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處解封、中介復工,房地產開啟“破冰”行動

售樓處解封、中介復工,房地產開啟“破冰”行動

要活著,更要活下去。在嚴密防控疫情的同時,各地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工作,房地產市場也陸續啟動,被關停近一個月的在建樓盤、售樓處、房產中介公司等相繼開建、開工,因為疫情跌至冰點的樓市將逐步迎來破冰時刻。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預判,短期內樓市表現仍不樂觀。“房子畢竟是大宗交易,無論是一手房還是二手房,最終交易都要靠線下完成。疫情當前,消費者雖然有置業慾望,但線下去看房、選房並不多,樂觀的話樓市在4月底會正式重啟,晚的話可能要到5、6月份。”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向時代財經指出。

樓市破冰:售樓處重啟,中介復工

為了嚴防疫情擴散,1月26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倡議房地產開發企業暫停售樓處銷售活動。在這前後,全國多地陸續跟進。億翰智庫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3日,全國已有110個城市的房協、住建局倡議或直接發文要求暫停開放售樓處,其中有40個城市明確要求房企暫停開放售樓處。同時,合肥、天津等12城房產交易大廳暫停辦理業務或直接關閉網籤系統。

此外,河南、無錫、大理等省市還要求暫停建築施工和復工,其中無錫要求各項目復工時間不得早於2月20日,河南更“硬核”要求3月16日前房地產工程不得復工。與此同時,深圳、蘇州、福州等多城土地延期拍賣。

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樓市也逐漸解封。2月17日,瀋陽市房產局發佈《關於有序放開售樓部及房產中介經營場所對外營業限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責任落實到崗到人、返崗人員全面檢查、嚴格做好出入管理等條件下,有序放開售樓處及房產中介機構經營場所對外營業限制。

售楼处解封、中介复工,房地产开启“破冰”行动

“返崗人員全面檢查”包括對房企和房產中介機構所有返崗員工進行體溫核查、嚴格履行外地人員返沈隔離規定,完成崗前防疫培訓,同步做好所有員工的健康跟蹤工作等。《通知》還要求售樓部、中介機構要進行全面消殺並實施封閉管理,只設置一個出入口,並在出入口設置登記臺、廢棄口罩投放箱、體溫測量設備等, 同時要避免人員集聚、採買和儲備防疫物資。

同日,廣州市海珠區住建局發佈《關於我區房地產中介機構門店恢復營業的通知》,17日起,各房地產中介機構可結合實際自行決定恢復營業時間,但要求做好防控、排查和內部管理工作,如每天對所有到崗員工進行兩次體溫檢測、與接觸人員保持1米以上距離、向有看房要求的客戶優先推薦網上看房等。

廣州市住建局則在2月14日發佈《關於房地產中介行業做好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工作指引的通知》,稱有條件的企業可結合自身業務經營需要,在復工後採取“輪值到崗+在線辦公”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如門店每天到崗不超過3名經紀人,後勤職能部門每天到崗人員比例不超過30—50%等。

成都青羊區某在建樓盤也於2月17日正式復建。據澎湃新聞報道,在通過復工條件的嚴格審核之後,該項目於2月14日正式取得復工批覆,並於2月17日正式復工。除對相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外,該項目為了降低流動性,還安排專車接送工人。

開工只是第一步,疫情影響短期內難消除

不可否認,疫情給房企銷售帶來重大影響。克而瑞數據顯示,1月, TOP100房企單月操盤口徑銷售額5097.05億元,同比降低12%。恆大、萬科、碧桂園、中海地產、融創中國五家頭部房企中,除萬科和碧桂園同比增長16.1%和0.12%外,恆大、中海地產及融創中國的1月銷售額同比去年分別下滑5.73%、19.8%和22.6%。

“疫情對(房企)業績的影響或不止如此,業內有把去年12月份部分業績留到1月的做法,所以疫情的影響在2月以後會更明顯。”一位不願具名的地產從業人士向時代財經指出。

而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時代財經致電瀋陽市數個在售樓盤售樓部,多名置業顧問稱已收到住建局通知,但具體上班時間還沒確定,“要等住建局的審批。”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直言,“(在建樓盤)開工只是第一步,建設速度還受影響。售樓處和中介機構雖然逐漸放開,出於對疫情的擔心,線下看房的人並不多。”

“要給市場時間和買家信心。正常情況下,春節後兩至三個禮拜樓市成交量會恢復到正常水平了,今年交易量恢復速度要慢很多,估計要一個甚至兩個月才能恢復如常。”盧文曦預計。而在張宏偉看來,湖北樓市的恢復期更為漫長,可能要等到三季度左右。

在各商業住宅小區嚴格實行封閉式管理的當下,二手房市場回暖難度或更大。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近期樓市壓力較大,但這種壓力可以通過後續的積極政策予以克服,“二手房市場的復甦相對來說要滯後一點,社區嚴控、沒法看房。”張宏偉也強調,由於二手房基本分佈在居住氛圍相對濃厚、有二手房交易的區域,在當前疫情防控措施下更受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