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線“常駐需求”樓市受疫情衝擊較小,影響錢袋子的LPR下調可期

一二線“常駐需求”樓市受疫情衝擊較小,影響錢袋子的LPR下調可期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 2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今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房地產市場保持總體平穩態勢。

春節假期疊加疫情影響,各地出爐的1月房地產成交數據出現略微下滑趨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夏丹告訴記者,新冠疫情對房地產短期衝擊顯著,恢復情況將存在差異。具體來看,一二線城市多為“常駐需求”,在疫情平復之後有望較快恢復,甚至出現補償性釋放,負面影響較小;但因人口外流三四線城市存在“候鳥需求”,今年錯過春節前後的返鄉置業節點,疫情過後可能也較難恢復。

預期二月降價城市增多

數據顯示,1月份,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漲幅穩中有落。國家統計局首席統計師孔鵬表示,1月份全國各地貫徹落實“住房不炒”的定位,保持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態勢。

一二线“常驻需求”楼市受疫情冲击较小,影响钱袋子的LPR下调可期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記者表示:“從房價上漲和下跌的城市數量看,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為33個,相比2019年12月份的38個呈現明顯減少的態勢。而從下降的城市數量看,當前為32個,數量明顯增加。客觀上也說明其受二手房交易市場、一手房交易市場等影響,房東主動降價或減少了漲價的做法。若是考慮到2月份新冠肺炎等帶來的衝擊,預計類似降價城市數量會明顯增加。”

夏丹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影響,一是施工進度延後,資金回籠受阻。各地房地產監管部門要求建築工地延遲開工,封閉管理和交通不暢也令工人返崗受到限制。這不僅將帶來建築材料和人力成本提升,還將拖累施工交樓進度,影響後續現金流回款,土地款支付和擴大生產面臨困難。近一週多部門和地方陸續出臺措施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在疫情控制較好的地區停工影響有望緩解。

二是樓盤推介困難,交易活動轉淡。全行業售樓處暫時停止開放,防疫期間城市間人口流動和城市內出門活動也受到限制,樓盤銷售活動轉淡。

因有購房需求,一位家住溫州的律師季網告訴記者:“春節前看中的房屋到現在降了近2000元左右,中介因為也進不去現場只能通過微信告訴我們。”

在當前疫情影響下,多地房地產行業開展多樣營銷應對。譬如恆大集團在2月16日發佈通知稱,今年2月18日至2月29日期間,全國在售樓盤住宅(含公寓及寫字樓),可享受75折優惠。

此外,碧桂園、富力、融創等房企紛紛加入網上促銷。據克而瑞地產研究數據顯示,全國兩百強企業中已有143家房企搭建線上售樓處。

房貸市場影響幾何?

除了影響地產行業外,至關乎老百姓“錢袋子”的房貸是否會發生改變?

2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市場預期下次中期借貸便利(MLF)的中標利率和2月20日公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會有較大概率下行。

明顯可見的是,近日央行連續釋放流動性,各地監管機構和銀行也響應疫情防控需求,針對個人信貸延期還款和企業融資出臺多項支持政策。當市場流動性超預期,疊加新一期LPR的下調可能性,房貸利率大概率下調。

2月18日,央行發佈公告表示,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合理充裕水平,18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因有22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公開市場實現淨回籠2200億元。

而就在前一日(17日),央行公告為對沖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了2000億元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MLF利率則有所下滑,從此前的3.25%下降至3.15%。客觀上使得資金成本進一步降低,為銀行等金融體系增加了更為寬裕的流動資金。

嚴躍進分析,多重因素會對後續LPR中長期貸款利率等預判形成了支撐。不排除2月份新公佈的LPR數據會繼續下調,這也體現了當前對於中長期資金成本下降帶來積極的意義。而中長期貸款中,房地產貸款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的比重相對大,所以這會使得後續房貸利率進一步下調,對於當前房企度過特殊時期、以優惠利率來促進項目銷售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另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國有五大行、興業、平安、招行、光大銀行等在內十餘家銀行發佈公告,可以為受疫情影響的相關客戶提供按揭延期還款服務,但具體細則仍需諮詢溝通。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孔鵬解讀1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時表示,中國仍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