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狀況排名發佈 長春市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列全國第五位

20日,中國吉林網記者從長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日前,生態環境部通報2019年全國地表水狀況及城市排名。通報顯示:參加排名的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30個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相對較好。長春市名列其中,變化幅度為36.7%,居第五位。

據悉,去年,長春市國家考核斷面及省考核斷面,全市水體各項汙染物指標同比大幅改善,改善幅度達到“十三五”計劃實施以來最高值,其中松花江鎮江口、松花江村,飲馬河的長吉高速飲馬河大橋,伊通河新立城大壩4個斷面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三類。靠山南樓、磚瓦窯橋斷面歷史性消除劣五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且持續改善。

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工程措施是治水的根本。全年全市謀劃了200項重點流域劣五類水體專項治理和水質提升工程。113個鄉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啟動建設。各實施主體,緊盯問題短板、緊盯時間節點,壓實責任,跟進強力保障措施,搶抓時間、倒排工期、跟進督導,最大限度保證了工程開工率和施工速度,使工程儘早發揮效能。

加大入河排汙口整治力度。對全市1185個入河排汙口,分別明確責任主體,確定責任部門,開展溯源整治,對1005個企事業單位和城市雨洪排口進行一對一管控。汙水處理廠吐口要求達標或超低標準排放,對超出負荷溢流的要立即進行擴建和卸載負荷;城區直排的,要截汙納管,並加快現有管道清淤;鄉鎮直排的,要建設集中汙水處理設施;混合汙水排口要進行分流制改造;雨水口錯接的,要及時採取措施卸載。

加大農業面源汙染和畜禽養殖汙染控制。在飲馬河流域和伊通河流域河道範圍內實施退耕和休耕,建設河道生態帶,減少農業面源汙染;將影響流域水質的生活垃圾、畜禽糞汙等內容納入本地水體整治計劃,強力推動、集中整治。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實施配套建設糞便汙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實行畜禽糞便汙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

加大對排水企業的管控。市生態環境部門駐廠對所有重點排水大戶,以明察暗訪、晝巡夜查等方式,點對點盯防,全程參與管理,全程監督運行,依法嚴管環境違法行為,持續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對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對發現問題拒不整改的,嚴格執行“按日計罰”。全年出動執法人員15000餘人次,持續監管企業7000餘家次,重點排水企業及汙水處理廠持續穩定達標排放。

加大督查問責力度。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辦公室每週通報工程開工完工建設情況。對工作推進不力、整改不力、翫忽職守的,建議有關部門開展追責、問責。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曹逸群 通訊員 李春暉 陳學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