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村子有個千年棺材洞,男子主動請纓當守棺人,月薪你想不到


從古代到現在,中國喪葬文化歷史悠久、形式多樣。而對於大部分老百姓而言,都遵循“死者為大、入土為安”的習俗。而在貴州苗族,流傳著一個千年的喪葬習俗——洞葬。洞葬,顧名思義是死後將棺材放入懸崖洞裡。讓我們跟隨攝影師的鏡頭一起來看看貴州村子裡的洞葬文化。

在貴州平壩縣桃花村,這裡就有著一個千年棺材洞。棺材洞隱匿在群山雄峰裡,若隱若現,外地人絕對想不到這裡居然是一個千年棺材洞,而洞裡則擺放著村民500多具棺材。這個山洞長約45米,從內到外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圓木棺、船形棺和梯形棺等不同形狀的棺材。

現在棺材洞外砌了一堵圍牆,而村裡唯一的守棺人名叫劉朝先。說起守棺人,在旁人眼裡一定是個陰森恐怖的工作,但是老劉不這麼看。在早些年棺材洞並沒有專人守護,可是前幾年有十幾具棺材不翼而飛。為了保護棺材洞裡的族人,老劉毛遂自薦當了守棺人。


其實對於老劉而言,他有自己的工作。他白天在工地上搬磚,一天可以掙100元,而晚上則主動去棺材洞守護族人的500多具棺材。守棺人這個工作,文物局每個月給他300元。

老劉說,他看重的並不是這300元的月薪,而是對逝者的守護。說起當地的洞葬習俗,老劉也是侃侃而談。在當地有個傳說,很多年前的一個祖先去世,在出殯當天村民抬著他的棺材想安葬在山坡上,不料突遇山洪暴發,棺材被洪水沖走。村民出動整整找了幾天,才在一個山洞裡找到。

村民都認為這是祖先對故鄉的思念,不願離開這裡。從那以後,當地就興起了洞葬習俗。洞葬習俗流傳至今已有千年,但是洞裡為何只有500多具棺材?經過老劉的解釋,才明白原來當地對於去世有2種說法。


當地村民去世後,有的會實行洞葬,在當地被稱為“進城”。還有一些人會土葬,在當地被稱為“下鄉”。在當地,死後能夠“進城”的族人自然是有一定身份地位,比如死在外鄉的族人是不允許“進城”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不遵循洞葬,他們覺得這是奇風異俗。不管怎樣,對於山洞裡放置的那500多具族人的棺材,老劉盡心盡力的守護著,在他眼裡,守護死,便是延續另一種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