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未來兩三年內暫不具備性價比優勢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PERC高效技術的大規模迭代幾近完成,有關下一代高效電池技術的討論和儲備已提上各大企業的重要日程。其中,HJT異質結電池無疑最受光伏市場以及資本市場的熱捧。

HJT基於N型硅片,在晶體硅上沉積非晶硅薄膜,可謂綜合了晶體硅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效率高、無光衰、溫度係數低、弱光響應高等諸多優勢“加身”。從轉化效率來看,HJT理論效率高達27%以上,實驗室效率在26%以上。

然而,從電池企業實際的運行測算來看,HJT技術還暫時不太成熟,未來兩三年內還不具備性價比優勢。

從通威股份處獲悉,目前HJT效率相比PERC提升1%,量產效率24%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成本增加得很多。據悉,將國產設備降幅考慮在內,目前HJT單GW資額達8~9億,遠遠高出PERC、PERC+以及TOPCON。

從設備端考量,目前國產化設備已經能做階段性的異質結的成果,但是精度還存在偏差。此外,HJT本身還要利用稀有金屬元素銦,受到資源稀缺性的影響,不滿足每年100GW的大市場需求。

若PERC+和TOPCON效率站上24%的話,HJT的拐點還會往後推。目前,PERC電池的效率最高記錄由隆基持有,已達到24.06%。而PERC電池的實際量產效率已達到22.5%,三年內量產效率有望達到24%。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