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這樣一群“六親不認”的守門神,築牢了疫情防線!


家家戶戶都有貼對聯、貼門神的習俗

而在疫情期間

有人卻選擇在寒風裡當“門神”

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起來看看吧!


忠於職守,黨員模範


“現役”疫情防控卡點兒每天的“畫風”是這樣的:

“你好,請停下出示證明,請問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什麼事?請配合登記測量體溫。”

“感謝配合,請通過。”


在農村,這樣一群“六親不認”的守門神,築牢了疫情防線!

實際上哪有那麼簡單,“非現役”疫情防控卡點兒每天的“畫風”是這樣的:

“二嬸兒你這是要去哪啊?快回去!”

“老小兒,你是我看著長大的,現在把個大門還真拿自己當官兒了?敢管我,讓開。”

“您別‘紅臉兒’,把柺杖先撂下,我跟您解釋,疫情防控有規定,每戶每兩天限一人出行,而且您這個年紀是易感染人群,可不能到處走,要買啥我去,換崗後給您送過去,您回家等。”


“老三啊,都說朝裡有人好辦事,行個方便讓二哥過去,回村看看你大姑。”

“二哥,我不能讓你進去,你想看望大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你作為黨員家屬是不是更得以身作則帶頭配合我們工作,快回吧”。

自村屯實施封閉性管理以來,這樣的“硬核”勸返每天都在萬寶街道村(屯)各防疫卡點上不斷上演。


在農村,這樣一群“六親不認”的守門神,築牢了疫情防線!

沒有口號,沒有請戰書,沒有防護服,就靠一聲緊急的號令和一個簡單的口罩,鎮村百名黨員每天頂風冒雪駐守在村邊小道、屯巷路口、沿路街邊……他們每天的工作重點不光是“登記”,還有“勸返”,這對於“三戶跑不出親戚”的農村人來說,每天都要面對這樣“忠孝”兩難的境地。


在農村,這樣一群“六親不認”的守門神,築牢了疫情防線!

忠於組織,獲贊連連

村民都說他們不通情理、不近人情,但為了落實好封閉管理工作,實現“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工作要求,他們默默的承受來自父老鄉親的指責。

有人曾經問他們“委屈麼?”他們總會露出農民那種憨厚的笑容認真的說到:委屈啥?這既是組織對我的信任,也是為了大家好。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我堅決不允許從我這“刷臉”通過。如果真是因為我的“一抬手”而造成了父老鄉親的感染患病,那我才真的難過。


在農村,這樣一群“六親不認”的守門神,築牢了疫情防線!

“他們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重大任務面前拿得下來”一名曾被勸返的村民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正因為有這樣一群心繫父老鄉親卻難被理解但依然默默堅守的他們,村屯間的車流、人流明顯下降,街(鎮)黨委、政府“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工作總目標得到有效落實,轄區內近兩萬名村民無一感染。


在農村,這樣一群“六親不認”的守門神,築牢了疫情防線!

也許,與醫療“一線”相比,他們“簡單”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對於防控疫情,他們的微不足道卻又是那麼的不可或缺,正因為他們“六親不認”的防控勸返,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奠定堅實的基礎,或許他們算不上是最美的“逆行者”,但他們卻是最堅強的“守門神”!


在農村,這樣一群“六親不認”的守門神,築牢了疫情防線!

農村人員密集

走親訪友多、民俗活動多

可以說,在疫情來臨時

農村是基層疫情防控戰的重要“戰場”

而新區的人們用堅守

築起了堅實的疫情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