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音特網老泳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當多的音響愛好者稱D類放大為數字功放,其實,D類放大又稱開關放大、脈衝放大,與A類、AB類一樣都屬於模擬放大的範疇。NuPrime以自家專利的D類放大技術著稱,品牌自創立之日起,就持續不斷地探索更高、更極致的模擬音頻技術,在2018年推出世界首臺一兆歐姆輸入阻抗的D類功放後,於2020年初正式推出NuPrime的一兆歐純模擬前級放大器AMG-PRA。

這臺AMG-PRA,在我個人看來,是NuPrime的工程師向音響界傳奇的CELLO Encore前級致敬的產品,也圓了我對一兆歐的夢想(CELLO的Encore前級,很多潮汕老發燒友稱之為“一兆歐”)。

在介紹新派的AMG-PRA之前,我們不妨先講一段故事,關於Hi-End高端音響的故事。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一兆歐的淵源

上世紀二戰後的五、六十年代,是HI-FI音響的第一個黃金時代,McIntosh、Marantz等膽機品牌正處於歷史巔峰狀態。然而,隨著晶體管的迅速崛起,大多數曾經的高級音響品牌淪為平價器材製造商,雖說這讓大多數音樂愛好者擁有了音響器材,但對於發燒友來說,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是音響史上的平庸時期。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神話級大佬橫空出世,他就是老燒熟知的Mark Levinson,彼時也才二十出頭年紀而已。Mark Levinson出生於一個具有濃厚音樂氛圍的家庭,母親會演奏大提琴(她的祖父就是Hertz赫茲,頻率以其姓氏為單位),哥哥是一個職業爵士鋼琴樂手,Mark很早就開始接受音樂教育,學習過短號、小號、倍大提琴等等。從1966年到1971年,Mark有機會接觸到Sonny Rollins、Chick Corea、Keith Jarrett等等一大批爵士名流,到了1972年,年輕的Mark創建了Mark Levinson Audio Systems公司。據Mark說,自己之所以對音頻再生髮生興趣,是因為在和上述那些音樂家流連於錄音棚時,發現音響器材的再生音樂與現場音樂有著很大差別,這促使Mark製作出了他的第一件音響器材:專業錄音用的混音臺,這時Mark才21歲。

和當時音響界以定價決定產品設計的做法不同,Mark Levinson的設計,是以超越所有的性能限制為出發點,為此,Mark僱傭了他所知道的最好的電子工程師,包括John Curl、學者型工程師Richard Burwen,以及從1976年起擔任Mark Levinson品牌總工程師的Tom Colangelo,他也是後來Cello、Viola品牌的工程師。正是在這個時期,Mark Levinson產品以高品質零件和材料配合頂級工程技術來製造毫不妥協的音響器材的理念,開創了音響界的Hi-End時期!

與很多個人創立品牌一樣,Mark Levinson因為經驗不善、研發成本過高導致公司倒閉,隨後Mark Levinson攜Tom Colangelo創立了CELLO公司,時間是1984年,經典的一兆歐輸入阻抗放大技術得以問世。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CELLO Encore前級的輸入阻抗非常高:1 M歐姆(一百萬歐姆,簡稱一兆歐),前無古人。

根據Mark Levinson和Tom Colangelo的說法,前級放大器設計的限制因素之一,是輸入阻抗相對較低(大多數是10k到50k 歐姆)。他們認為,大多數音源設備驅動如此低的阻抗,會帶來可以聽見的失真,而低阻抗平衡輸入,又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Levinson認為設計出極高輸入阻抗的前級放大器,對線路電平的音源設備來說基本上負載極低,音質效果更好。

Levinson和Colangelo在將模擬母帶複製到DAT時偶然地發現,使用傳統的轉錄方式,DAT副本在聲音上遜於母版,當嘗試將輸入負載提高到1 M歐姆,就導致了立即的改進,DAT副本“聽起來幾乎與30ips母版相同”。

當然,將輸入阻抗提高到一百萬歐姆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當CELLO推出成品一兆歐器材Encore前後級和Audio Palette均衡器(也叫調色板,俗稱“12粒”,Encore前級俗稱“6粒”),打開機箱,其電路複雜程度遠超大家對前級已有的認知。CELLO Encore前級和Audio Palette已成經典,大家不妨搜一下二手市場上的報價。當然,CELLO Encore前後級都是隻求完美的設計,先不論線路,光是電位器、電阻元件、CELLO自家標準的接插件,就大大地提高了成本!

