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戰“疫”手記:把防疫物資送給最需要的人

呵護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周曉豐

收到這幾篇來自戰“疫”一線的手記,是在凌晨時分。作者在短信裡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一線的同志很不容易,但為了傳遞力量和決心,他們在深夜抽出寶貴的休息時間撰寫稿件,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我們必勝的信心。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隊員、湖北省軍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每篇手記的作者有著不同的身份,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謂——抗“疫”戰士。

三級防護下爭分奪秒救治患者、子夜奮戰支援方艙醫院建設、從大年三十開始持續值班對接軍地……每篇手記裡都有感人的細節,每篇手記背後都隱藏著許多普通而平凡的無名英雄。

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旁觀者,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戰鬥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編 者

立春當天,我們迎來了首批轉院的確診患者。接觸確診患者,三級防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發前,我們接受了嚴格的培訓與考核,在準備接診前,大家共同回憶訓練細節,互相提醒注意事項,就像一場小規模的防護“比賽”。

清晨的武漢,寂靜又空曠。前往火神山醫院的車上,大家望著窗外,期盼著這場疫情早日結束。

抵達醫院後,緊密嚴實的防護,一時讓我們呼吸急促,行動遲緩。我接診的首位患者是一名50歲的阿姨,身材瘦小的她看起來有些虛弱。但當看到我們時,她眼神中像是閃過一絲光芒,輕聲說道:“解放軍來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穿過厚厚的護目鏡和防護面屏,她那種信任感給我們注入了新的力量。

我切身感受到了患者在承受病痛的同時,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我們除了治癒他們身體的疾病,還要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持和幫助。正如在校攻讀醫學時,老師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對病患“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身著防護服,全副武裝進行高強度工作,很多戰友都出現了頭疼、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但沒有一人喊難喊退,大家都堅持了下來。雖然汗水浸透了我們的衣衫,勒痕刻在了我們的臉上,但是我們早已忽略了這些,因為,我們把對生命的呵護看得比什麼都重。

通過這次身處戰“疫”一線的經歷,我們多了一份從容和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我為身邊戰友的默默付出而感動,為廣大的武漢人民而感動,希望在我們的治療救護下,患者們能儘快康復,回到家人的懷抱——這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初心,也是人民子弟兵必須扛起的責任!

(白子玄、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劉一波整理)

戰鬥在子夜

■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隊員 吳嘉恆

“大家睡覺前一定要明確好明天的送貨點和聯繫人,提前做好準備。”2月4日晚上10點03分,我做完分隊出車計劃後,又挨個房間通知運力支援分隊的戰友。這時,和我住一個房間的駕駛員李石恆跑出來找我:“快,有緊急任務了!”緊接著,我的手機就響了:“剛接到緊急通知,我們需要出動兩臺車支援方艙醫院建設……”

“我請求出車!”聽到任務我毫不猶豫地請戰。我們單位是“抗洪英雄營”,“任務敢搶、困難敢闖、紅旗敢扛、重擔敢挑、生命敢獻”是根植在骨子裡的紅色基因。支援方艙醫院建設這麼重要的任務,不能有絲毫拖延,早一分鐘把物資運送到位,醫院就能早一些收治病人。

我一邊穿防護服,一邊思考注意事項:做緊急出車計劃,聯繫好一同執行任務的兄弟分隊人員和物資裝載點聯繫人,檢查發動車輛,檢查人員是否防護到位,排好行軍序列……這些工作幾乎是同時交織安排,腦子裡似乎有好幾條信息迴路。晚上10點35分,車隊出發了,我看看錶,距離接到緊急通知僅過去32分鐘。

一路疾馳。晚上10點55分,我們到達物資裝載點,考慮到人員體力消耗大,我讓一級軍士長王帥在車上休息,他一口回絕了,“多一個人,幹得更快一些,現在必須爭分奪秒。”

裝載完4卡車的物資已經是次日0點23分,大家不敢有絲毫懈怠,駕車迅速向方艙醫院開進。坐在車上,睏意襲來,我打開車窗讓冷風吹在臉上。這時,一輛救護車從我們對面方向駛過來,向我們打了幾下雙閃。駕駛員李石恆告訴我,這是在向我們致敬!一下子,我的睏意全無,心中迸出一句話:世上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死亡的殘酷後,去擁抱殘酷,拯救生命!

1點50分,我們終於到達方艙醫院建設點。看到現場那麼多忙碌的身影,我更加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我們一定會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鶴、何武濤整理)

把防疫物資送給最需要的人

■湖北省軍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毛洪山

夜已深,但防控指揮部裡依舊燈火通明。

大年三十就開始在這裡戰鬥,不知不覺已經20多天了。剛才幾個同志因為有不同意見,進行了激烈討論。但爭論歸爭論,心情可以理解,都是為了把防控工作做得更好。

我學過醫,也有過抗擊非典的經驗,組織上信任我,讓我擔任省軍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說實話,壓力挺大。十幾年了,我們還從來沒遇到過如此嚴峻的情況。

疫情發展比想象中的要快。令人欣慰的是,省軍區採取了一系列超常措施,確保自身防控不出問題,也讓我們有足夠精力去支援地方抗擊疫情。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不能像醫護人員那樣衝到一線,“有勁使不上”的感覺讓人渾身難受。但我們能做的事還很多,除了自身防控,還要與駐軍部隊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進行對接。

這幾天,在一線戰鬥的同志給我打了很多電話,現在最大的困難還是防護物資補充問題。

在我們的積極協調下,社會各界積極支援,當地的一些企業捐助了4萬件防護服、20萬隻口罩,這種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舉動,讓我們備受感動。

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通過我們不斷湧向戰“疫”一線。一定要把防疫物資送給最需要的人,這是我們一致的想法。這幾天,同志們一直忙於在軍地之間穿針引線,我們陸續把地方捐贈的物資送往防控一線官兵、醫護人員和社區醫務工作者手中。

工作節奏很快,很累,卻很值得。唯獨放不下的,是家裡的老人。岳父岳母先後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一個病重、一個病危,沒能陪在他們身邊共渡難關,心裡覺得有愧,但無悔。因為,我是一名軍人。

(楊雲鵬、本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何武濤整理)

一线战“疫”手记:把防疫物资送给最需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