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融資租賃:怎麼看,如何幹?現狀,政策,建議解析


融資租賃作為最貼近產業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越來越多的產業集團近年來進入到這個領域,產業融資租賃取得了長足發展,為行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打好三大攻堅戰成為重大戰略,去槓桿、強監管成為重要政策手段。

延伸到融資租賃行業,這些將對整個行業帶來很大的挑戰。產業融資租賃由於要兼顧處理好自身發展和產業集團協同發展,面臨著更多維度的考驗。

應對複雜的形勢、實現產業融資租賃與產業集團共生髮展,根本在於充分理解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內涵:不忘初心植根主業,提質增效走集約化發展道路。

1


融資租賃是產業集團發展的必然要求


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為滿足經營多元化、提高資金配置效率,自然而然會尋求和金融的融合,開展產融結合將部分資金由產業配置到金融領域從事金融業務,最終形成產業與金融的協同效益,增強產業競爭優勢。融資租賃是與產業發展結合最為緊密的金融服務方式,是產業資本投資的主要行業。

從現代融資租賃的起源來看,融資租賃本身就是產業集團根據產業市場創造出的新的金融服務方式。產業集團通過融資租賃提升了產品市場份額,保障設備價格穩定性,並通過全週期的實物管理更好地應對風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融資租賃的內涵和方式也得到了不斷創新和完善,打通了生產要素市場、產品市場以及金融市場。

通過融資租賃方式,產業集團、融資租賃公司和客戶相互共生共榮。客戶得到了“製造+服務+金融”的整體解決方案,降低了產品成本、提升了產品價值;融資租賃公司通過協同產業渠道獲得了金融利潤,並且依託產業背景,提升了資產和風險管理能力;產業集團則有效擴大了產品需求,產業鏈地位得到提高,使得產業集團獲得“製造+服務+金融”多環節的利潤,建立了高效的商業模式,提升了產業集團整體競爭力。

從國際範圍看,不乏產業集團藉助融資租賃建立成功模式的範例,比如通用電氣(GE)。儘管現在對GE產融結合方式有不同的解讀和看法,但毋庸置疑的是,從GE航空融資租賃公司(GECAS)的發展來看,GECAS為GE的產業發展創造了極大的推動力。

GE在研發CFM56發動機時,為了與普惠的JT8D發動機爭奪市場,更是大力發揮融資租賃優勢。GECAS與航空公司簽訂飛機租賃合同、向飛機制造商大批量購買飛機,特別是利用背靠集團3A信用評級獲得低成本融資,以較低的成本批量購買飛機,並且安排購買的飛機優先使用CFM56發動機。

GE通過這種模式促銷發動機,使得進入市場的波音737客機基本採用了CFM56,CFM56最終也橫掃全球 航空發動機 市場,成為了歷史上最成功、最賺錢的航空發動機;GECAS也共生髮展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飛機租賃公司之一。可以說,融資租賃對GE航空發動機發展功不可沒。

從國內範圍來看,融資租賃行業從無到有,發展近四十年,特別是近十年以來,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產業集團不斷加入該領域,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僅央企已經有近70家投資了融資租賃公司,資產總規模也接近萬億,成為行業中的重要力量。

產業融資租賃:怎麼看,如何幹?現狀,政策,建議解析

在企業數量方面,企業數量暴漲20%。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融資租賃企業(不含單一項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和收購海外的公司)總數約為11777家,較上年底的9676家增加了2101家,增長21.7%。

近8餘年來,我國融資租賃業經歷了快速發展,從2010年到2018年,融資租賃公司數量由2010年不足200家增加到2018的11777家,增長了近65倍。

產業融資租賃:怎麼看,如何幹?現狀,政策,建議解析

(備註:2016年企業數量增速為58.3%)

其中不乏為產業集團服務、推動產融結合深化的例子。航空工業集團下屬中航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為推動我國民機產業發展作出了範例。2007年以前,中國的國產飛機在國內航線上沒有運營,中航租賃2007年首次以融資租賃的方式使得新舟60進入國內 支線航空 運輸市場,打破了國內航線無國產民機運營的局面。