CELLO成立後不久,Mark Levinson先生就“習慣性”地將CELLO品牌搞垮,若干年後CELLO品牌被收購後推出的產品與MarkLevinson毫無干係,發燒友並不買單,經典的CELLO一兆歐產品已成絕唱只在二手市場流傳。在CELLO於2000年停止運營後,Tom Colangelo和老搭檔Paul Jayson創立了Viola Audio Laboratories,繼續設計推出一兆歐技術的前後級產品,一直到2010年代末,都再無別家品牌涉足一兆歐HIFI功放。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NuPrime的一兆歐

前面說過,D類放大其實屬於模擬音頻技術範疇,NuPrime在接過Nuforce的高端D類衣缽之後,一直沒有停下研發的腳步,多方位探索更極致的模擬音頻之路。在研發旗艦級功放時,主要方向是試驗更高的開關頻率(NuPrime已經成功試驗1M kHz的D類放大電路了,只不過商業販賣的器材目前做到750kHz),更高的輸入阻抗則是開發的另一個方向。畢竟,多細節、寂靜背景、透明聲場均是NuPrime的招牌,而高輸入阻抗會帶來更極致的透明度與聲場,這與NuPrime的方向是一致的,何況有CELLO珠玉在前。

經過艱苦的研發,2018年NuPrime推出了旗艦Evolution One後級,成功開發出1MΩ輸入阻抗的輸入級,這是全球第一臺結合1MΩ輸入阻抗與D類放大的機種。這裡面的難度非同一般,1MΩ輸入阻抗電路固然有易於前端驅動、細微信號一覽無遺的優點,但本身容易受到射頻及雜訊的影響,而D類放大工作時會產生輻射干擾,處理不當只會讓噪訊增加。

NuPrime創始理念之一即為“平價的Hi-End”,旗艦EvolutionOne為全尺寸單聲道後級,成本不低,雖說以聲音表現論仍屬超值,但六萬元售價仍屬不菲,也非品牌的主攻方向。在2019年,設計師成功將一兆歐技術下移開發出中價位等級的AMG系列,誠屬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一大福音,心水CELLO Encore的老玩家也可以輕鬆圓夢。

AMG PRA前級與AMG STA後級都具有1MΩ的高輸入阻抗。輸入阻抗高,對前端的電流需求小,即便微小的訊號也能被接收到,但這也造成一個問題,就是可能會接收到不想要的電磁波噪聲。與旗艦級Evolution One厚重的機箱不同,AMG系列機箱除了面板是挖鋁CNC車制,其它部分採用常規鋁合金鈑金件,設計師為了1MΩ輸入級的干擾問題思考了很久。打開AMG PRA的機箱,我們可以看到疊床架屋的線路板,複雜程度異於同價位的前級,顯然在屏蔽、接地等各方面花到了十足的功夫。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STA後級方面,採取PBC板集成接地線屏蔽以隔離外部干擾,順利運用到1MΩ輸入阻抗: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AMG-PRA前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從新派官網得到的信息,AMG-PRA的輸入級採用MUSES8920運算放大器,是超寬帶、單端A類輸入設計的低噪聲JFET元件,會產生類似於真空管放大器的諧波,配合新派慣用的MUSES72320音量控制,99級、每級0.5dB精密音量控制,雖說與CELLO等的發燒精密電阻波段電位器不可同日而語,但在同價位段堪稱驚豔,參數與性能、方便性達到很好的平衡。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據說,AMG的設計師是希望能把CELLO的調色板技術也移植進來,但考慮到成本因素放棄了多段均衡,不過就巧妙的實現了三級“低頻諧波及增益”控制,可以在125、100、75赫茲分別提升2.2dB、4.5dB、5.3dB,要強調的是並非採用廉價的等響度控制電路,AMG-PRA畢竟是走Hi-End路線!這裡採用的是無負反饋低頻諧波調製電路,可將相位失真和音調誤差降至最低。實際聽下來,這個低頻諧波增益非常實用, AMG前後級無論是搭配ATC SCM12或德國AUDIUM comp 3.2兩款書架箱,正常音量下打到第二檔都沒有可聞的失真或不妥,但系統整體就像是大了一號!在低音量下,這個增益控制就更加好用了,有著等響度的作用又避免了高頻失真。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AMG-PRA輸入和輸出均為完全平衡的設計,2.1倍及3.2倍二檔增益控制,更方便匹配不同電平的音源,或者搭配其它品牌的後級。相位切換現在來說比較少見,畢竟現在還聽“古早”反相錄音的不多見了,但有總比沒有好吧,對喜歡單聲道或上世紀早期古典錄音的愛樂者來說也是福音。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AMG-STA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體積上AMG-STA與新派深受歡迎的STA-9是一樣的,如果說STA-9是後級裡的小鋼炮,那麼AMG-STA就是超級小鋼炮!

