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見頂的三個標誌

微觀角度講,大媽等蜂擁入市是房價見頂的指標;宏觀層面講,貨幣政策和貨幣週期是判斷房價是否見頂的指標;政策層面講,土體供應是判斷房價是否見頂的指標。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前段時間房價見底的四個標誌:

1. 前期排隊買房的人現在打死都不買房;

2. 各路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形勢不好,樓市要出問題;

3. 土地流拍,退地頻現,比如2014年的時候;

4. 購房首付比例下調,尤其二套房首付下調,利率下調。


什麼是市場低點,就是賣房的人不斷地用更低的價格想出售自己的房子,直到某一個價格,賣房的人再也不接受更低的價格,說明已經到達人們心裡預期的低點;再看央行政策已經不針對二套房首改房等等限制,鼓勵大家買房,降首付、降利率,說明國家在幫助賣房,用國家的力量幫助我們普通人。

根據我對地產行業的長期觀察,一線城市、重點城市以及未來人口淨流入城市不存在所謂的庫存問題,如果不新蓋房子,庫存很快被消化掉,而對於大多數三四五線城市,幾乎不需要再蓋房子,把已經的庫存清掉,然後通過大數據監測是否需要再批地蓋房即可,完全不必恐慌沒有庫存導致可能的暴漲。

說完這些,大家已經明白,我今天說的肯定是一二線城市中的重點城市,首先我們先達成幾點共識:

1. 一線城市長期限購的走勢不會變,二線城市比如合肥杭州等地方限購取消遲早的事情,不可能長時間限購,甚至包括廈門長期島內外統一限購的概率幾乎為零;

2. 第二點共識也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個共識,我相信你不會理解我為什麼說房價見頂的標誌,也就是貨幣政策,我國的貨幣政策在2015年5次量化寬鬆後,對16年房價暴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說,第二點共識就是貨幣政策對房價起非常關鍵的作用;

3. 第三點共識可能大家比較認同,但不定是事情的真相,就是地王的放出,其實土地的一級市場從來都是政府控制,所以能否出地王其實政府是有把控能力的,前幾年出讓土地很多所以房價也漲不起來,為何?就是因為開發的房產比較多,老百姓選擇餘地比較大,有的比較,沒有供需不平衡,而2014年房企普遍不看好房地產行業,拿地積極性減弱,退地平凡,土地流拍,也就是應徵了前面說的抄底的一個條件,所以說第三點共識就是政策尤其是土地政策對房價影響至關重要,如果供地合理,就不會造成土地哄搶,就不會出現三高地,也就能抑制人們的恐慌心理。


有了這三點共識,我們接下來房價見頂的觀點就容易理解了。

1. 大媽瘋狂入市搶購。表面大媽瘋狂入市是房價大漲的非典型性指標,但是,大媽其實是我國很受傷的群體,跳廣場舞被批,其實我覺得跳廣場舞挺好的,其實是場地太少大媽們無地方可去,不得不選擇小區內跳舞,而且現在年輕人喜歡睡覺,也掌握輿論,所以罵大媽的人很多。大媽買黃金,結果黃金就開始繼續跌,以為是抄底結果根本不是,大媽買股票股票就崩盤,所以說大媽是否入市其實判斷這個市場的非典型性指標,如果大媽蜂擁入市,我想正是投資客離場的時候,說明資本在逃離這個市場而大媽正好當接盤俠。

2. 我國的宏觀貨幣政策開始收緊。有人說我國錢印的太多,其實這個觀點有些問題,哪年印的錢不多,那其他年也沒有瘋漲啊,所以房價能瘋漲不是錢印的太多問題導致的,而且根據數據統計,今年M2同比增長還沒有達到14%呢,然而根據觀察,每當信貸寬鬆,供需關係緊張的城市就漲,每當貨幣收緊就開始跌。

房價見頂的三個標誌


3. 土地市場供給增加。其實大部分城市不缺地,各種地其實很多,但是能否把地賣一個好價錢,能否創收,能否增加GDP政府很是關心,這個政策無法預料,無法提前預知甚至。而且有些地方雖然地多,但附近也沒啥規劃,也沒有地鐵,比如上海的好多農業用地,其實即使拍賣也賣不出什麼好價格,所以不如干脆不賣,等等賣的更多。

後記:總結一下,微觀角度講,大媽等蜂擁入市是房價短期見頂的指標,宏觀層面講,貨幣政策和貨幣週期是判斷房價是否見頂的指標,政策層面講,土體供應量是判斷房價是否見頂的指標,當然土地供應有時間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