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順:用影像謳歌最可愛的人|攝影記者在行動(7)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武漢抗疫一線,攝影記者們積極參與抗疫防控報道,向外界及時傳遞相關信息。每一次重大事件,我們的主流媒體記者都未曾缺席,他們不僅忠實地記錄抗疫現場,同時也拍攝那些抗疫背後感人的瞬間,為我們帶來無數個平凡、動人且充滿正能量的故事。而這些影像也終將成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凝心聚力、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好見證!

王傳順:用影像謳歌最可愛的人

採訪:人民攝影報記者 李旻暉

王傳順:用影像謳歌最可愛的人|攝影記者在行動(7)

2月7日上午,中部戰區總醫院感染科的一名患者治癒出院,患者與醫護人員道別。

因工作忙碌,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報社攝影美術室主任、《解放軍畫報》社長王傳順已經六七年沒有回陝西老家了。今年他本來預定了大年三十的火車票準備回老家和親人過一個團圓年,但當時武漢疫情已越來越嚴重,作為一個軍事攝影記者,他敏感地意識到這麼大的疫情發生,報社肯定要派記者去一線採訪,便放棄了回老家過年。當得知單位要派第一批記者赴武漢採訪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報名請求參戰。他認為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在這種時刻一定要起到帶頭表率作用,同時作為一名軍事攝影記者,在新聞事件發生時永遠都要衝在一線。

組織上考慮到他年齡偏大又長期有高血壓病史,沒有批准他的申請,得知消息後他感到非常遺憾。作為一名有著38年軍齡和36年黨齡的現役軍人,他曾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紀念長征勝利70週年、80週年、香港迴歸十週年、澳門迴歸五週年、四次全運會、廣州亞運會、第七屆軍運會、五次大閱兵,以及神州八號、長征五號等重大事件的採訪報道。在這樣一個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他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軍事新聞工作者,怎能不戰鬥在第一線?

王傳順:用影像謳歌最可愛的人|攝影記者在行動(7)

大年初一,當得知單位要派第二批記者去武漢的消息後,他再次報名請求參戰,這次通過各級嚴格的審批後,終於如願以償。他的愛人郝艾婧也是一名有著20多年軍齡和30多年黨齡的西城區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在得知王傳順即將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採訪時,縱有擔心與不捨,但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和軍屬,深知“軍人生來為戰”的使命,毫不猶豫地支持他的決定。她對王傳順說:“採訪任務完成後,一定要平安歸來,我和兒子在家等你凱旋。”

31號上午,王傳順背起第一次請求參戰時就準備好的行李和同事起程前往武漢。到達武漢的當天晚上就參加了防護培訓,第二天便前往火神山醫院採訪拍攝。他和同事此次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宣傳部隊醫護人員的抗疫事蹟;二是通過影像為部隊留下珍貴的軍史資料。

此次採訪跟以往不同,“疫情”是看不見的敵人,因此採訪難度特別大。王傳順說,他們成立了一個臨時黨支部,特別強調了注意事項:一是作好個人防護,保護好自己,才能打敗敵人;二是嚴格執行政治紀律,在採訪拍攝中絕不能影響干擾醫護人員的工作。

王傳順:用影像謳歌最可愛的人|攝影記者在行動(7)

醫護人員用輪椅推著患者去做複查。

為了能夠拍攝到醫院重症病房醫護人員救治新冠肺炎病患的畫面,王傳順向上級申請進入醫院重症病房採訪。考慮到他的安全問題,領導起初拒絕了這一請求。但他一再堅持,領導最終答應了。2月7號上午8點,他走進中部戰區總醫院感染科的病房。為了珍惜每套防護設備和能夠進到病房裡拍攝的機會,王傳順前一天,就對醫院的狀況進行了深入地瞭解。同時,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他非常熱愛這個行業,希望能夠抓住每一次的拍攝機會。他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手套,對攝影器材也進行了防護措施。雖然之前考慮到一些不利於拍攝的因素,但真正進入到病房拍攝時發現困難很多。尤其是手上戴著兩層手套,相機包著保鮮膜,每按一次快門都特別費勁,後來他索性拆掉保鮮膜進行拍攝。當天,他用了3個多小時拍攝了三個病區,是一次性進病區採訪時間最長的前方記者之一。有時甚至因為想要拍攝一個好的畫面,離病人太近太危險,而被醫護人員“警告”。

在病房裡,王傳順看到的最多的畫面就是患者與醫護人員相互鼓勵、相互打氣。很多病人都非常樂觀,對治癒充滿了信心。在採訪中,他聽說當時在重症病房的醫護人員已經堅持了一個多月,非常辛苦,院領導決定輪崗,把一線的醫護人員換下來。但是有16名調休下來的醫護人員聯名簽了請戰書,要求繼續戰鬥。還有很多醫護人員不願意宣傳自己,怕家人擔心,同時覺得這只是自己的職責所在。王傳順感動地說:“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醫護人員的偉大。”

王傳順:用影像謳歌最可愛的人|攝影記者在行動(7)

2月14日下午3時,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穿戴防護服進入病房。

為了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民生活物資正常供應,解放軍在武漢成立了一個由130輛軍車、260名官兵組成的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專門為武漢生活物資網點、超市和各醫院運送生活和醫療物資。有一次,王傳順跟隨運輸隊去一個超市拍攝,看到超市裡物品豐富、蔬菜充足。武漢市民看見他們,紛紛點贊,說:“解放軍來了,我們就不怕了,我們抗擊疫情就有信心了。”這讓他非常感動!這是武漢市民對人民軍隊的信任,是對部隊官兵勇於擔當的鼓舞,更是對抗擊疫情勝利的信心!人民軍隊在這樣的時刻起到了給全國人民和武漢人民定民心、穩大局的關鍵作用。

此次武漢採訪,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共派了21個記者,其中攝影記者兩名,主要是拍攝武漢疫情中部隊官兵、醫護人員的抗疫事蹟,為新聞中心下屬的所有報社、雜誌和新媒體平臺供稿。到目前為止,王傳順已為報紙、雜誌和各新媒體平臺供稿二百多張照片,有的內容在微博上一經刊發,幾分鐘就達到幾百萬的點擊量,起到了非常好的宣傳作用。

王傳順:用影像謳歌最可愛的人|攝影記者在行動(7)

2月4日上午,武漢火神山新型肺炎專科醫院開始收治首批患者。

提到武漢,王傳順說他此前曾到武漢採訪過兩次,在他的印象中,武漢是一個美麗繁華、歷史悠久的城市,武漢人民非常熱情,每一個武漢人都對自己的城市感到驕傲。此次疫情,讓他再一次看到武漢人民團結一心,為抗疫勝利所作的犧牲和貢獻。

而此次部隊在武漢抗疫中,部隊官兵所表現出的英勇頑強、衝鋒在前的精神,給當地政府和市民增強了信心。特別是部隊醫護人員的到來,極大地提高了地方醫護人員的士氣。

十多天的採訪中,王傳順用鏡頭記錄了人民軍隊在武漢抗擊疫情的真實狀況,體現了一個軍隊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同時作為一名軍人,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發自內心地對人民軍隊的擁護和支持。為了記錄更多部隊官兵抗疫的感人瞬間,他還將在武漢繼續“戰鬥”下去!

王傳順

王傳順:用影像謳歌最可愛的人|攝影記者在行動(7)

2002年調入解放軍報社工作,2018年8月任解放軍報社攝影美術編輯室主任、《解放軍畫報》社長。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曾獲中國攝影界最高獎——金像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