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死於肺炎,他臨終寫下遺書,沒有訴苦,沒有怨恨!


一家四口死於肺炎,他臨終寫下遺書,沒有訴苦,沒有怨恨!

湖北導演常凱的遭遇令人唏噓不已。短短12天,他的父母、姐姐和他,一家4口人便相繼去世,而且現在,他的妻子還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不知道能不能挺過人生的劫難。

這一切災難的禍首,都是那個冬天不請自來令人措手不及的新冠肺炎。

常凱55歲,由於感染新冠肺炎醫治無效,於2月14日不幸離世。

臨終之前,常凱寫下了遺書,或者說,他向這世界進行最後告別的宣言。

即使人之將死,他依然能回憶起快樂,回憶起那些自我隔離跟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自己勉為其難將就掌勺,雙親高堂及內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觸。”

當發現肺炎來襲,噩夢降臨,他做了許多努力,以圖能夠救治父母,挽救生命,盡兒子最大的孝道。他將老爺子“

送至多家醫院就治,均告無床位接收,多方求助,也還是一床難求。”

疫情嚴重,病人巨多,資源有限,註定要有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當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最親近的人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而束手無策,那是怎樣令人心痛的煎熬和摧殘?響徹長空的哭嚎,撕心裂肺的哀求,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都會消逝在清冷暗黑的長夜裡。

“失望之及,回家自救,床前盡孝,寥寥數日,回天乏術,老父含恨撒手人寰,多重打擊之下,慈母身心疲憊,免疫力盡失,亦遭烈性感染,隨老父而去。”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親人的相繼離去。親情是生命的維繫,親人是遠行的牽掛,當父母西去,精神的空蕩或將令人生變得輕飄。

除了有心乏力的失落,除了求治無門的絕望,他的字裡行間,沒有憤怒的發洩,沒有怨恨的表達。面對生死,人們通常放任貪婪與自私的本能,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謀取最大利益,甚至為此不擇手段。但是,常凱沒有。

與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他和妻子也感染了肺炎。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所有的不幸,都讓他趕上了。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殘忍,而不管這樣的殘忍,你到底受了受不了。

生死關頭,他不能不照顧妻子,不能不阻止病毒對生命的吞噬。可是,過程艱難,結果遺憾。常凱“輾轉諸家醫院哀求哭拜,怎奈位卑言輕,床位難覓,直至病入膏肓,錯失醫治良機”。感染者面對的是死亡的恐懼,這種恐懼不是來自文字的渲染,而是來自現實的直觀。誰都渴望活下去,這是生命本能,常凱也不例外,問題是,他自感位卑言輕,並不能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中尋覓到屬於自己和妻子的生存機會。

他被迫放棄了。說不上來是自己放棄了生命,還是社會放棄了自己,事實擺在那裡,他被病毒吞噬的生命,沒有可以拯救的床位。

或許,他認命了,當一切努力耗盡,聽天由命就淪為順其自然的選擇。

沒有長篇訴苦,沒有刻骨怨恨,在奄奄氣息之中,常凱以令人動容的善意和包容向最愛的人道別:“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生命凋零,在初春的季節。躺在病床上與病毒抗爭的妻子,以及在英倫留學不曾送別的兒子,肯定收到了這一份彌留之際的愛。

病毒吞噬了生命,卻吞噬不了愛。春天將來,一切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