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這詭異的一幕,究竟是怎麼回事?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本文約5400字,閱讀時間約11分鐘


候機大廳。

與往日一樣,這裡從不缺少來來往往的旅人。離登機時間還早的人們,漫不經心地逛著機場免稅店。誰也沒留意,兩個高空作業的工人正在維修某塊通道指示牌,當他們卸下其中的一個螺絲時,指示牌忽然毫無預兆地滑落下來,砸向了一邊的廣告燈牌——

“嘩啦!”

震耳欲聾的玻璃碎裂聲,嚇到了一眾路過的旅客。

當人們反應過來時,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已經倒在了玻璃渣之中。不知道是哪片碎玻璃扎破了他的脖子,血液汩汩不斷,奔湧而出。地上一片狼藉,彷彿慘遭割喉的刑場。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面對飛來橫禍,男孩父母的心情從驚駭瞬間變成恐懼。男孩已經一動不動,死神彷彿就懸停在他的上空,一秒一秒地削減著他的生命。

路過的旅客們都被這慘劇所震懾,駐足觀望。人群中,有個醫生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他蹲下一看,男孩的頸靜脈已經被割破,如果不立刻止血,性命危在旦夕。

於是,醫生問人們要了一塊乾淨的布,用布按住了男孩頸部的出血處。男孩的父母正覺得有了希望,卻聽到人群裡另一個聲音不帶感情地打斷道:

“不,你這是在害死他。”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圍觀群眾一片譁然。

正忙著急救的醫生更是覺得受到了冒犯。

他們看向說話的那個人,卻發現那只是個看上去二十出頭的年輕男孩。男孩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太機靈的樣子,他直直地看著躺在地上的那個孩子,似乎在解釋自己剛才的結論:“他如果是成年人,你按的地方就沒有錯。可他還是個孩子。這就意味著,你的手也正按在他的氣管上,這讓他無法呼吸。你會害死他。”

醫生還在半信半疑,年輕人已經走過來,幫助醫生將手稍微挪動了位置。

只聽已經許久沒有動靜的男孩,輕輕喘出了一口氣。

他有反應了!眾人頓時鬆了一口氣。

但年輕人並沒有停手,他快速檢查著男孩的身體,發現男孩的傷口還不止頸部這一處,四處飛濺的玻璃中,有一塊扎入了他的腹部。但比起這個傷口,男孩左臂上的一個細節,更讓他在意:那裡的靜脈有擴張,並且在跳動。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靜脈擴張和跳動,可能會有很多原因。而胸腔內部壓力增高,就是原因之一。

年輕人通過對男孩胸廓的觀察和觸診,發現他的胸廓出現了反常呼吸運動,左胸部尤為明顯,這意味著男孩的左胸部可能有損傷,而左胸部的損傷可能導致張力性氣胸,使胸腔內部的壓力升高,才導致了左臂的靜脈擴張。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胸壁損傷,是張力性氣胸形成的原因之一,損傷使得胸腔內積累了氣壓,無法排出。如果不及時施救,男孩很快就會停止呼吸。

年輕人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判斷,他站起身來,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奄奄一息的男孩。眾人面面相覷,他這是……要放棄搶救了嗎?

這個年輕人,就是美劇《良醫(good doctor)》裡的外科住院醫生肖恩·莫菲。

和其他醫療劇的主角不同,肖恩不僅是一個醫生,也是一個病人——他從小就患有自閉症。自閉症患者很難與人進行正常的交流,肖恩也是如此。但幸運的是,他屬於自閉症患者中具有“學者症候群”的那一小部分人,就像電影《雨人》的主角一樣,他們擁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

在肖恩的腦海中,他看到的任何一個事物都不是孤立的。無論是人體,還是機械,在他的腦海裡,就像是一張鮮明立體的地圖。他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個器官、每一條血管之間的關聯,也能夠給出超越常識的獨特視角。

所以,肖恩意識到男孩的左肺創傷導致了氣胸之後,他立刻著手去尋找能夠及時搶救他的工具。畢竟,在人來人往的候機大廳裡,他們沒有手術器械,也沒有任何可以輔助的儀器。他能做的,就是找到一把小刀、一瓶烈酒、一根兩米長的細管,一些處理行李的膠帶和一雙手套——這些物件,能夠組合成他所需要的單向閥門。肺損傷在得到妥善救治前,空氣會持續洩露和積聚,男孩的呼吸會成為最大的難題。

只要肖恩用小刀劃開男孩的第二肋間,用一根管子幫助他排出空氣,再用瓶子和水製成的單向閥裝置防止空氣再度進入男孩的胸腔,他就能幫助男孩恢復自主的呼吸。

一切,都在肖恩的計算之中。

但他唯一不會計算的,就是如何與人打交道。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沒有人會衝到機場安檢口去要一把刀。

肖恩去了。

安保人員壓根沒搞明白這個看起來神神道道的男孩到底要幹什麼,肖恩越是著急,越是無法說明白自己的目的,他索性奪了刀就跑。在他看來,拯救生命才是最要緊的事——要不是男孩的母親出於擔心,緊跟在肖恩身後去向安保人員解釋,肖恩很有可能會被當成恐怖分子擊斃。

好在,對男孩來說,這個簡陋的臨時外科小手術,及時救了他一命。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但無法與人溝通的肖恩,真的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嗎?