輸入級部分,300 Mhz帶寬的JFET提供超高輸入阻抗和寬頻帶快速響應,單端A類無負反饋電路具備動態特性以及豐富、自然的偶次諧波。功率輸出級部分,AMG-STA使用新的“雙反饋” D類電路,開關頻率已增加到700kHz(STA-9則是550kHz),使聲音更為細緻、滑順。

電源供給方面,佔據機箱小一半空間的380W環牛採用特殊的繞組,其峰值功率輸出比類似體積的變壓器要高出30%。

電源本來就是NuPrime招牌強項,AMG-STA也可以說是誠意十足:PBC板上電源傳輸路徑採用大電流焊接線;三階高頻交流電源濾波器減少外部噪聲;20A鎖線接線端子連接,雙10A峰值電流整流器並聯;使用低阻抗銅板來最大化向功率放大級電路的傳輸。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功率上AMG-STA為兩聲道130瓦/8Ω,橋接為單聲道300瓦/8Ω。AMG-STA提高了小尺寸機箱功放所能達到的標準,可以聽到強烈的Evolution聲音提示,例如豐富而自然的細節以及柔和寬鬆的聲音,這是與STA-9及ST-10等新派“傳統”功放不一樣的,也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空間。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實際聆聽方面,我用NuPrime的CDT-8 PRO轉盤/DAC-9解碼的音源組合,AMG PRA/STA前後級,先後搭配了德國Audium comp 3.2及ATC SCM12兩款書架箱試聽,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極度透明的聲場!印象中CELLO的線條感、聲場感歷歷在目。當然,CELLO的那種大器質感強烈的高級美國聲,AMG系列是沒有的,畢竟價位相差太遠,使用的元器件不是同一檔次。


德國Audium comp3.2結構頗為特殊,一隻3英寸全頻加上一隻6*9英寸橢圓形低音,有著全頻單元無相位失真的優點,搭配同樣是無相位失真的STA後級,所呈現出來的穩如泰山的聲場表現是我第一次在3.2書架箱體驗到的,樂器的前後位置歷歷在目,以全套系統不到五萬元的價位來說,確實難得。低音量時,把PRA前級的低頻諧波增益打到第二檔或第三檔,確實對聆聽有不小的助益,低音樂器群聽感明顯、位置仍然清晰,這個功能對客廳黨有著很實在的幫助。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ATC SCM12是老款型號,相當難推,但對AMG前後級來說相當輕鬆。ATC與新派的風格走向有著互補的一面,難怪很多ATC用家會選擇,AMG系列則聽起來更為舒服,有一種模擬的韻味,低頻相較STA-9及ST-10會比較寬鬆。AMG系列底子還是新派的中性、直接、透明,細節、極黑的背景、動態等等都在,要說不同之處,則在於比較寬鬆的調音,尤其是低頻比較明顯。聲場方面本來就是新派的強項,AMG則進步令我感到驚喜,同樣的環境、前端,AMG的聲場除了更寬、更深,更“穩”才是難以做到的,也是最有高級感的一點,樂器的定位可視,相信對剛剛接觸HIFI的玩家有著極大的樂趣。很多愛好者其實很難在客廳感受HIFI的聲場,一對靠譜的書架箱、一套新派AMG前後級,再稍微花點耐心擺位,如臨現場的體驗相當有趣,聽古典、爵士也更容易投入到音樂中去。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向極致模擬技術進發:NuPrime AMG-PRA / AMG-STA前後級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