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籃球的群眾基礎很好,但是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群眾基礎好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指人數多,但是很多東西吧,它不是人數多,基數大就能解決的。如果人口基數大,參與人員多,一項事業就很厲害,那我國的很多事也不都將變得很簡單?人數多,基數大,不能叫群眾基礎好,我們參與打籃球的人很多,但是這麼多人裡,他們都能得到科學的訓練嗎?有完善的自下而上的體系嗎?很多打籃球的,又能夠參與到籃球這項事業中多少呢?多深呢?總的來說,美國全國上下的青少年都是把體育當作第二職業打。每個學生都有選擇可以參加一門運動,然後在下午每天固定時間訓練,注意是每個學生!!就是不論成績好的或是成績壞的,高的矮的,強壯的不強壯的都會在初中高中這個時期自己選擇運動然後每天花一到兩個小時訓練。

為什麼在中國籃球的群眾基礎很好,但是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中國就不行了。分化太嚴重,除非是從小長得特別高(被選擇)去參加運動,99%的學生都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專業運動上。畢竟國情需要,中國其他及其重要的方面-經濟,科學,科技-都還需要大量人才,policy-maker是不會真正意義上把教育時間分配到體育的。-那種只有你沒有其他人可以上了-的巨大壓力 而且這種壓力現在看來負面效果大於正面。在我看來他們是很可憐的,雖然不全是他們犯下的錯,但錯的懲罰缺要他們全部來擔著。

為什麼在中國籃球的群眾基礎很好,但是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就算你說中國很多人把籃球啥的當愛好,每天去籃球場自己打,還是比不上別人發達國家那種專業度。他們一邊學校的校隊訓練是必須有教練。而且我們籃球訓練也是練5 v. 5。方向不對,越努力距離目標越遠。籃球在我國確實有群眾基礎,早在革命時期就深受群眾喜愛(斯諾的《西行漫記》中就提到過),新中國建立後,機關國企、院校軍隊,籃球都是必備項目,NBA火起來後就更不必說了,基本是人就能劃拉兩下子。

為什麼在中國籃球的群眾基礎很好,但是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但是,就拿現在的野球場來說吧,熱鬧是熱鬧,但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小夥子們,他們打球是這樣的:在禁區附近拿到球后,一定要轉身運出去甩一個三分球,原地胯下運球七八個來回,動作花哨得不行,結果防守隊員腳都沒有挪一步,背身持球不從三分線拱到籃下誓不罷休在隊友持球進攻時必須原地靜靜地看著他裝逼。這些人可以說連入門都沒做到,籃球運動的關鍵點是什麼?簡潔、實用、選擇最輕鬆的方式得分。三威脅、無球掩護、急停跳投、反跑空切,做好這幾點野球場上足夠用了。

為什麼在中國籃球的群眾基礎很好,但是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我們的業務籃球愛好者偏不這麼幹,他們放著簡單實用的法子不用,偏偏要秀那些無效操作,沒有困難也要創造出困難來。這種思路下能練出水平就怪了。更不必提打全場籃球了,最基本的左右手運球縱貫全場上籃,估計都做不了幾組。中國籃球的群眾基礎很好,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連籃球(包括其他所有的體育運動)最基本的投入,時間,都是非常非常吝嗇的,而職業化的第一步就是投入時間,就算是再天才的人,投入的時間和別人比相差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想要憑藉天賦比過別人?更何況這個所謂的別人,身體素質本身就是同齡人中非常優秀的存在了。

為什麼在中國籃球的群眾基礎很好,但是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所以,群眾基礎只是職業化籃球的第0.5步,只是demo,只是試用版。這個當然不可缺少,但是對於一條已經走出一百步的路而言,第0.5步走的再漂亮也沒有用,後面還有九十九步要走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