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干部抗疫出色火线升正处,曾赴非洲抗埃博拉,36小时吃一顿饭

据福建省卫健委网站通报,近日,经福建省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批复,福建省卫健委党组研究决定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副处级)邓艳琴同志提任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正处级)。

女干部抗疫出色火线升正处,曾赴非洲抗埃博拉,36小时吃一顿饭

抗疫期间每天工作超12小时

福建省卫健委官网通报称,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邓艳琴发挥专业优势,勇于担当作为,全身心投入疫情分析评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从疫情开始一直奋战在一线,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和担当。

通报还称,这次在疫情防控中一线考察选拔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委对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干部的关心与厚爱,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任命宣布后,福建省疾控中心广大干部备受鼓舞,该中心主任郑奎城同志表示,邓艳琴同志到任后,有利于加强中心领导班子的力量,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治研究与实践

资料显示,邓艳琴,女,1966年10月出生。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专业,是病原生物学专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曾到美国学习深造。此外,她还是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导师。

政道君查询发现,邓艳琴曾任福建省疾控中心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科科长,2016年9月起,任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此次被提拔为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她也从副处级升为正处级。

邓艳琴是一名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她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治研究与实践,也发表过相关论文多篇。去年她与多位学者一起发表了《福建省2008-201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分离株MLVA分型研究》一文。

曾到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

邓艳琴还是一位非常能吃苦的专家。

2015年1月,当时任福建省疾控中心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科科长、主任医师的邓艳琴与另外两名同事一起被派到塞内加尔,抗击埃博拉疫情。

据报道,刚抵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他们顾不上倒时差,就迅速投入各项准备工作之中。他们的任务是为塞国培训500名公共卫生人员。考虑到塞国一线医务人员来首都有诸多不便,可能会影响参与率,最后,他们决定深入塞国的各个卫生区划开展培训。

一个月内,他们的培训范围覆盖了塞国76个卫生区划中的58个,覆盖率达80%,累计培训塞方人员574人、中方人员近百人,超额完成任务。而这样把埃博拉防控技能“送”到家门口,在塞内加尔尚属首次。

在塞培训期间,他们的吃穿住行都遇到了严峻考验。为节约时间,他们往往是早上7点出发,午间以饼干和水果腹。因当地饮食习惯差异,到了晚餐,他们吃得最多的就是烤面包配可乐。

由于当地水质很差,塞内加尔肠道传染病高发,他们出门在外,都要自带一大桶水。但就算如此,还是经常闹肚子。

邓艳琴的额头也莫名肿了个包,化脓了,虽然已愈合,但至今还留下一个豆大的疤痕。

在抗击埃博拉期间,他们还遇到一起印象深刻的事。2015年1月26日,当地时间晚上8时许,他们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却发现遇到了路卡盘查,才发现进入了反政府武装控制区。带着大量培训物资的一行人瞬时忧心忡忡。后来他们告诉设卡的武装人员,他们来自中国,是来培训的,才得以被放行。还好,经过有惊无险的36个小时,他们抵达了目的地。这36小时内,他们只吃了一餐饭。次日,他们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2015年11月,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邓艳琴获得“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资料来源: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福建省卫健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