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2020年,一場特殊的鼠年讓全國人民都宅在家裡面,和一種叫作新型冠狀病毒的敵軍打了一場游擊戰,疫情期間宅家待膩了嗎?在整場疫情的游擊戰裡,蘭媽攜帶閨女堅持了20天的宅生活。在二十多天的宅生活裡,閨女有過多次想出門逛逛的想法,每每看著爺爺奶奶出門的時候,眼睛裡總是寫滿了“我想出門”的表情。

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打卡第8天,疫情宅家膩了嗎?

在防疫的關鍵期,為了孩子、家人,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安危著想,少出門逛逛還是很有必要的,要知道在未來疫情結束之後,我們有的是時間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於是,在閨女一次次想要出門逛逛的時候,蘭媽都會想盡辦法去阻止。

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距離上一次“鬧出門”已有一週左右,記得上次更新文章,描述“宅生活”得到孩子強烈反抗時,蘭媽的補救措施的確是得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人類天生就需要運動和探索,每日宅在家裡面過著重複式的生活,的確讓人煩躁又想及早得到解脫。

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宅生活,是滋生壞習慣、懶惰的催化劑,閨女的懶散就是從宅生活裡慢慢演變而來的,好的習慣需要日積月累,然而丟失一個好習慣卻在彈指之間,在打卡8天的“習慣糾正”裡,蘭媽經歷過考驗、挫敗,也收穫過成就和喜悅,其中最有成就感的莫過於看到閨女成長裡的拐點出現。

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打卡第8天,今日欲準備和閨女學習唐詩的時候,孩子被電視裡小朋友騎的自行車給吸引住了。當奶奶得知閨女喜愛自行車的時候自然是非賣不可了,於是換了衣服要去孕嬰童店面買自行車,當即之下閨女說什麼也要跟著一起出門。

在孩子的軟磨硬泡之下,本來想著做好安全措施、出門避開人流量是沒有問題的,正當給閨女戴口罩的時候,發現孩子有些咳嗽,再看看外邊大風呼呼的天氣,為了孩子的安全自然是能不出門、就儘量不出門了。

◆◆ “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

當閨女得知不能出門的時候,情緒也在一剎那被激發出來了,摔東西、坐在地方大哭的行為看起來是又憐又恨,憐的是“宅生活”真的讓孩子待膩了,恨的是孩子的無理取鬧和撒潑打滾。為了讓閨女受教聽說,蘭媽再次搬出打卡第一天使用過的方法去和孩子交談。

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結果情緒失控的閨女完全不聽說,直翹起腿的樣子看起來有多醜陋就有多醜陋,幾次三番的勸說無果下,那個時候蘭媽的情緒也被帶動著煩躁起來。看到閨女當時毫無理智的情緒暴動,正在拿手機看時鐘的蘭媽突發奇想,我用手機錄像的功能將閨女丑陋的一幕拍下來,當閨女看到我在錄像之後躲在奶奶的懷裡尋求庇佑。

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之後,蘭媽又當著閨女的面把那段錄像播放出來,雖然閨女極力抗拒捂住眼睛不去看那段錄像,但是視頻裡播放的聲音卻歷歷在目,想必視頻是起到了一定的功效。在大概五分鐘之後閨女的情緒開始冷靜下來,沒有再提出門的事情,反而是跑過來對我說:“媽媽,我想看動畫片”,看到孩子自己找臺階下,蘭媽自然是不能拆臺了。

◆◆◆為何孩子哭鬧的時候,一個錄像功能就可以搞定熊孩子?

不是一個錄像功能搞定熊孩子,而是錄像裡記錄的是孩子不堪回首的缺點和醜陋,勾起了孩子自我完美的維護及重立。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完美,在旁人的眼裡是潔白無瑕到沒有缺點,然而世界上哪有什麼完美無瑕,再潔白的雪一落地也會被泥土汙染,落地既化的雪花實則也不過是美過於一剎那。

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在孩子的眼裡他們喜歡旁人的誇讚,實則這種情緒也包括每一個成人。在完美心的促使下,他們不允許自己有汙點去影響自己的完美,於是即便是認死理的事情,孩子也會悄悄地更改過來。當孩子暗自改掉某些錯誤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要給孩子拆臺,把視頻保存在手機裡等到事後再拿出來給孩子欣賞,讓孩子意識到事情錯誤的緣由,並從內心去將錯誤的事情拉入黑名單,以防止下次接著觸犯。

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其實,疫情期間的宅生活確實是少了一些活躍感,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感,許多父母都選擇把孩子“關”在家裡面,對於孩子們來說,“關”在家裡面的保護就像是囚籠一樣失去了色彩美感。有的時候孩子的固執已見,全部都是沒有嘗試和體驗的好奇感,當孩子執意要鬧出門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地帶孩子到戶外寬闊的地方,去感受一下人煙稀少的環境。

打卡第9天,疫情宅家膩了嗎?“鬧出門”的閨女又憐又恨-宅家篇

之後,再用堅定的眼神告訴孩子:“所有的小朋友,都跟我們一樣在家裡面躲避疫情”。那麼在疫情期間,你的孩子有過“鬧出門”的情緒嗎?大家又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討論!

---------------------

注:連載性文章,每日以親身事例來記錄孩子的“習慣糾正”過程,對育兒有方法的朋友,歡迎一起溝通。

關注【蘭媽談育兒】,後續如何,請靜待下文、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