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香,一盞茶… 白茶與建盞,引領茶界新時尚

  當一顆心素到極致,便是這滿滿的禪意。只有在這樣安靜的空間裡,禪意才會在紙間漫溢、雲中舒捲、風中流淌。只能藉著一絲禪意,遠避塵囂,誦經打坐,一盞茶,一爐香,一串念珠,就是禪意的全部。

一縷香,一盞茶… 白茶與建盞,引領茶界新時尚

柴燒特色釉斗笠盞 72376

  盧梭曾經說過:生活過得最有意義的人,不是那些年歲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其實,對於建盞亦如是。對一隻盞,我們品味的越徹底,就能瞭解的越透徹。他們,並沒有被生活的瑣碎和無奈磨去了稜角,也沒有忘了自己最初的理想。這一切,與泡茶玩盞分不開。


一縷香,一盞茶… 白茶與建盞,引領茶界新時尚

  說到白茶配建盞,就不得不提宋代流行的鬥茶。

  宋人鬥茶講求湯花是否鮮明、著盞的持久性以及有無水痕,但這其中也少不了茶葉的品種、所用水溫、茶器的選用……這一時期包括皇帝宋徽宗趙佶在內,將相、雅士、民眾、商販們無一不對鬥茶一事樂此不疲。

  宋徽宗醉心於藝術雅玩,尤其愛茶,並著有《大觀茶論》。對於鬥茶,他分外熱衷,甚至在下朝後,常與臣僚們鬥茶。上行下效,當時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布衣百姓,皆將鬥茶作為一項日常活動,並以此為樂。既然鬥茶如此風靡,與之匹配的茶碗,自然成為兩宋朝野競相追捧的對象。當時的 “鬥茶神器”,就是建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鬥茶時如果沒有一隻好建盞,恐怕就輸了一半。


一縷香,一盞茶… 白茶與建盞,引領茶界新時尚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白茶:宋人最喜歡用的“茗戰茶”

  宋徽宗的《大觀茶論》,寫到“白茶自力一種,與常茶不同……其葉瑩薄……芽英不多,尤難蒸焙……”。這段文字裡透露出的信息非常重要。

  白茶,與常茶不同,不同在哪裡?後面寫到了其葉瑩薄、芽英不多。前半句比較好理解,葉片很薄,當屬原生品種,有性繁殖一類。後半句的“芽英不多”,芽,自然是指茶芽,“英”呢?在古代,英有“花、淨化,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用羽毛做的矛飾”等含義。在我們看來,第三種解釋顯然更合理,英,就是之茶毫。


一縷香,一盞茶… 白茶與建盞,引領茶界新時尚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白茶產地與建盞同出一處

  而《大觀茶論》裡的白茶,產地就在閩北一帶,與建盞產地距離非常近。,文中記載的白茶,因該是菜茶體系裡的白化品種,而且數量極少,分佈極其稀疏。我們在福鼎、建陽兩地先後都有發現這種植株。而白茶品類體系中,先後出現的就是小白、大白、水仙白。不得不讓人驚歎,一本宋代論著裡,既提到了白茶的源頭性樹種,又提到了建盞的審美與使用方式。這無疑,讓白茶與建盞更親密。

一縷香,一盞茶… 白茶與建盞,引領茶界新時尚

一縷香,一盞茶… 白茶與建盞,引領茶界新時尚

  都具有不可複製性

  建盞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說,世間不存在完全一樣的兩隻盞。這就是講得在建盞燒造中人力不可為、不可控的因素。自然之功,人力難以干預。而白茶同樣存在這個問題。越是簡單的工序,越需要高超的工藝把控。同樣的茶青、同樣的產地、同樣的天氣和製茶師傅,做出來不同批次的白茶可能風格迥異。

一縷香,一盞茶… 白茶與建盞,引領茶界新時尚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白茶與建盞結合的妙趣

  建盞富含鐵元素的原料與獨特的燒製工藝,讓建盞能夠更好的散發老白茶的茶香,盞形底小口大讓茶香充分顯露,胎古樸厚重茶湯久熱難冷,長時間保溫蓄熱並提高茶湯的鹼性,能充分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使在品茶過程中更能體會各種茶的獨特韻味。

一縷香,一盞茶… 白茶與建盞,引領茶界新時尚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最後,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大家要儘量減少外出,在家靜品一盞茶,也許就是最好的放鬆方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