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要厲害啦!瀋陽市西進空間的“外延點”規劃出爐

一、規劃背景


胡臺新城位於新民市與瀋陽市交界處,隸屬新民市卻緊靠瀋陽市中心城區。是新民市的產業飛地,可承接瀋陽市轉移外遷產業,基於“飛地經濟”理念快速發展。是瀋陽市西進空間的“外延點”,在瀋陽區域發展的背景下,未來與瀋陽市中心城區形成一體化發展的大格局。此外胡臺新城也是蒲河生態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北部擁有瀋陽近郊最大的溼地棲鶴湖,本次總體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如何協調生態保護與新城產業發展之間的關係是一大挑戰。


、規劃思路


本次規劃在解讀上位規劃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基地現狀情況、明確基地優勢與不足,明晰產業類型和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產城融合專項研究,以產城融合角度確定總體規劃的主要任務和要求,從產業、功能、空間三方面進行落實,進而編制規劃方案,實現引導與控制兩類策略,為新城開發與建設提供有效的指導。


三、規劃內容


從地區發展條件、空間結構等多個角度出發,確定胡臺新城的城市性質為:國家包印基地,遼寧新型城鎮化試點,瀋陽西部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特色新城。


構築“3+1”產業結構,對接高端科技研發機構,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培育區域創新系統,提升胡臺新城產業結構和能級,支撐胡臺新城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以產促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

這個地方要厲害啦!瀋陽市西進空間的“外延點”規劃出爐


針對新城就業人口規模及特徵,在既定尺度中保持了適度的職居平衡,同時構築等級清晰、覆蓋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最終實現產城融合的發展目標。


提出在胡臺新城中引入“複合社區”的建設理念,強調生活與生產空間的適度功能混合,並通過水網、綠廊、商街結合的公共開放空間網絡,配合豐富的快慢型交通體系來保持社區單元間動態、開放的活力,塑造出富有變化的城市風貌。


這個地方要厲害啦!瀋陽市西進空間的“外延點”規劃出爐

通過“地鐵+公交+公共自行車”的綠色交通模式,實現低碳出行。以大型公園、景觀綠廊為骨架,銜接居住區綠道,構建慢行交通網絡,並無縫對接公交站點,實現綠色交通策略。


這個地方要厲害啦!瀋陽市西進空間的“外延點”規劃出爐

這個地方要厲害啦!瀋陽市西進空間的“外延點”規劃出爐


四、規劃創新:


1、理念創新


“產城融合”理念貫穿全過程。產城融合理念在本次規劃中貫穿始終,該理念推動了規劃區內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的協調、使產業與城市共生、共融,有機生長,增強了城市活力,破解了新城發展動力不足的難題。


“飛地經濟”理念引導產業全速發展。飛地經濟是今年九月遼寧省重點研究和推廣的理念,實現跨區域聯動,實現兩市雙向合作。胡臺新城可承接瀋陽市轉移外遷產業,解決瀋陽市用地緊張問題的同時,帶動新民市產業快速集聚發展。


“低碳生態”理念應用全要素。規劃結合低碳生態理念協調了功能佈局、土地使用、交通組織、空間形態等內容,確定了“軸向發展、核心引領、生態滲透、社區聯動、功能提升”的五步遞進式設計思路,指導了新城建設。


2、方法創新


以“城市雙修”為突破。多通道、高保障破解交通瓶頸。規劃著力破解困擾胡臺的交通問題,提出變“單通道、低保障”的既有交通模式為“多通道、高保障”的綜合交通模式,從區域視角構築聯繫通暢的外部交通體系。新城內部以公共交通為導向,圍繞軌道交通、貨運交通重新佈局城市交通格局。


海綿城市破解生態格局。在空間營造上,將中心水塘聚集區塑造成中央公園,並在其周邊聚集主要的城市公共性職能,形成公共中心、生態綠心、景觀核心“三心合一”的城市核心區,形成胡臺新城的“城市會客廳”。並將其與棲鶴湖溼地自然水系聯通,在新城內形成環狀生態通廊,逐級滲透到各個複合社區中,打造海綿城市循環系統。


3、組織創新


項目嚴格按照《城鄉規劃法》對於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要求,注重多方聽取意見,在向公眾諮詢的基礎上,多次徵求新民市、瀋陽市各委辦局和規委專家意見、鄉鎮村民代表意見,保障規劃的程序公正。新民市、胡臺新城管委會、各鄉鎮政府20多個部門全面參與規劃編制,為生態保護、產業佈局、基礎設施支撐等技術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決策保障。


五、規劃實施


本項目科學有序的指引胡臺新城城市發展建設,在公服配套、宜居社區、景觀綠化、工業企業、基礎設施等五個方面促進了多項目的順利實施。


公服配套方面,九年制學校、新聞出版高等學校、中心醫院、專科醫院、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產業方面,目前已形成工業企業100餘家,中小企業園土地整理工作已陸續展開,棲鶴湖生態溼地和優質溫泉資源開發項目也逐步啟動。基礎設施方面,有繁榮四街建設工程、繁榮四路西延建設工程、啟動振興十街北延建設工程,區域給水廠、汙水廠、雨水泵站等市政設施先後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