?如果幸福不保了,我們怎麼追問初心?


所以說,“魚”是生命,自然“保魚”是前提;但“漁”是生計,因此“保漁”是基礎。


但是,如果我們的中小企業中的大多數,又特別是第三產業的中小企業,現金流都撐不過三個月,我們一切的一切都從何談起呢?也因此,黃奇帆今天才會講這樣的一句話。


楊光:太多不確定性,企業家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打算

3、

企業要做好打持久戰、打消耗戰的準備


當然,就在這兩天,國家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紛紛出臺救助中小企業的各項政策,這當然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特別是像蘇州市,在加長版的春節假期還沒結束前,就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很務實有力的中小企業救助政策,這在全球,都是很了不起的。


應該說,只要我們政府真正重視了,我們的各項工作都會順利開展,而且超乎想象!但是,今年的形勢不比2003年。我們要承認,只要任由疫情繼續發展下去,如果社會運轉依然普遍停滯,僅憑當前這些出臺當前的“官救”措施本身,還先不說落地執行情況如何,究竟能夠幫助多少中小企業免於倒閉?能否避免倒閉和裁員潮出現,真的還有待觀察。


這就使得我們不得不開始追問一個,舉國都關在家裡仰天追問的問題:這個該死的肺炎疫情,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過去啊?!不管事實上這場疫情會持續多久,我們做企業的人,都要做最嚴峻的打算!也就是說,要做好打持久戰、打消耗戰的準備!


為什麼這麼說?是不是你太悲觀了?我不這樣認為,我們作為企業家,不同於其他社會人群,我們應該具有面對現實的勇氣,應該做好最壞情況的準備,同時做好在最壞情況下,在別人都很絕望時,還依然能夠找到光明與希望的心智!


為什麼說企業家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打算?因為現在的抗疫形勢依然很嚴峻,中央依然對抗疫形勢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空前的決斷!可以說這個力度上非典時期、汶川地震時期都沒有過的。


雖然我們現在並沒有面臨戰爭的風險,但我們得抵禦疫情,這就是一場戰爭,一場還看不見敵人的戰爭。為什麼說看不見敵人?我們對於這種新型病毒,依然缺少了解,它還在暗處,我們都在明處。這種病毒起源究竟在哪裡?它怎麼傳播?它害怕什麼?它怎麼檢測?它怎麼治療?我們現在依然還在摸索當中。我想這就是令人不敢放鬆而採取戰時管制的原因。


楊光:太多不確定性,企業家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打算

4、

變革的意義就是它還來得及


那麼,我們中小企業怎麼辦?我有如下建議:


第一,我們必須放棄所有幻想。我們都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我們的社會生活能夠趕快恢復,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快醒醒吧,我們已經回不去了!我們的環境經過這次疫情的衝擊,註定會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已經不可能回到2020年1月之前的樣子。就像非典成就了電子商務的崛起,大家足不出戶開始學會網上下單買東西,等非典過去之後,我們可以出門了,我還能跳過非典回到非典之前拋棄線上迴歸線下嗎?不可能了。


與此同時,我們自身的業務和工作模式也回不去了!生活和工作註定將會更加緊密地結合,我們回不到工作是工作、家庭是家庭的過去時了。而且,我們的客戶,我們的上下游的工作狀態和模式也都不可逆地發生變化了,我們可能自己孤零零回到過去嗎?不可能了!


所以,我們要拋棄祈禱疫情過去,我們繼續以往的經營模式的可能性。哲人說,人生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更何況這樣大的一次疫情之後。我們回不去了,我們只有勇往向前!


楊光:太多不確定性,企業家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打算


第二,拋棄幻想,我們就必須大膽創新。所謂向前,就是創新。我這時候想說:創新這時候遠比經驗更重要。面對一個我們都弄不明白的病毒,又空前傳播到哪哪都是時,我們所有人、所有機構都是一條起跑線上。我們都一樣的懵圈,誰也不比誰好到哪裡去。這就是我們可以創新的基礎。而這時,經驗會是我們創新的重要束縛。我們必須拋棄我們以前是怎麼做的,我們的客戶以前都是怎麼要求的。這時候,我們企業組織裡的原有角色、原有職能、原有習慣、原有框架都會面臨重構。


第三,這就是我們企業變革的天賜良機!我一直有一個觀點,什麼是變革的意義?變革的意義永遠不是它本身,而是它還來得及!錯過了這個時機,你哪怕再有力度的變革都可能於事無補,甚至還會加快你的滅亡。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大清王朝為什麼會滅亡?不是改革力度不夠,而是改得太晚了!


而當下的時機,我們所有人的所有柺棍,也就是我們的慣性,我們的惰性都沒有了!我們都被逼到了生死一線,在鬼門關上,我們還怕什麼!還左顧右盼什麼!只有逼著自己去做,那些我們早就知道應該去做,但就是因為依賴過去而沒有去做,或者做了但不到位的重大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