十數年間,中航租賃累計為支線飛機、新舟60以及通航飛機Y-12等多種類型的國產民機提供了“銷售+金融+服務”的全產業鏈促銷服務,探索併成功建立了“環渤海支線快線模式”、“黑龍江支線網絡模式”和“阿拉善基本航空服務模式”等模式。中航租賃在為國產民機促銷促進了國產飛機的研製同時,自身也走上專業化發展道路。

國際和國內的案例,都揭示了融資租賃和產業良好的兼容性,我們一定要看到融資租賃與產業集團結合的必然性,也要看到融資租賃對產業集團發展積極的促進作用。

2


融資租賃面臨行業重塑


當前,中央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尤其是將金融風險放在了三大攻堅戰首位,上升為重大戰略,“去槓桿+強監管”成為重要政策手段。去槓桿和強監管給金融各行業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其中也包括融資租賃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也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對此,我們要從根源上加強對形勢的認識和理解。金融業的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目前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金融和實體經濟存在失衡的情況。這突出體現在金融部門的擴張速度連續多年高於實體經濟部門,金融佔比逐年上升使得產業部門槓桿率長期在世界大國中處於前列。

加之資金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不暢通導致槓桿轉化率低,槓桿率居高不下和企業依舊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並存。因此,“去槓桿”去的是脫離實體的槓桿,“強監管”監管的是脫離實體的金融行為,這些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首先看去槓桿政策方面。去槓桿和強監管對融資租賃行業帶來的挑戰是長期深遠的,產業融資租賃由於要兼顧處理好自身發展和產業集團協同發展,會面臨更多維度的考驗。近年來,得益於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速度很快,隨著經濟的下行,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體現在:過多依賴股東持續投入的粗放式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呈現出高槓杆、高收益和高風險的特徵。相對於金融租賃公司,這對產業融資租賃帶來的矛盾更加突出。

融資租賃板塊的資產負債率一般超過80%,而產業集團資產負債率的安全線一般在60%左右,如果融資租賃擴張速度持續超過產業集團發展速度,融資租賃板塊的規模佔比將不斷增加,融資租賃的負債水平也將推升產業集團負債水平。

當產業集團資產負債率達到一定程度時,勢必對產業集團外部評級、融資渠道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去槓桿的政策對產業融資租賃帶來的挑戰將會非常直接,產業集團為滿足嚴控負債增量、降低負債存量的要求,首當其衝要限制融資租賃板塊的負債。

同時,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產業融資租賃公司從外部融資渠道獲取資金的難度也在加大,綜合作用下,導致產業融資公司單純靠擴規模、滾雪球方式支撐業績的模式難以為繼。如果在去槓桿的過程中,產業融資租賃公司對現金流的穩定性把握不準、流動性風險控制不嚴,公司運營將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風險。

(2)再看“嚴監管”政策方面。融資租賃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數量龐大的企業主體,參與者眾多,各個主體在管理體系、風險控制等方面風格各異。這其中部分原因在於:原先產業融資租賃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監管主體不一樣、監管體系不統一。

2018年5月,商務部明確將融資租賃監管職責劃歸至銀保監會,自此融資租賃行業進入統一監管格局,產業融資租賃在業務經營與管理、風險防控上將與金融租賃公司將日趨一致。由此,產業融資租賃公司將在統一的監管架構上進行清理整肅、規範運營:這意味著將在經營准入方面面臨更多的限制;

在業務領域、業務合規性以及資本充足度等方面面臨更高的要求;

在風險控制、債券交易、融資渠道等方面面對更大的挑戰。嚴監管帶來的合規性風險將隨之更加突出,而這些監管在很多層面是穿透到產業集團層面的,因而也需要產業集團進行調整適應,尤其是要面臨更高的資本充足度和更充足的流動性要求,否則嚴監管帶來的風險也可能傳導到產業集團。

(3)最後看融資租賃公司發揮的作用方面。產業集團投資設立融資租賃公司是產融結合的需要。和傳統金融機構投資的融資租賃公司相比,產業特徵是其底色,產業特徵應該更明顯,服務產業才更有優勢。

但是在實際開展業務中,目前不少產業融資租賃公司為集團服務的比例非常低,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比例也很低,過度關注於短期的利益訴求,使得產業融資租賃公司產業底色淡化,表現在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追捧,同質化競爭嚴重、風險集中等等,這些也導致了對產業集團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的質疑。

