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黑不吹,韓國老百姓的真實生活(住房篇)


韓國中產階層最普遍的住房,一般為修建10-20年以上的二手樓房。選擇這種樓房的家庭,主要是在大企業就職的職場人。居高不下的首爾房價,一直是壓抑中產階級的一座大山。

這種二手房,按照地段,比如是否在首爾內;是否能看見漢江;是否為學區房;是否在江南;是否臨近地鐵站等因素,價格千差萬別。

富裕階層通常會購買新建高層。這種高層房齡短,通常處在較貴的地段,內部裝修和配套設施非常完善。

當然,新建高層的價格也是中產家庭望塵莫及的。有能力購買這種物業的人,一般是成功的商人或大企業高管。

由於首爾的高房價,很多年輕職場人選擇在首爾周邊,也就是京畿道購房。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到更大、環境更好的新建樓房。付出的代價就是較長的上下班通勤時間,以及無聊的業餘生活。

與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居住在老式小樓的家庭。居住在此的家庭,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小樓的主人,大多為爺爺奶奶輩,在幾十年前購入後一直居住至今。還有一種就是租戶,一般為收入較低的人群。

介於老式小樓和二手樓房之間的,是這種4層左右的新建小樓。一般都配有電梯、停車位、監控設備。室內裝修也和樓房一樣。只是由於每層往往只有1至2戶,到了冬季,存在外層牆體保暖差的問題。

由於韓國實行土地私有,因此很多有錢人會在首爾買地建別墅。韓劇裡經常出現的“財閥家”,就是這種。

普通老百姓,如果也想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別墅,一般會選擇離開首爾,在郊區買地建房,費用僅僅相當於首爾的一間二手樓房。這也是很多韓國退休老人的養老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