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疫情 委員在一線」張龍:疫情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理應衝鋒在前


「阻擊疫情 委員在一線」張龍:疫情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理應衝鋒在前

在這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戰鬥中,中衛市生態環境隊伍認真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決策部署,聽從指揮,服從命令,迎難而上,中衛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張龍就是其中的代表。

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務後,張龍毅然決然放棄假期,連夜從固原驅車返回中衛。連日來,他一直奔波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全身心的投入到防控工作中,餓了就吃口麵包,累了就在車上休息一會兒。從醫療衛生機構到醫療廢物處理場所,從醫療廢水收集處理設施到城鎮汙水處理廠,從疫情防控隔離點到社區值守崗位,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阻擊疫情 委員在一線」張龍:疫情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理應衝鋒在前

他用最無畏的精神、最無私的付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一名生態環保工作者的職責和擔當。

醫療廢物處置檢查是重中之重

疫情防控期間,張龍帶隊檢查市轄區中衛市人民醫院、中衛市疾控中心等醫療機構30多家次,檢查接納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的新潔公司、檢查醫學隔離點10餘次。他深入到中寧縣、海原縣、海興開發區,檢查中寧縣人民醫院、海原縣人民醫院寧南醫院等醫療機構20多家次。

每到一處,他都會去查看醫療廢物暫存間,查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和管理是否規範,查看聯單執行是否到位,對照規範一項一項的核查,給管理人員一遍又一遍的耐心指導,查看包裝是否完整,核實消毒記錄是否屬實,就連已經放進中轉箱的醫療廢物包裝袋上的標籤信息,他也要認真翻檢後才能放心。每一次檢查結束後,他都仔細填寫勘察記錄留給被檢查的單位,並提出改進要求。

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是病毒的“聚集地”,他知道管好這個“最危險”地方的重要性。張龍和中衛市生態環境局土壤與固體廢物管理科科長孫萬學一同,多次對中衛市醫療廢物處置單位中衛市新潔垃圾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檢查時他和工人一樣,穿上防護服,走進車間查臺賬、核數據,有時還拿出手機計算器一遍又一遍的算,他說危廢管理必須得嚴字當頭。在高溫消毒車間運行系統的操作崗位前,他調取系統設置消毒溫度、消毒時間等主要參數,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掉“病毒”的可能。他對中衛市新潔垃圾有限公司提出要為各醫療單位配備帶有“新冠”明顯標識字樣的專用醫廢中轉箱,並安排專人指導各醫療機構實施分類收集和管理。

疫情防控容不得半點馬虎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張龍立即意識到,必須及時補充相關業務知識,於是他主動關注新聞媒體報道中關於疫情的各類動態,及時查閱《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院汙水處理技術指南》等法律、規範,學習疫情期間環境監管和環保執法的工作重點。

1月28日,張龍憑藉自己對疫情防控的分析研判,認為醫療廢水處理存在風險隱患較大應該提前加大檢查力度。一大早,他就撥通了中衛市生態環境監測站的電話,主動溝通協調安排,由環境執法人員和監測取樣人員聯合行動,共同對市轄區裡中衛市人民醫院等幾所重點醫院的醫療廢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執法檢查,並對所有排水進行取樣監測。

在各個醫院檢查醫療廢水處置的過程中,他最關注的消毒劑的加註情況。為了確保消毒劑的添加量,他扒井蓋,找管路,擰閥門,只為驗證藥劑有沒有實實在在加到位。為了防止有些被檢查單位臨時“抱佛腳”,他不止一次調取企業購買藥劑的票據,查看庫存的餘量。其中,城鎮汙水處理廠排口,是他最關心的一個點,每次檢查排水口在線監測設施,他都會從試劑到管路仔細檢查多遍,只為數據的真實性。

自疫情發生以來,他兼顧支隊日常工作,處理各類文件150餘份,嚴格執法,鐵腕執法,實施停產整治企業1家,實施查封扣押1起,認真處理群眾信訪問題10餘件。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勤務兵

張龍把支隊每一名同事的身體健康看的比自己還重。因為惦記年輕隊員晚上在社區值守挨凍,他自己購買了奶茶,開車去幾個社區服務點看望他們。面對口罩防護物資緊張的情況,他跑東跑西,四處張羅,籌借了KN95口罩50個,全部分發給第一線的同事使用。

最近,他接到了一個電話,是他在海原縣李旺鎮楊堡村擔任幫扶駐村第一書記期間的老領導打來的。老領導反映說,李旺鎮和楊堡村幹部在山區24小時設卡蹲點值守,缺乏禦寒物資。張龍主動尋找物資爭取社會捐助,多方溝通,及時為楊堡村送去了156件軍大衣。

張龍只是生態環境隊伍中,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眾多同事們的一個縮影,也千千萬萬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英勇拼搏、守護安全的奮鬥者的縮影。


記者:藺 津 編輯:單瑞 校對:孫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