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真正還韓紅基金會清白?

這兩天,看到好多人罵實名舉報韓紅基金會的司馬3忌。不少網友說他動機齷齪,借質疑韓紅炒作自己;還有人挖出他的各種“黑材料”,以證明他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人”。本來我對這件事沒有太多關注,但看到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挺韓紅,質疑韓紅在輿論場上成了一種“政治不正確”,也覺得不對勁,想談一談自己的個人看法。


怎樣才能真正還韓紅基金會清白?

我不認識司馬3忌,我理解網友對他動機的猜疑,應該是出於對韓紅的愛護,但這些猜疑基本都屬於誅心之論,不可證實也不可證偽,因此沒有意義。問題關鍵在於:1,司馬3忌有沒有權利舉報韓紅基金會?2,他是不是通過合法程序進行的舉報?3,他對韓紅基金會的舉報是否屬於造謠汙衊?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明確的,司馬3忌當然有權利舉報,即使他有再多的“黑材料”。對第二個問題,司馬3忌用實名舉報,已經獲得北京市民政局受理,說明程序是合法的。至於第三個問題,這就要看官方的調查結果如何了,如果真是汙衊,司馬3忌也將承受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已經成為一個公共事件,相關部門需要給出一個權威的調查結果。如果韓紅基金會真的是清白的,不會害怕舉報,應該歡迎並期待調查結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還韓紅基金會一個清白,靠網友和粉絲來罵舉報人,結果只會把水攪渾了。


怎樣才能真正還韓紅基金會清白?

《新京報》一篇評論對舉報者態度嚴厲,文章說,大疫當前,坊間質疑別跑偏!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通質疑(韓紅基金會),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這篇文章對質疑者的質疑迎合了網友的普遍心情,獲得很多點贊。但這個觀點本身有很多漏洞。評論需要對文字有敬畏之心,文章批評質疑者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通質疑”,坦率地說,這個判斷一般人沒資格下。至於文章將質疑基本等同於造謠,這也是偷換概念。《新京報》作為公器,不應該刊發這種經不起推敲的立場先行的評論。

這麼多人尊敬韓紅,愛護韓紅,是因為看到韓紅作為一個明星一直熱心公益,做了很多好事。大家不願意看到好人受指責,愛心蒙塵。這都是良善之心和樸素正義感的真實體現,也說明善良的人還是更多,愛心的火炬不會熄滅。

但必須指出,做慈善光憑著一腔熱血是做不好的,它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領域。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缺乏在技術領域充分的準備,那就很容易把好事做成壞事,激情不可持續終究會消退,愛心也會因此受挫。在這次疫情當中,韓紅的一些豪言壯語被廣泛傳播,獲得大家的一致讚賞。她說的,“原來一包方便麵也可以公開”,被當成衡量慈善機構工作非常形象的標準。那麼,有人拿這樣的標準反過來去要求韓紅基金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怎樣才能真正還韓紅基金會清白?

韓紅基金會已經取得了公募資格,是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它早已不是韓紅親朋好友組成的一個善心朋友圈,因此需要接受社會的監督,包括一些態度苛刻的質疑。給韓紅基金會捐款的人,都是有愛心又對韓紅高度信任的人,韓紅基金會需要以更專業的工作,去回饋這些寶貴的愛心和信任。所謂專業,就不僅僅是公佈幾張在救援物資旁的照片那麼簡單了。

很多人將韓紅基金會與紅十字會做比較,通過肯定韓紅基金會,來否定紅十字會。這是普通人的正常心理。現在大家對紅十字會的工作不滿意,它確實也做得不好。但我們的基本理性,不應被情感或情緒干擾。韓紅基金會和紅十字會,絕不應該是對立關係,而應該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二者要是對立就是同室操戈。紅十字會需要做艱苦的努力,才能重拾公眾的信任。而韓紅基金會需要的是成長,以它現在的體量,無論韓紅多麼拼命,所發揮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只能是補充性質的。面對質疑通過質疑這一關,是韓紅基金會成長壯大繞不過去的過程。


怎樣才能真正還韓紅基金會清白?

此外,坦率地說,現在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民間慈善機構的工作,就比公立慈善機構的工作,做得更好。我真心希望韓紅基金會能成為一個正面範例。在這裡,道德評判往往會產生誤導性。

我在一個自媒體上看到這一句話:“我們千萬不能再讓韓紅倒下了。因為如果連她都倒下了,那今後可能就真的沒人敢再做慈善了。”我想說,如果韓紅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會被任何人打倒,韓紅沒那麼脆弱,韓紅基金會也不會那麼脆弱。把中國慈善事業維繫於韓紅一身,這才是多麼脆弱高風險的期待,也是韓紅難以承受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