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華:2020年中國光伏裝機預計35-45GW,全球130-140GW

2月14日,陽光電源PAT2020愛光伏一生一世研討會線上舉行。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就疫情對中國光伏行業的影響、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與展望兩個話題與大家做了分享。

在疫情對中國光伏行業的影響方面,王勃華認為主要表現為:

1、復工時間延遲。企業短期內難以回覆到復工狀態;

2、用工緊缺。需要經過兩週隔離,企業僱工困難;

3、物流效率低下、成本上升。相關產品的物流成本增加了2-3倍,甚至更高;

4、原輔材料供應緊張。春節期間儲備有限,如果不能及時復工,原輔材料供應將成為較大問題;

5、對外貿易前景不明朗。

在疫情對製造業影響方面,王勃華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1、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將會出現下滑。由於開工率較低,多晶硅、硅片環節復功率達到70-100%;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則是在40-80%;原輔材料30-100%。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下游電站建設不及預期,進而影響到上游硅料等環節生產。

2、全產業鏈運營成本將會提升。平價上網的步伐將會放緩,光伏發電競爭力將下降

海外工廠運營與市場受到負面影響:

(1)企業生產無法達到預期,以及集裝箱檢疫週期加長且越發嚴格,企業對外訂單交付延遲情況嚴重;

(2)對於擁有海外工廠企業,由於主要原輔材料均以進口形式自中國採購,物流不暢,海外工廠原料供應困難;

(3)多個國家相繼取消了與中國的往來航班等,中方人員無法與海外客戶取得有效交流。

對應用端影響方面,王勃華認為:

1、光伏發電項目無法按期併網和申報。假如3月復工,部分企業3月31日之前併網量僅為原計劃併網量的10%;

2、棄光限電比例同比上升。工礦企業停產,復工時間待定,全國範圍內用電負荷下降,某技術領跑項目1月份限電比例達50%,某領跑者項目近日限電率甚至達到了100%。

3、電站運維隱患較多。由於運維人員無法調崗,高負荷工作,存在安全隱患;運維人員不足,小故障不能及時修復,業主損失發電量;設備廠家人員無法到達現場處理異常等問題,同樣影響發電量,進而降低發電收益。

對於上述問題,光伏行業協會提出了延長電站併網和申報的期限、全力保障物流的暢通、加強財稅的扶植力度、融資機構的支持等建議。也期望在當前形勢下相關政策儘快落地,保持穩定性,增強信心。

在2019-2020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形勢分析方面,王勃華認為:擴產、競價、出口是2019年的關鍵詞。

擴產——2019年是史上擴產最為厲害的一年

競價——進入全面競價。

出口——再創新高,超過了200億美元

各環節穩步發展。產業鏈環節,各環節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產業整合加速——大者恆大;技術百花齊放,硅片大尺寸化、N型電池技術逐步擴大。

在進出口方面,出口額和出口量實現“雙升”。雙方以來出口額首次超過200億美元。

光伏發電方面,光伏發電裝機再次同比下降,光伏發電量提升,棄光率下降。

對於中國光伏市場發展情況,王勃華介紹:

2019年光伏新增裝機大30.1GW,同比下降32%,累計超過204.3GW。第四季度裝機達到了前三季度總和的89%左右。

其中,集中式新增17.9GW,同比下降23%,分佈式新增12.23GW,同比下降41%。

光伏發電量,2019年為22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4%。光伏發電在總髮電量佔比3.1%,同比增長0.5個百分點。

在製造端,多晶硅產量34.2萬噸,同比增長32%;硅片產量134.6GW,同比增長25.7%,單晶硅實現大逆轉,超過單晶硅,約佔65%;電池片產量108.6GW,同比增長27.8%;組件產量98.6GW,同比增長17%。

在出口方面: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總出口達到207.8億美元,出口額創歷史第二高。其中組件出口額173.1億美元,超過了2018年全年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均超過2018,創歷史新高。組件出口超過65GW。國內組件產量佔比超過65%。

出口國家和地區繼續延續了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市場趨於分散。全球新增超過GW級的市場數量不斷增加,估計16個以上,新興市場不斷湧現。

光伏技術發展情況,2018、2019是技術創新最活躍的兩年。2019電池效率刷新紀錄9次,組件刷新4次。

在成本和價格方面,全球範圍內中標電價快速下降。在非技術成本方面,2019相比2018整體趨勢下降。

對於2020年的發展展望,王勃華認為:各國光伏發展的滲透率還是個位數,中國在很多國家中仍處於較低的水平,市場前景較大。

對於2020年全球光伏裝機量,王勃華講到保守估計為130-140GW,海外市場的趨勢較好,前景比較樂觀。對於國內市場的新增裝機量,原預估40-50GW,受疫情影響可能會在30-45GW。整個行業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最終戰勝困難。

世紀新能源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