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時評:答好“大考”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文章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這對於從體制機制上健全和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提高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攜手共進,在世所罕見的快速行動、大規模作戰下,防控成效顯現,相信我們必定能打贏這場戰“疫”。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還有各種已知、未知的“大戰”,“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只有答好每一次“大考”,把漏洞堵住、把短板補齊,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應對風險挑戰。

答好“大考”,補齊基層治理短板。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強調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村、社區等基層是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關卡,“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必須將基層治理這個基礎建強。要補齊基層黨組織建設短板,要把這次在疫情中建立起來的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等基層黨組織通過長效機制健全、建強,把黨的領導延伸到更底層。要補齊基層人才短板,要把在這次疫情中擔當作為、身先士卒的基層工作人員、群眾代表等吸收進基層治理的“管理員”隊伍,讓優秀的人來推進基層治理。要補齊發動群眾短板,要把這次疫情中建立起來的黨群、幹群聯動機制保留起來,平時注重為群眾排憂解難,當好群眾貼心人,引導“黨有所呼、民有所應”成為群眾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答好“大考”,補齊城市治理短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治理的核心在人,補齊短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把“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城市治理工作的標準,突出問題導向,切實把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解決。要運用系統思維,城市是個統一的有機體,必須以繡花一樣精細的治理來鍛造一流的戰鬥力,要把疫情中建立起來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完善,推動長效落實;要學習借鑑疫情防控表現優秀城市的經驗,把在應急管理、公共衛生管理、市場監管等方面的制度進一步完善,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要建立區域化關鍵物資保障體系,加強工業區域化統籌發展,推動在區域形成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答好“大考”,補齊國家治理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要加強法治建設,對照疫情防控這面鏡子,有針對性地推進法律的改革完善,例如完善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抓緊出臺生物安全法等法律,嚴格實施市場監管等法律。要抓實制度建設,堅持全國一盤棋,建立反應更加快速、運轉更加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保障等制度體系,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效果更加顯著。關鍵是要以問題為導向,無論是加強法治保障還是制度保障,都要立足解決實際問題,要針對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預防預警、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問題,對症下藥、靶向治療,才能見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