3


對融資租賃行業發展建議分析


形勢的變化和政策的轉變,對產業融資租賃運營發展的各方面,均會帶來深刻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面對形勢變化,我們應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提高金融供給質量,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

產業集團和融資租賃公司的共生髮展,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應充分領會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內涵,融資租賃必須提質增效。在這裡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產業融資租賃應該不忘初心、迴歸主業。產業融資租賃本身就是植根於產業,同樣應該依靠產業、協同產業,充分利用自身在產業鏈上的信息、技術和人才優勢,集中力量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定領域,實現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從而奠定在融資租賃行業中的地位。

具體來說,融資租賃公司要和產業集團經營協同,主動融入產業集團業務中,通過交易結構的設計、合同的安排,為產業集團生產銷售業務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的金融產品;

融資租賃公司要和產業集團財務協同,充分發揮其在降低信息不對稱方面的優勢,降低產業集團體系融資成本、改善產業集團體系負債結構;融資租賃公司要和產業集團管理協同,在專業技能、人力資源方面要做到內部共享,在資本運作、管理決策方面做到內部共建;融資租賃公司要和產業集團戰略協同,發展方向要符合產業集團整體戰略導向,服務產業集團的戰略。

第二,融資租賃公司要提升發展質量,走集約型發展道路。提升質量,優化供給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首先,從本質上來說,融資租賃和銀行信貸、信託等金融產品經濟學本質上都是一種契約安排,相應地契約安排也決定了交易費用的承擔比例。出租人在其中承擔了較多的交易費用,因此在獲得了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意味著,融資租賃公司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在事前調查、事中風險控制以及事後資產管理,這部分交易費用擠佔了融資租賃公司盈利空間,也決定了融資租賃公司存在一個最優的規模邊界(王俊、王樹春,2019)。

其次,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發展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融資租賃也應相應作出變化,應擯棄單獨擴大規模、粗放式的發展方式,追求經濟的資產規模、合理的資產結構,實現財務的動態平衡,提升管理水平、轉型升級;要切實提升資產的質量和收益,從重資產轉向重資產管理,尋求新的盈利模式;要切實做好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要在新的監管要求下,切實做好風險控制,堅持合規發展、底線思維。

第三,積極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調整融資結構。優化融資結構也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股權融資就是融資租賃行業的短板,產業融資租賃可尋求股權的多元化,引進戰略投資者甚至可以追求IPO上市。通過股權多元化,可以減輕產業集團資本金投入的壓力,也可以減輕流動性支持的壓力,特別是在不追求絕對控股的情況下不併表,不影響產融結構平衡的情況下實現持續發展。要合理安排債權融資,充分利用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的模式,實現資產的出表。

產業融資租賃公司為產業集團提供更有效率、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實現與產業集團的共生髮展,除了需要融資租賃企業勤修內功、提質增效外,來自外部的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

首先,應積極支持產業融資租賃公司上市融資。根據“再融資30條”,融資租賃被列為類金融業務,而發行人不得將募集資金直接或變相用於類金融業務。雖然有附加說明:與公司主營業務發展密切相關、符合業態所需、行業慣例及產業政策的融資租賃暫不列為類金融業務,但在客觀上,這為產業融資租賃上市帶來了困難。

其次,應在加強產業融資租賃公司監管的同時,給予相應的積極支持。央行在2019年7月下發了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管理試行辦法,規定金融控股公司不得從事非金融業務,在嚴格隔離風險的前提下,對於企業集團設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允許其投資經金融管理部門認定與金融業務相關的機構,但投資總額賬面價值原則上不得超過金融控股公司淨資產的15%。因此在監管標準對標金融租賃的同時,應將產業融資租賃認定為金融業務,從而消除金控公司對融資租賃的投資障礙。

最後,堅持結構化去槓桿為方向,避免運動式去槓桿、強監管。去槓桿、加強監管對融資租賃行業的健康發展、融資租賃公司的穩健經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該秉承結構化去槓桿方向,平衡好去槓桿、強監管和行業穩定發展、金融風險逐步釋放的關係;相關部門也應該以發展的眼光來去槓桿並加強監管,避免以單一指標考核為導向的調控,注重引導融資租賃公司對實體經濟加大扶持力度;相關部門應加強與融資租賃行業的溝通與政策解讀,充分徵求行業意見、及時回覆行業關切,使市場主體形成穩定的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