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101个重点项目全部由区级领导分包推进

大小新闻客户端2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睿 通讯员 洪崴 圣洋 丰源 摄影报道)一手抓疫情防 控,一手抓高质量 发展。连日来,莱山区一边严密防控,积极应对疫情,一边结合实际,组织恢复生产。全区上下周密部署,指导帮扶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复工审核“不过夜”。为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保障重点项目按时落地,莱山区实现了重点项目“不见面审批”,101个重点项目全部由区级领导分包推进,确保全年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夺取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的“双胜利”。

莱山区:101个重点项目全部由区级领导分包推进

联防联控当好“守关人”

构筑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防控疫情,人人有责!早发现、早报告,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少出门……”在莱山区黄海路街道黄海社区,像这样的防控知识宣传内容,社区道路两侧有宣传条幅、单元门内外有明白纸、大门口有移动音箱、社区外大街上有播音车,真正形成了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格局。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莱山区抽调500余名区直机关干部下沉村居(社区)24小时值守,建立党员干部联户联企机制,凝聚网格员、警务助理、楼片长等力量,组成突击队、先锋岗,设立362个监测点,分兵把守、流动排查、严防死守,对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监测,当好社区群众的“守关人”。同时,莱山区主动承担烟台市两个主要高速出入口和烟台高铁南站的排查工作,抽调252名部门干部职工参与检查站24小时轮流值守,全面把好城市入口。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莱山区涌现了“你出征武汉前线,我来守卫家园”的肖锋夫妇、时刻坚守防控一线的医生姜家全、刚化疗完就投身一线的“硬核”村主任于涛、扼守“交通咽喉”的民警张国琨等一批典型。

为提高群众疫情防范意识,莱山区在社区、村居开展多种形式防控宣传,既有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绘画、书法、摄影、快板、诗歌等艺术作品,也有乡村大喇叭中“乡音乡语”的亲切劝导。目前,莱山区创作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200余个,通过27台广播车和386台播音设备进行防控知识宣传,原创歌曲《因为有你》MV通过全市网络媒体进行转发,点击量超过230万次;制作各类宣传横幅3300余条,在主次干道、企业村居的显著位置全覆盖张贴,印制《一封信》《通告》等各类宣传材料累计超过31万份,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一批企业和群众也纷纷奉献爱心、捐钱捐物,在全区上下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两手硬、两不误、双胜利”

101个重点项目由区领导分包推进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开复工,做到两手硬、两不误、双胜利!”莱山区主要负责人表示,2020年是莱山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的大干之年,也是全区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跨越之年。虽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但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仍把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区工作的中心位置。今年,莱山区布局总投资近2000亿元的101个重点项目。其中,重点建设项目79个、总投资1547.7亿元;重点推进项目22个、总投资403.7亿元。针对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莱山区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加快推进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推动华侨城欢乐海湾和超五星级君悦大酒店一季度同时开工、高铁科创商务区和植物园文旅开发项目二季度开工,凝聚全区力量,在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刷新重点项目建设的“莱山速度”,力争在全市重大项目开工和全市“九大片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在这个非常时期,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形成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莱山区继续对所有重点项目实行区级领导分包。各项目分包领导作为项目推进的“总指挥”“总调度”,发挥牵头抓总的组织协调作用,健全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的推进机制,每位区领导统筹负责自己所分包的重点项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开复工,帮助企业做好开复工准备,开复工前严把防疫关。各牵头单位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围绕关键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突破项目建设瓶颈。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企业复工“审核不过夜”

帮扶企业开展疫情防控

2月17日7时40分,位于莱山区的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门前,有10余名企业员工正在排队登记、测量体温准备进厂。在去年9月30日,金正环保与陕煤集团签署了一份高达4亿余元的合作订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的安排,开工时间被迫延后,再不复工企业将很可能违约,后果将不堪设想。“多亏了莱山区工作人员的努力和帮助,企业才能尽快复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傅进玉介绍说,金正环保还自主研发了全球先进的DTRO膜组件全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集成了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物流等最先进的智能技术,可实现日产400-500支膜组件,较行业内目前普遍的人工组装方式提高了10倍左右的产能。

而在位于莱山区的琴雅服饰无菌车间里,缝纫机、裁剪机、铺布机、压条机等几十台崭新的机器正在忙碌着;几十名服装工人身披盔甲、迎难而上,为战“疫”一线的战士们加工着“战袍”。疫情发生后,原本生产职业装、特种防护服的琴雅服饰临危受命,开始生产疫情一线紧缺的隔离服。“我们把原来的研发中心改成生产车间,按照无菌车间的条件和要求进行了布置安排,临时改成我们的生产流水线,新购进200多台生产用设备和相关材料。”琴雅集团董事长马君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证与生产备案证已顺利取得,二类医疗器械的证件也正在加紧申请中,50多名员工,两条生产流水线,每天生产2000余套隔离服。

据介绍,为指导服务全区企业复工复产,莱山区全区上下提早行动、周密布防,对辖区企业开复工制定统一标准,并指导帮扶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工信局全体人员下沉到一线,每个街道明确1名工作人员负责,莱山经济开发区作为企业最密集的区域,更是安排了5名工作人员驻扎一线,与街区人员一起审核材料、查验现场,做到审核不过夜,现场验收不过24小时。在验收的同时了解企业防护物品数量、员工居住出行等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疫情防控、经济运行两手抓、两不误。截至2月18日,莱山区共有238家企业顺利复工,另有76家企业通过了企业复工验收防疫小组的验收程序。

实现重点项目“不见面审批”

保障重点项目按时落地

重点项目要落地,首先要过审批关。面对疫情防控的形势,莱山区的项目审批速度却依然未受影响。这缘于莱山区在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推出了重点项目“不见面”审批制度,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疫情发生以来,莱山区通过电话沟通,对10余个项目单位进展情况进行了解,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给予手续办理专业指导意见,全力完成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不见面”审批,就是莱山区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这种审批方式,引导项目单位将申请材料通过网办系统传送,推动相关窗口协调联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审核完毕并将结果反馈至项目单位,做到了全程零接触,既安全、又高效。

随着“不见面”审批的推行,不仅减少了直接接触,而且大大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仅2月7日一天就通过网上办理的方式办结了明达西路西延工程、五卒山北路东段配套路工程、正大·隆泰南侧路工程、庆祥路北段工程、董家庄北侧配套路工程、五卒山北路南侧配套路工程6件区重点项目审批事项,出具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批复,极大地加快了项目开工进度,保障了重点项目的按时落地。“目前,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通过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实现了各项审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前做好重点项目开复工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莱山区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将进一步强化“周调度、月通报、年考核”的考核机制,实施重点项目奖惩机制,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快开工、快建设、早投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