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生於雲南大理的<strong>楊麗萍,憑藉著與生俱來的舞蹈天賦、持之以恆的努力訓練,以及對於舞蹈的酷愛,13歲便加入了西雙版納州歌舞團,而後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以一支獨舞《雀之靈》驚豔中國舞壇,成為了家喻戶曉的<strong>“孔雀公主”。

*《雀之靈》劇照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一舉成名的她並沒有停止追求舞蹈夢想的腳步,《月光》《兩棵樹》等經典作品層出不窮,影視作品、大型晚會的多次邀約更讓她名聲大噪,成為了中國殿堂級的舞蹈藝術家。

*《月光》劇照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楊麗萍在03版《射鵰英雄傳》飾演梅超風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2003年,楊麗萍從中央民族歌舞團正式退休,開始全身心投入到<strong>大型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的創作和編排中。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走遍了雲南的山山水水蒐集民族舞蹈素材,行程共計約20餘萬公里,又花了18個月的時間傾其全力進行編導,創作出這部既有傳統之美又有現代之力的中國“現象級”舞劇作品。

*《雲南映象》劇照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神秘蒼穹人間畫境

尋覓舞魂彩雲之南

《雲南映象》讓雲南這個伸手能摸到白雲、側身能與大山耳語的地方“活了起來”,以彝族、佤族、哈尼族、傣族、納西族、白族等民族生活原景,栽秧鼓、象腳鼓、太陽鼓等68面鼓的鼓風鼓韻,從村寨收集而來的600餘套純手工民族織繡的服裝和繡花鞋,以及六十多位能歌善舞的地道村民的真情演繹,展現出雲南特有的天地自然、民族風情和人文情懷,在舞臺上建造了一座<strong>“行走的民間歌舞藝術博物館”。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太陽鼓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老虎鼓

自2003年8月8日公演以來,《雲南映象》駐國內48個城市、海內外巡演已達5000餘場,創造了商演場次、觀眾人數的若干之“最”。作為中國標誌性的藝術精品,《雲南映象》誕生十餘年來從村寨走向了世界,在中國舞蹈界形成了里程碑式的品牌形象。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這部凝聚楊麗萍30餘年藝術、人生積累,讓她走遍雲南山水尋覓民族舞魂的佳作,真正令觀眾感動的不僅是臺前的絢麗,更有背後的舞蹈情懷。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1月11日至12日,《雲南映象》將登臺國家大劇院。此次演出不僅是楊麗萍作品時隔五年的再度登臺,更是《雲南映象》<strong>第6000場的紀念演出。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為回饋廣大京城觀眾,楊麗萍特意對演出人員進行了調整,將由青年舞蹈家<strong>蝦嘎和被譽為“楊麗萍接班人”

的<strong>楊舞領銜主演《月光》《女兒國》《雀之靈》等經典作品,而第三場中的彝族《打歌》,更是邀請到原版男聲、雲南民間藝術家<strong>羅羅拔四進行現場演唱,可謂是絕無僅有的國家大劇院紀念版《雲南映象》。


楊麗萍與她的6000場《雲南映象》

文案 | 龔玉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