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成年人應該有的覺悟。”

所以你孤獨嗎?


“孤獨,是成年人應該有的覺悟。”


記得上一年生日。


一個人坐在小餐廳裡喝酒,聽著安靜的音樂,看著形形色色的人,感受著有點嘈雜的氛圍,心裡有種說不出的舒服。


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習慣了這種簡單明瞭的生活,沒有驚喜沒有意外沒有辜負,更沒有感同身受。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喜歡上了戴著耳機去欣賞這個世界,喜歡坐在角落用另一個角度欣賞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有人說像我這樣的人是自卑的,也有人用孤僻來形容我這種人,但有個一個更適合我們的詞:孤獨。


我們依舊能感受到這世界的美好,也有能力接受這世界的不完美,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去形容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不能被稱作為自卑或孤僻。


我們只是希望能一個人去欣賞這個世界,也希望是一個人去承受這個世界所帶來的負能量,並不想因為身邊過多嘈雜的聲音,而影響自己追求所喜歡的東西……


“孤獨,是成年人應該有的覺悟。”


就在自己沉浸在孤獨的世界裡時,一個不太友好的聲音打斷了自己的思維:


“你怎麼在這,你不是重慶嗎?”


原來是很久沒聯繫的朋友南哥,我說:“剛回來沒多久。”


“要不要一起喝兩杯,這麼久沒見面了。”

“不了,我朋友一會來接我,你玩得開心點。”


用藉口回應別人的熱情這種事,不知道自己做過多少次了。


或許用這樣的藉口去拒絕別人的邀請,僅僅是為了顯得自己合群吧,因為對於正常人而言,一個人在餐廳喝酒其實是件很奇怪的事。


而這種因不想解釋而產生的藉口,都被孤獨人應用得滾瓜爛熟了,畢竟讓正常人理解孤獨是件很困難的事。


既然很多人不能理解孤獨,那麼解釋就是件毫無意義的事情。


所以每當想一個人做的什麼時,都需要編造一個符合常理的理由,來證明自己是個正常人。


可我仍然覺得孤獨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覺得孤獨是每個成年人應該有的姿態。


但有人說:“孤獨是一種心理溝通障礙,會失去很多朋友而不被欣賞,會失去很多上升機會被不被領導賞識,甚至會失去很多生活意義。”


我承認,追求孤獨的同時會失去很多東西,但並不意味會失去生活的主動權。


馬雲曾說:


“能駕馭生活的人一定是孤獨的,因為越往高處爬所看到的風景越少,空氣也會隨著高度而越來越寒冷,身邊能理解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馬雲用自己的經驗總結了一句話:走向成功時,就是走向孤獨時。


而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只有最孤獨的時候,才有時間去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才有精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所以說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升值期,也是成年人應該有的覺悟。


“孤獨,是成年人應該有的覺悟。”


不希望你們是個特別孤獨的人。


最起碼有能陪在自己身邊的人。


但願你能像個太陽,向來溫柔。


但願你能像個月亮,看透寒涼。


而不是很久以後有人在你耳邊說:“你這麼懂事,一定很累吧。”


“孤獨,是成年人應該有的覺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