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五強,除了大熱選手《寄生蟲》之外,還有一部相對冷門的波蘭影片——

《基督聖體》(Corpus Christi,2019)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基督聖體》波蘭海報


當然,「冷門」是相對的,它在本國波蘭可是大熱門,獲今年波蘭電影獎(Polish Film Awards)15個提名之多!

此外,IMDb目前7.7、豆瓣7.6,爛番茄96%鮮,口碑可見一斑。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很多人看完之後,表示更喜歡這部。無論如何,你不該錯過這部佳作。片荒時期,值得一刷。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聽名字,這似乎是一個宗教意味很濃的片子,其實不然。它講了一個非常通俗也極具戲劇性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丹尼爾(Daniel)是個問題少年,在少管所裡的他參與霸凌、抽菸嗑藥、前科累累,但同時他又對神父一職心懷憧憬,希望自己能進入神學院學習。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用網上的一句話來說,那就是:「雖然我抽菸嗑藥打架,但我是個好男孩。」

少管所的神父告訴他:「我們每個人都是基督的祭司。」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丹尼爾對此深信不疑,他的虔誠、單純和自己骨子裡的那一股乖張桀驁的勁,形成了某種看似違和但又對比強烈的混搭感。

當他被送往一個遠離少管所的小鎮上工作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獲得了一件牧師的袍子。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本來或許只是想逞個能,讓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嚐嚐被打臉的滋味,但沒想到,在見到他掏出長袍之後,人們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當你撒下第一個謊之後,就意味著要用無數個謊言去彌補。

「牧師」丹尼爾就這樣「順其自然」地見到了教區神父,聽取人們的懺悔。他嚐到了一點點甜頭,感覺自己被尊重、被需要。他不知道的是,挑戰才剛剛開始。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教區的神父讓他幫忙,替代他自己做幾天神父。丹尼爾慌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此時的他早已沒了退路,只得硬著頭皮上。

這件袍子,在作為某種象徵權力和地位標誌的同時,也成為了他喬裝、欺騙的道具。他開始「臨時抱佛腳」,努力讓自己在做彌撒時不露怯,甚至在前來懺悔的信徒面前,偷偷地用手機搜索禱告的步驟。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故事發生到這裡,其實是個挺黑色幽默的情節設定:

一個平時看起來吊兒郎當的小混混,突然之間被委以重任。而他自己呢,雖然生怕搞砸露出馬腳,但也仍未改自己浮躁享樂的本性。


對於觀眾們而言,劇情最大的矛盾點在於,丹尼爾的謊言,究竟何時被揭穿。

帶著這樣的疑問,電影反而進一步給觀眾拋出了另一個新的疑團,也讓丹尼爾真正地陷入了某種進退兩難的困境中。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在小鎮的教堂前,立著一個小小的照片板,上面張貼著六個年輕人的照片,周圍是錦簇的鮮花。每當人們路過此處時,總是會被某種哀傷肅穆的氣氛所感染。

原來,六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年輕人,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生命。這是整個小鎮的悲劇,也是居民們難以癒合的傷痛。


而這場車禍中的另一個受害者,也就是另一輛與其相撞的車的司機,卻被視為這一事件的「兇手」。

他不僅無法安葬於本鎮的墓地中、無法進入靈堂被悼念,甚至連他那唯一的妻子,也受到所有人的唾棄和辱罵。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然而,隨著丹尼爾對這個小鎮的進一步認識,以及通過不同人的回憶,逐漸拼湊出這件事情背後的真相,原來並不如居民們所想象的那樣。

真相很殘忍,會傷人。可是隱瞞真相,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傷害呢?


到這時,整個故事的矛盾點已經不僅僅聚焦于丹尼爾的「冒牌牧師」的身上,而更多地集中在這件被誤解被掩蓋的事實真相上。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一邊是對於是否揭露自己真實身份的疑慮,一邊又渴望尊崇信仰和內心還原事實。

整個故事也從最開始的「身份困境」,進而演變成難以抉擇的「道德困境」,丹尼爾的內心也經歷著艱難的考驗。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波蘭是一個宗教信仰十分濃厚的國家,境內大小教堂林立,95%的人口信奉天主教,每週去教堂做彌撒是大多數波蘭人民重要的生活內容。

正因如此,在波蘭國內經常會發生這種「假扮神父」的情節。而且,這些「以假亂真」的冒牌貨們,有的裝的還挺像的,甚至好幾年都沒有被識破。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2014年的新聞標題截圖


雖然假冒者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但是對於教會本身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大肆宣揚的事情。畢竟在這些宗教國家,宗教某種程度上和權力劃上了等號。

