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特喜歡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配角光芒把主角蓋住

大學特喜歡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配角光芒把主角蓋住

老無所依劇照,蘑菇頭殺手要殺人了!

一個牛仔把撿來的200萬視為己物,為了它可以讓同住旅館的無辜客死亡而面無愧色,也可拿妻子的生命與殺手開一場輪盤賭。他的妻子可以聽憑丈夫為了這筆不義財去出生入死,或者在面對殺手時,執著愚蠢的為了保住某種精神上的”優勢“而放棄1/2的求生機會。

大學特喜歡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配角光芒把主角蓋住

悲催的男主

一個老警長用欺詐的手段來套取情報,對年邁老父的悲苦生活無動於衷。
一個老父親完全不能照料自己的生活,卻還在兒子進門時擺出一幅機靈像。
一個殺手為了追求強悍已經完全不知美為何物,留了一個醜到拉風的頭型。
一旦捅破了”強橫“的這張窗紙,影片的一切便都不在費解。而我是在殺手自我療傷的那一段突然明白了這一點的。片中的幾場爭鬥都無關善惡,而不過是強硬者與更強硬者之間的對決。而為了贏得勝利捨棄了自身一切的殺手便成為了終極的存在。他與牛仔妻子的對峙成了影片的最高潮——如果說本片的前半部中,還在暗示著金錢是這種執著於“強”的異色價值觀的根源的話,那麼在這裡,這種價值觀已經完全完成了其自身的蛻變,從金錢的懷抱中脫繭而出,變成了“強即是真理”這樣一個自身即為自身目的的存在。
於是,殺手殺掉牛仔妻子,只是為了在心理上完全壓制住那個曾堪與自己匹敵的牛仔,哪怕對方已經是 個死人。而完全認同著丈夫價值觀的妻子,寧死也不願放棄自己所僅有的一點“優勢”(或者說也叫做尊嚴)。這樣情況下的殺戮,比牛仔和殺手的對決,要慘烈和荒謬的多。


這樣的話,也就不難理解影片中誰是主角為什麼這樣模糊了。這可算是科恩兄弟的一處圈套,儘管科恩兄弟為了降低這部影片的寓言性而煞費苦心,但在幾個主要角色的設置上還是留下了一條明顯的線索。青年時無羈無束,肆意妄為。稍大一些後謹慎老辣,但有了家庭的羈絆,稍不注意便會中了冷槍。中年時已是疲憊不堪,但偶爾還有雄心想加入到年輕人的拼鬥中去,卻稍一邁足便已心驚膽戰。最後是年邁體衰時,被周圍的人所漠視和拋棄,孤苦伶仃。這一切,恰恰暗喻了一個只為“強”爭的人所會度過的一生。影片中用了幾乎所有的主要角色,來描繪了暴力崇拜這一真正的主角。而那兩個單車男孩,從他們對殺手的態度來看,則正在被吸引著,邁上這條暴力之路的第一步。

大學特喜歡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配角光芒把主角蓋住

消音散彈槍

戲在戲裡,也在戲外。這樣簡單的一部影片,為什麼這麼多人看不懂,這其實是很值得考慮之處。一直以來,好萊塢的電影,尤其是眾多的所謂英雄主義大片。往往都充斥著”強大即真理“的論調。觀眾在這種強勢文化的引領之下,往往對善惡的分辨顯的麻木,牛仔在片中的作為,換作別的電影中,也許就視作為家庭謀求幸福的個人英雄。於是,對路邊揀到的200萬美元心生覬覦被視作理所當然,只有對其它生命的殺害才觸及到了人們的是非界限(恰巧,最近的Jumper赤裸裸的體現了這種道德異化)。科恩兄弟的狡猾之處在於,他們以好萊塢式的敘事風格,故意混淆了是非觀念(這方面,片中的那些毒品販子其實都是道具),從而喚起了觀眾一個又一個在眾多大片的觀影中所形成的思維慣性,又藉著這種慣性的作用把觀眾推到了困惑的境地。每個看不懂的觀眾其實都是片中的“殺手”,他們所秉持的理念在片中一會為善,一會為惡,一會又為更強大的暴力所擊敗。於是他們便迷惑了。而這其實正說明了這種暴力崇拜的盡頭是窮途困境。科恩兄弟的本意,大概是想讓觀眾踏入這個死衚衕之後,再一路摸回去,從而對自身進行反思。一旦看透了本質,影片的其它一切便如葉脈般清晰。可惜在網上關於這部影片的諸多爭論中,我看到的是諸多難以自省的人們,仍然如無頭蒼蠅般在這間四面是鏡的房間中亂撞。


以好萊塢式的手法,拍攝出一部徹底反好萊塢的影片。這種智力活動的精密絕妙讓人讚歎不已,科恩兄弟也無負於他們的獨立導演之名。(如果看懂了這部片子,再去看《決鬥猶馬鎮》這樣的影片,心情大概會非常的複雜)
No Country for Oldmen,題目像是隱喻現代社會的一句偈子——當你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時,往往已是陷入了No Country for You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