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米:如果言語來自內心

魯米:如果言語來自內心


If words come from the heart,

they will enter the heart.

If they come from the tongue,

they will not pass beyond the ears.


如果言語來自內心,

它們就會進入內心。

如果它們來自舌頭,

它們就不會進入超過耳朵。


關於語言和言語,再分享阿納斯塔夏中一段話,這段話來自謝琴寧院士:


“如果說他們在學習什麼,他們其實是在學習瞭解另一個人的內心,志向和想法,數學並非重點,而是學習數學的人,學習數學不是為了數學本身,而是為了更靠近真理,只要這種為了什麼的動機越強,就能更成功地進入知識的領域。


有一個真誠的環境很重要,不會有人被冒犯或是激怒,這裡沒有“這樣不對”這種話,古俄文沒有阻撓動作或不好的詞彙,古時候不管是哪個民族的人,都不會對任何事物說出不好的詞彙,這種詞根本不會存在,自然也沒有必要去留意。


當你走到死衚衕時,其他人為了讓你找到出路會說,右轉、左轉,往上爬,提示你該往哪裡走,而不是直指“你走錯了”讓你站在原地。


……


科博傑夫對此有很確切的見解:我們斯拉夫祖先在面對要事時總會特別敬重所用言語及詞彙,這首詩寫的很確切,所以和他們共事的人要有淵博的詞彙,不輕易使用會使人分神的話語,由衷而發的溫暖言語更是特別具有意義,真理,我們的遺產都是具有靈性的,孩子必須參與自然的宇宙進程,永恆的自我再生,才能給他們永恆生活的喜悅,真實的存在而不是虛幻的形式

……

---謝琴寧院士----


魯米:如果言語來自內心

翻譯整理:文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