因此,一旦讓人們發現,隨隨便便什麼人都可以冒充神職人員欺騙信徒的話,教會的權威地位將會受到嚴重威脅,信徒們一直以來虔誠的信仰也將面臨崩塌。


在這部影片中,丹尼爾冒充的牧師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雖然他對專業知識並不夠了解,但是憑著自己對教義簡單的解讀、接受告解時不靠譜的建議、以及做彌撒時少有的輕鬆激昂的氣氛,竟然也矇混過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不過當他真正地發現那件意外的真相時,自己假冒的身份和內心渴望做神父的一腔衝動形成了激烈的鬥爭。

事實的撲朔迷離不僅讓丹尼爾的行動目標蒙上了一層懸疑的色彩,也讓他自己的內心持續暴露在堅信不疑的信仰之下。


在丹尼爾為真相不斷奔走,試圖做些什麼的時候,這才發現困難重重。

一方面是代表政府公信力和權力的當地鎮長,反覆告誡丹尼爾不要越位;

另一方面,在教堂工作的莉迪亞(Lidia)女士,她維繫著當地教堂的秩序和穩定,而她的兒子也是那六名喪生的年輕人中的一員,悲痛欲絕的她拒絕和解,和所謂的「兇手」的妻子積怨頗深。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整個小鎮,表面上看平靜祥和,但內裡卻暗潮湧動。多方勢力相互纏繞,彼此影響。想要解開居民們心中的結,豈是易事?


這其中,除了丹尼爾這個「外人」能夠看得清以外,另一位知道真相的女孩伊萊扎(Eliza,同時也是莉迪亞女士的女兒),雖然希望母親能夠儘快和過去和解,但受制於母親嚴厲的管教,同時也避免再次揭開母親的傷疤,也只好選擇沉默。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影片中的這起車禍所引發的巨大的社會價值觀的撕裂,正是整個波蘭社會的縮影。

導演在接受訪談時表示,這場車禍的原型其實是2010年震驚全球的波蘭總統專機失事事件。

2010年4月,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Lech Aleksander Kaczyński)所乘坐的Ty-154型專機在俄羅斯斯摩稜斯克墜毀,機上包括總統夫人、眾多波蘭政府高官、國會議員及軍事將領,連同8位機組人員,共96名乘客全部遇難。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Ty-154專機墜毀的部分殘骸(圖源維基百科)


這場災難引發了波蘭全國範圍內的恐懼和創傷,對於事故陰謀論的說法也層出不窮。

整個波蘭社會迅速分裂為兩派。一派認為這是某種政治陰謀,試圖從中解讀出某些徵兆和宗教寓意;而另一派則認為這只是一場無奈的慘痛悲劇。


電影將這一真實事件加以改編,放置在了這個被虛構出來的小鎮上,同時將「假冒神父」等一系列社會新聞沿用其中,讓人們對與自己朝夕相處的信仰產生深刻質疑。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如果說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的安排」,那麼面對傷痛,究竟是選擇忽視真相、含恨接受;還是勇敢質疑、尋求和解?

影片在最後安排的某種救贖,既是對受害者雙方家人的某種告慰,同時也是主角丹尼爾自己的拯救。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終於在教區墓地安葬的第七位受害者


原諒他人不是目的,放過自己才是解脫。這時支撐他們的信仰,與其說是來源於神靈,倒不如說是來自於身邊人的真誠和善良。


丹尼爾的「假」喚起了小鎮上人們對於「真」的探求,他的目光從一開始的猶疑到最後變得堅定。痛苦是他的勳章,而這段經歷帶來的蛻變,則是在給他的不幸加冕。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片名《基督聖體》,英文名為「Corpus Christi」,有兩層含義——

一層是指天主教的禮儀節日「基督聖體節」;

另一層含義指的是「基督的身體」,在天主教中一般被用來形容神聖的教會。


身體,是片中一個重要的象徵符號。耶穌以自己的身體獻祭,選擇將自己的肉身釘在十字架上。而教會中的神父,被看作是同樣具備神性的神職人員,同樣在以自己的肉身接受著凡人的告解。

片中的丹尼爾,在最後的告別彌撒上,脫下神父袍,露出滿身的紋身和傷疤。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或許他想要告訴所有人的是,信仰固然重要,但往往承受苦難的,卻是這些遭遇各種不完美和不幸的凡人之軀。

揹負深厚罪孽的人,或許更能理解痛苦,也更能體會原諒的意義。


飾演丹尼爾的年輕演員巴託斯·比萊尼亞(Bartosz Bielenia),他在片中展現了驚人的爆發力,時而兇狠狡黠,時而空洞遲緩,時而又深情莊重。他的表演無疑是整部影片的核心。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剛從少管所出來的丹尼爾,嗑嗨了後的表情,兇狠又迷茫


這部影片的導演揚·科馬薩(Jan Komasa)是一位優秀的年輕波蘭導演。第一部自編自導的短片《很高興見到你》(Nice to See You,2004)就獲得了第57屆戛納電影節電影基石單元的電影基金會三等獎。那年他才23歲。