很顯然,肖恩的入職,對醫院來說是件充滿爭議的大事。

沒錯,肖恩很擅長於關注細節,甚至,他關注到了男孩心臟跳動的微妙變化,排除了一個危險的隱患——一小塊玻璃碎片進入了他的血管,在心臟附近生成了一處微小的栓塞,如果肖恩沒有及時提醒,男孩很可能會死在手術檯上;沒錯,肖恩是一部移動的醫學百科全書,他的學者綜合徵讓他對書本上的內容過目不忘,哪怕是極小概率的手術副作用也都能記得一清二楚;更不用提上面所說的,肖恩擁有對人體產生整體大局觀的能力……這些都是他作為外科醫生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是,如果肖恩在緊急關頭,因為交流的障礙,而出現失誤呢?

如果肖恩失誤的代價,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呢?

醫院的管理委員會,為了這些潛在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

他們看到了肖恩作為自閉症患者的“缺陷”,卻忘了就算是最好的醫生,也有可能會失誤,也有可能會讓病人死在手術檯上。醫療行業並不是簡單的“1+1=2”的推算,疾病的種類錯綜複雜,一個小小的噴嚏,就意味著無數種可能。醫生的工作,就是依靠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加上大膽的推理和假設,盡其所能地挽救生命。

誰都想要救死扶傷,但誰又能保證一輩子都不會犯錯呢?

最終,他們決定給肖恩一次嘗試的機會。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肖恩的頭銜是外科住院醫生。

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的臨床醫生主要分為兩個級別:住院醫生和主治醫生。住院醫生需要經過培訓,才能轉為主治醫生,開始獨立行醫。在那之前,住院醫生一般都會跟著主治醫生進行學習。

肖恩所在的醫院就是一家教學醫院,這意味著主治醫生會帶著包括肖恩在內的其他住院醫生一起對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等到培訓期結束,如果他們沒有被淘汰,這些醫生就能獲得醫師資格,開始獨立行醫了。

肖恩被分配到主治醫生梅倫德斯的手下。

梅倫德斯的技術非常高超,但也頗為自負。住院醫生的競爭非常激烈,淘汰也非常殘酷,除了肖恩,他手下還有兩個充滿鬥志的住院醫生,他壓根不覺得肖恩能夠挺到最後。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於是,梅倫德斯直接給肖恩安排了打雜的活兒,讓他去對已經治療完畢的病人做出院檢查。

這的確是一項煩瑣細碎的雜活。一般來說,做出院檢查的病人都已經得到了主治醫生的許可,最後的檢查也就是例行公事。但肖恩對這些打雜的活兒同樣充滿了使命感,他要確保自己不會放過一點點的問題。

比如做完某個手術的病人,為了確保沒有出現腸梗阻,需要等待病人放屁,才能給她放行。肖恩就乖乖站在病人的床邊,等待“屁意”來臨。又比如一個因為耳部感染而入院的病人,肖恩為了確認感染問題,堅持要求病人再去做一次腦部和內耳道的核磁共振……然而這樣的鉅細無遺有時讓患者覺得他負責可靠,有時卻適得其反。有的病人情況和那個耳部感染的病人一樣,明明已經沒有大礙了,卻還在肖恩的堅持下接受了額外的檢查,甚至被嚇得提心吊膽。

顯然,他的這些行為已經屬於過度醫療的範疇了。

發生了多次類似的事件之後,理所當然的,肖恩被收回了給病人做檢查的獨立決定權。

他的下一個出院檢查對象,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姑娘。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女孩的病情似乎很簡單,她因為肚子疼而來到醫院,卻沒有檢查出什麼大礙。倒是她的父母一直在病床邊拌嘴。母親埋怨父親給孩子做了壞榜樣,經常以肚子疼為理由向公司請假,他們認為女兒也不過是想要逃避上學而已。

肖恩卻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如果相似的事情在父親身上也發生過,那很有可能是遺傳的腸旋轉不良。梅倫德斯告訴他,醫生不可能因為一點懷疑,就排查所有可能的病因,如果每個假裝肚子疼的孩子都要做全套的身體檢查,醫療資源就會出現巨大的消耗。這也會佔用其他更需要治療的病人的機會。

女孩最終順利出院了。

肖恩卻無法放下心來。

下班之後已經是半夜,他鼓起勇氣,找到了女孩的家。

敲開門後,面對著半夜被吵醒的女孩的父親,肖恩克服著社交恐懼的本能,努力請求他確認一下女孩的安全。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儘管對不請而來的肖恩充滿了懷疑和不滿,這對夫妻最終還是推開了女兒的房門。直到怎麼都叫不醒女兒時,母親才發現,女兒嘴邊的嘔吐物已經凝固。

肖恩的推測是對的,女孩的腸扭轉,已經危及了她的性命。

肖恩抱起孩子,就往門外衝去。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因為發現及時,女孩最終活了下來。

