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當眾喊話“媽,我能不做家務嗎”,孩子優秀,家長早教育最好

湖南衛視有一檔節目叫《少年說》,之所以有很多人喜歡這節目,其實是因為他們關注少年的成長,人很多內心有想說卻不敢說話的孩子站在眾人面前袒露自己的心聲。記得其中有一期節目是一個叫付軒昂的孩子,他上臺主要是跟媽媽大聲喊話“媽媽我不想再做家務了。”

孩子當眾喊話“媽,我能不做家務嗎”,孩子優秀,家長早教育最好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孩子不想做就不用做了,為什麼這會成為孩子內心覺得委屈的事?這孩子看來自己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做家務是大人們的事,所以對於作為學生的他來說,目前做家務可能會耽誤學習進度。

孩子當眾喊話“媽,我能不做家務嗎”,孩子優秀,家長早教育最好

不過媽媽非常嚴格的拒絕了他,媽媽表示“你已經是一個大孩子了,要有獨立承擔家務的能力,所以必須要承擔一部分家務。”媽媽是希望孩子長大之後能成為一位有責任感的人,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擔當能力。

媽媽的這段話引起了很多家長的討論,那麼對於未成年的孩子們要不要他們做家務呢?據研究表明,勞動是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而目前勞動已經納入學生們的教育方針當中。

孩子當眾喊話“媽,我能不做家務嗎”,孩子優秀,家長早教育最好

美國的孩子每天要勞動1.2個小時,韓國的孩子要勞動0.7個小時,法國的孩子們有勞動0.6個小時,英國的孩子們要勞動0.5個小時,而咱們國家的孩子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為什麼有些孩子不愛勞動?其實孩子很多事情都是從小時候樹立起來的。

就如同孩子的學習一樣,如果家長們在他們小時候不加以引導,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一定沒有自律感。目前假期還沒有過去,很多家長早已經被孩子逼瘋,因為陪孩子學習和寫作業實在是太痛苦了。

孩子當眾喊話“媽,我能不做家務嗎”,孩子優秀,家長早教育最好

在家庭教育方面工作的16年的郭榕老師同樣表示出在家庭教育後面確實不容易,不過任何事情都是有可學習的技巧。就像孩子們勞動一樣,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培養他們的勞動力,那麼孩子長大之後也會有責任感。

孩子重要任務是學習,幹活我們做父母的可以

很多家長已經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很多工作家長們完全可以幫孩子做了。其實你以為是在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學習,結果孩子們習沒學好,長大之後家務活一點都不會做。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面連柴米油鹽都分不清,錯把鹽當成糖,連家裡面的天然氣都不會開。

家長們所認為的“為孩子好”,那些不忍心都將會成為孩子未來路上的絆腳石。為什麼孩子不能學會自主學習和成長?更多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的全權代理。

孩子當眾喊話“媽,我能不做家務嗎”,孩子優秀,家長早教育最好

想要孩子學習好,首先你要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愛上學習。有些家長會覺得讓孩子自己愛上學習太難了,就好比讓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做五年級的題,那為何偏偏有這樣優秀的孩子存在呢?

孩子當眾喊話“媽,我能不做家務嗎”,孩子優秀,家長早教育最好

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沒少操心,只是家長們缺一種耐心對待孩子的方法,所以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時候陪孩子學習會導致家長憤怒,那這時候你們知道孩子內心有多害怕嗎?儘管你們在事後道歉,就像一張紙皺巴了之後,再撫平也於事無補。

陪伴孩子成長是每個家長的義務責任,如何做到不吼不叫的認真教育孩子?<strong>點擊上方專欄試聽,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郭榕研究親子教育這麼長時間以來發現:家長越吼叫,孩子越無能。別人的孩子都已經在起跑線上奔跑,然而作為家長的你還沒有學會怎樣教育孩子,孩子長大以後的責任感和能力都不會有更好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