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落盡重歸普通,曾經密中之密的草原之城

從青海湖回西寧的路上,途經海晏縣著名的金銀灘大草原。金銀灘這個名字,讓我充滿了想象。是金色的土地還是銀色的土地?是金色的花兒還是銀色的花兒?原來,春天來到後,茫茫草原上會開滿金色和銀色的美麗花兒。一望無際的花海,美不勝收!可惜我是中秋節後去的那裡,無緣觀賞想一想都美得冒泡的景緻。


繁華落盡重歸普通,曾經密中之密的草原之城

金銀灘大草原


金銀灘大草原,位於沙島後面。在經過了如同驚濤駭浪一般的光溜溜的沙島以後,漸進了草原。草原景色的美,越來越彰顯。雖然與我想像中的草原,有很大差別。金銀灘草原上的草,都是地趴草,一簇簇一叢叢,平平地鋪展在大地上,沒有我以為的沒膝。沒有“風吹草低見牛羊”地在風中起伏成層層的浪。整個草原上,我沒有看到幾個遊人。大群大群的犛牛與羊群,在草地上無憂無慮的覓食。由於人少地廣,家家戶戶都將牲畜散放在草地上。

據說這裡的動物很通人性,到了晚上,它們會自動回到各自的窩。偶爾看到一個牧人,懶散地坐在一邊,好像不想多動一步地坐著。目光看往不知道的遠方。草原上,散散落落牛羊,宛如黑白與彩色的星星一樣。它們在草地上邊走邊吃。草地,便鮮活與靈動起來。似乎了無生氣的大草原便有了勃勃的生機。

這個季節,不是觀賞草原的最佳時機。我之所以來,是為了金銀灘草原輝煌的過去。在很長一段時間,金銀灘是個沒人知道的地方。草原深處,曾經有一群默默的英雄生活著。他們隱姓埋名,新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城市。多少年後我們才知道,這個城市叫“原子城”。看過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人不會忘記,張譯扮演的那個悲情的男主角。草原深處的張譯們,有多少?他們像草原上的金銀花一樣,燦爛過,絢爛過,芬芳過。他們的光輝,被歲月隱藏,卻從來沒有熄滅。


繁華落盡重歸普通,曾經密中之密的草原之城

羊兒在草地吃草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萬多名建設大軍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彙集到這裡。他們克服天寒地凍、高原缺氧、多風少雨、氣候反覆無常等惡劣無比的自然環境,在茫茫的戈壁大草原金銀灘,開始了最初的基地建設。開拓者們在茫茫戈壁灘上憑著三頂帳篷,開始艱苦創業。

棉帽、棉大衣、“大頭鞋”和床氈子,是他們當年最好的禦寒物資,這也是至今仍在戈壁灘上廣為流傳的“防寒四大件”。憑著為新中國核工業獻身的堅定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奮戰了六年多年間,在一九六四年六月,建設了一個水、電、暖、路齊全,集科研、生產、生活為一體的科研生產基地,這便是新中國的“原子城”。

原子城裡,車間與車間之間,用汽車交通;分廠與分廠之間,用小火車擺渡。至今,那些小火車的軌道,依然在草地的深處,平行地延伸,記錄著這裡曾經的榮光與艱辛。


繁華落盡重歸普通,曾經密中之密的草原之城

除了簡陋,還是簡陋


從一九六二年三月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匯聚到這裡。當時的基本建設還沒有完成。草原深處,我們還能看到他們當年居住的簡陋、寒酸的小屋。一排排矮小的房子裡,居住的是新中國最最偉大的科學家。

他們在一九六四年一月十四日,生產出第一批濃縮鈾。同年八月二十日,我國首次核試驗用的原子彈裝置,在這裡全部加工、裝配、驗收完畢,啟運到羅布泊試驗基地。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十五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實彈試驗,獲得成功。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我國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短短几年的時間,共和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擁有了世界上最尖端科技成果的核大國。站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地趴草中間,看著廢棄的簡陋平房,鏽蝕的鋼軌,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出來,新中國的原子研究基地,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連當地人都不願居住的茫茫草原上。

距離原子城建成三十年後,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五日,因為種種原因,原子城退役。科技人員撤走了,靜靜的研究所和轟鳴的加工廠,隨著科研生產人員的撤離而成了空城。但是當年建設的廠房沒有被廢棄掉,被海晏縣接收並利用,變成了幾個工廠。當年建設者們留下的不僅是巨大的精神財富,還有可觀的物質財富。原子城,成了海晏縣海西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戈壁草原裡突然出現的一大片現代化建築,看了讓人非常欣喜。


繁華落盡重歸普通,曾經密中之密的草原之城

新中國的英雄城

我們擁有核武器,我們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們自古就熱愛和平,我們永遠不稱霸。這是共和國的承諾和擔當。

原子城撤走了。金銀灘大草原還在。大草原如同它輝煌的歷史一樣,矗立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因為有過密而又密的原子城,這個普通的草原,永遠不再普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