對肖恩來說,同樣的深夜,同樣的急救,上一次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面前時,卻是另一個更為殘酷的結局。

從小到大,自閉症是肖恩一道永遠也無法跨越的障礙。在外面,他被別的孩子欺負,在家裡,粗暴的父親失去了耐心,屢屢對他發火,甚至當著他的面摔死了他小心飼養的兔子。

唯一的溫暖,來自肖恩早熟的弟弟。

在這個家裡,年幼的弟弟扮演著保護者的角色。他為不善言辭的哥哥抵擋住了外界的惡意,也帶他逃離了那個充滿暴力的家。然而,兄弟倆相依為命的日子是如此短暫,某個流浪的日子裡,弟弟不小心從高處摔下,就那樣死在了肖恩的面前。

當肖恩站在醫院管理委員會的面前時,他曾被質問,為什麼要選擇當醫生。

他這樣回答道:

“那天,下雨的味道就像是冰淇淋一樣。我的兔子在我眼前去了天堂。

那天,老樓裡銅水管的味道像烤焦的食物一樣,我的弟弟在我眼前去了天堂。

我救不了他們,這讓我很難過。他們都沒有機會長大成年了。他們本該長大成年的。他們本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並且很愛他們的孩子。

我希望能幫助其他人實現這一切。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肖恩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醫生之路,就這樣開始了。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美劇《良醫》首播於2017年,目前已經更新了三季,第四季也會在2020年播出。它改編自2013年播出的同名韓劇《Good Doctor》,2018年,日本也翻拍了這部劇,劇名為《善良醫生》。三部劇都保留了男主自閉症患者的設定,溝通障礙的醫生和情況複雜的病人之間的故事,成為這部醫療劇的精彩看點。

但比起原版韓劇,美劇《良醫》更注重展現外科醫生的專業技能和他們面臨的複雜選擇。儘管肖恩是《良醫》裡最早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角,但看完第一季後,你會發現這個團隊裡的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故事,每個人的成長線也都充滿看點。

我是在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開始追這部劇的。

雖然在小站當了很多年的編輯,但我對醫生的瞭解也並沒有比大家多出多少。和大家一樣,在疫情爆發前,我一直都覺得活著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老秦書中的案例雖然殘酷,但命案畢竟不是生活的常態。而《良醫》告訴我,一個小小的傷口感染,一個和朋友打賭的真心話大冒險,一口畢業典禮上喝下的酒……都有可能成為人生的致命一擊。

當疾病和意外襲來,我們就把拯救生命的希望交到了醫生的手上。

我們並不知道,醫生們要處理的工程是如此浩大。

哪些是干擾判斷的表象?哪些才是身體發出的致命警報?如何從成百上千種可能中,找到生命垂危的真正原因?他們是否追得上死神的腳步?

醫學,的確是一門邏輯推理學,表象之下,埋藏著千萬種可能。如果你只能看到眼前的線索,你或許就會與真相失之交臂。

銀幕危機: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後,男孩倒在人來人往的機場大廳

這期更新,是新專欄「我們與醫生之間的距離」的第一期,在未來一共6期的更新裡,小編包包會陪你一起聊聊美劇《良醫》裡讓人印象深刻的醫療故事。如果你想繼續往下看這個專欄的故事,也記得點擊右下角的

“在看”告訴我。

在今天的故事裡,肖恩這個“多此一舉”的舉動,拯救了小姑娘的生命。小概率事件可能發生,但並不是每一次都會發生。如果肖恩的判斷是錯誤的,又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是不是又引發了一起倍受指責的“過度治療”事件呢?

對普通人來說,很難判斷什麼才是“過度治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儘可能地避開風險,但又不希望自己因此付出過高的代價。如果溝通和理解出現了問題,就算是正常的治療方案,也會受到患者的質疑。所以,醫生的工作,遠遠超過了專業技術的範疇,他們無形中承擔的壓力與責任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對肖恩來說,他要成為一位好醫生,需要鍛鍊的還有很多很多。

說點兒題外話,為了確保文章的內容沒有什麼bug,我把稿子發給了「法醫秘史」專欄的老主稿“我在你左右”檢查。他看到興起,就跟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外科醫生A先生,有個朋友叫C先生。某天,C先生帶著太太來做脂肪瘤的切除手術,A先生無意中觀察到C先生脖子似乎有點兒異樣,於是,A先生就給朋友提供了自己的醫學建議:“你的頸前部不是很對稱,可能是甲狀腺有些問題,建議你去做一個甲狀腺的彩超。”

C先生半信半疑,但還是聽了朋友的話,做了彩超。結果,甲狀腺中果然有一個比較大的腫物。C先生便讓醫生做了切除手術,還好他切除得非常及時,要不然,時間久了,很可能就會惡變。

A先生的“多此一舉”,就這樣救了C先生的命。

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你是如何看待“過度治療”的“度”的呢?如果你是醫生,也歡迎分享你的看法。希望這個專欄,能夠拉近我們與醫生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彼此的理解更多一些。


主稿人:包包;編輯:魯魯修;顧問:我在你左右;校對:天空;排版:CC

本文中所有插圖,均來自美劇《良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