揚·科馬薩到目前為止長片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部都有不錯的質量。他非常善於去激發年輕演員表演上的潛力,且關注的議題也多與社會現實有關。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波蘭導演揚·科馬薩(Jan Komasa)


2011年,他自編自導的首部長片作品《自殺房間》(Suicide Room,2011)入圍了第61屆柏林電影節的泰迪熊獎。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自殺房間》海報


電影講述了一個家境優渥但是內心世界極度空虛的少年,在現實生活中遭受情感挫折,轉而沉溺於虛擬網絡的悲劇故事。

或許你曾在某處看到過一個俊美少年舔嘴唇的誘惑動圖,其實就是出自這部影片。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就是這個


影片通過真人和三維動畫結合的方式,整體風格大膽前衛。動感的電子配樂也賦予了影片某種狂放、躁動的不安氣質。

同時,電影還通過個人世界與家庭生活的對比展現,諷刺了那些因工作或私事佔據大量時間,冷落子女、忽視陪伴的家長們。


片中的少年,面對親情的缺失、眾人的不解、以及周圍人所傳遞出的惡意,最終走向了崩潰的邊緣。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三年後,導演又執導了一部歷史戰爭片《浴血華沙》(City 44,2014)。影片的場面極其宏大,通過流暢的視聽調度,再現了戰爭時期人們的無助和慘痛景象。


這部電影將背景放置在二戰時期的波蘭戰爭上,故事的主角則是一群剛剛成年的少男少女們所組成的反抗組織。他們剛剛踏入成人世界,便目睹了戰爭的慘烈、家園的破敗以及死亡的恐怖。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浴血華沙》海報


這可能也是我看過極少數正面展現戰爭場面血腥暴力的電影之一。被炸彈炸飛的肢體、天上降落的「血肉雨」,以及被殺害的人們堆成的「屍山」……好幾次都看得我需要暫停喘息片刻才能接著看下去。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遍地斷屍殘骸


同時,導演也採用了許多技巧和類型化的敘事手法來展現戰爭場面的複雜與殘酷。

比如,恐怖、cult元素的使用,讓戰場變成宛如人間地獄一般的存在;

第一人稱視角則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而升格鏡頭的運用,以及年輕人們在戰場上的生死愛戀,又讓這部電影平添了幾分浪漫氣息。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戰場上射擊的第一人稱視角


這部最新的《基督聖體》是導演第一次入圍奧斯卡,也是他再一次關注現實題材的創作。此前,他的電影多次橫掃波蘭本土的各大獎項提名,本片更是以15項提名領跑第22屆波蘭電影金鷹獎。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基督聖體》導演與主演們在今年奧斯卡紅毯上


波蘭是個盛產大師和佳作的國度。

即便你沒怎麼了解過波蘭電影,想必也一定聽說過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或安傑伊·瓦伊達(Andrzej Wajda)等響噹噹的名字。


歷史上,波蘭曾經12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第一次入圍是1964年第36屆奧斯卡上波蘭斯基的《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1962),然而最終輸給了費里尼的《八部半》(8½,1963)。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波蘭斯基《水中刀》第一次代表波蘭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五強


2015年,第8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波蘭電影《修女艾達》(Ida,2013)為波蘭拿下了歷史上第一座最佳外語片的小金人。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修女艾達》在當年奧斯卡上不僅拿下最佳外語片,還獲得了最佳攝影的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修女艾達》的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Pawel Pawlikowski)在去年,又一次憑藉《冷戰》(Cold War,2018)同時入圍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外語片獎。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憑《修女艾達》獲得奧斯卡的帕夫利科夫斯基


進入21世紀以來,除了《冷戰》,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波蘭電影還有《黑暗瀰漫》(In Darkness,2011)和《卡廷慘案》(Katyn,2007)。

前者的導演是波蘭著名女導演,歐洲三大電影節常客——阿格涅絲卡·霍蘭(Agnieszka Holland);而後者的導演則是波蘭大師安傑伊·瓦伊達。


感興趣的朋友們也不妨找來一看。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左:《黑暗瀰漫》;右:《卡廷慘案》


波蘭電影善於從歷史和現實生活中挖掘素材。本土導演們結合本國的文化、宗教、社會現狀,創作出讓全球觀眾都能從中找到共鳴的影片,這的確是指導現實主義創作的一個重要方向。


《基督聖體》雖然把故事鑲嵌在大的宗教語境下,但是實際上所討論的關於真相與謊言的抉擇,關於信仰和救贖的話題,無論何時何地,處在何種文化中,都能啟發觀眾的思考。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輸給《寄生蟲》、奧斯卡顆粒無收,這位痞子神父太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